一种高锰酸钾溶液投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364771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8 17:21
一种高锰酸钾溶液投加系统,包括制备装置和投加装置,制备装置通过输液管连接于投加装置,制备装置包括加料罐、溶料罐、进水管、进料管和循环管,进料管设于加料罐上,加料罐固定设于溶料罐上,加料罐的底部设有电磁阀和第三球形截止阀,进水管连接于溶料罐,循环管设于溶料罐的一侧,投加装置包括脉冲阻尼器、泄压管、标定柱和输液泵,脉冲阻尼器通过输液管连接于溶料罐,泄压管一端连接于溶料罐,泄压管上还设有安全阀和排气阀,标定柱固定设于输液管上,输液泵通过异径接头连接于输液管,输液管上设有排液管,排液管上设有第二球形截止阀。其不仅结构简单,溶解充分,投加精准,能满足不同工艺需求,且设备一体化,全自动操作,维护保养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锰酸钾溶液投加系统。
技术介绍
固态的高锰酸钾是紫色粒状或针状晶体,有蓝色金属光泽,无臭味,不易溶解。高锰酸钾的水溶液为紫色,有甜涩味,容易因光照分解,二氧化锰和其它杂质条件的催化作用而分解,产生粽色的二氧化锰沉淀。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是强氧化剂,能氧化水中的大部分有机质,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能分解成二氧化锰并放出活性氧。高锰酸钾固体大量储存时有燃烧的危险,溶液和干态物质在与有机物或易氧化物质接触时可能分爆炸。利用高锰酸钾除藻也有较好的效果,对碱性水的除藻效果优于中性或酸性水。一般高锰酸钾投加量为1–3mg/L、接触时间不少于2h以上。如果预氧化过程中高锰酸钾投量过,可能会穿透滤池而进入配水管网,出现“黑水”现象,而且出水的含锰量增加,有可能不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过剩的高锰酸钾可在沉淀池中去除,只要淡红色已在池内消失,高锰酸钾就不会进入滤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高锰酸钾溶液投加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锰酸钾溶液投加系统,包括制备装置(10)和投加装置(20),所述制备装置(10)通过输液管(13)连接于所述投加装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装置(10)包括加料罐(1)、溶料罐(2)、进水管(3)、进料管(5)和循环管(9),所述进料管(5)设于所述加料罐(1)上,所述加料罐(1)固定设于所述溶料罐(2)上,所述加料罐(1)的底部设有电磁阀(28)和第三球形截止阀(29),所述进水管(3)连接于所述溶料罐(2),所述循环管(9)设于所述溶料罐(2)的一侧,所述投加装置(20)包括脉冲阻尼器(12)、泄压管(14)、标定柱(17)和输液泵(18),所述脉冲阻尼器(12)通过所述输液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锰酸钾溶液投加系统,包括制备装置(10)和投加装置(20),
所述制备装置(10)通过输液管(13)连接于所述投加装置(20),其特征
在于:所述制备装置(10)包括加料罐(1)、溶料罐(2)、进水管(3)、
进料管(5)和循环管(9),所述进料管(5)设于所述加料罐(1)上,所
述加料罐(1)固定设于所述溶料罐(2)上,所述加料罐(1)的底部设有电
磁阀(28)和第三球形截止阀(29),所述进水管(3)连接于所述溶料罐(2),
所述循环管(9)设于所述溶料罐(2)的一侧,所述投加装置(20)包括脉
冲阻尼器(12)、泄压管(14)、标定柱(17)和输液泵(18),所述脉冲
阻尼器(12)通过所述输液管(13)连接于所述溶料罐(2),所述泄压管(14)
一端连接于所述溶料罐(2),所述泄压管上还设有安全阀(22)和排气阀(21),
所述标定柱(17)固定设于所述输液管(13)上,所述输液泵(18)通过异
径接头(19)连接于所述输液管(13),所述输液管(13)上设有排液管(27),
所述排液管(27)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启青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宝源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