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白烟压入通风式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62370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8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暖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白烟压入通风式冷却塔,包括塔体外壳,塔体外壳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为进气区、第一热交换区和第二热交换区;塔体外壳在进气区设有第一进气口,在第二热交换区设有第二进气口,进气区内设有集水单元,第一进气口外侧设有风机单元,以将空气压入所述进气区内,集水单元包括集水槽、过滤装置和自动加药装置,集水槽位于塔体外壳底部,过滤装置设置于集水槽上方,以对流入所述集水槽的液体进行过滤,自动加药装置位于过滤装置上方,第一热交换区设有向下喷洒的喷淋装置,喷淋装置上方为第一热交换区的排气口,第二热交换区在排气口上方设有干式热交换器,以对由第一热交换区逸出的空气进行加热除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暖通
,尤其涉及一种防白烟压入通风式冷却塔
技术介绍
通常情况下,空调和制冷设备利用冷却介质将工业中产生的废热排放到大气之中。按照冷却原理的不同,冷却塔的冷却方式一般分为空气冷却式冷却塔和蒸发式冷却塔。利用外部空气的温度降低被冷却体温度的方式为空冷式冷却方式;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冷却水和空气的直接接触,利用水的蒸发带走热量降低被冷却体的温度的方式为蒸发式冷却方式。蒸发式冷却方式的冷却塔相比其他方式的冷却方式,效果更佳且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因此这种冷却方式已广泛应用到各种领域。通常蒸发式冷却塔一般分为两种:一个是空气垂直向上流动而冷却水垂直向下流动的逆流式(counterflowtype)冷却塔,另一个是空气水平流动而冷却水垂直向下流动的横流式(crossflowtype)冷却塔;冷却水的流动方式一般分为:冷却水和空气在开放的热交换部互相流动并且互相接触,通过水蒸发带走热量的开放式热交换方式(OpenCircuitType);另一种是冷却流体(冷却水或冷却剂)通过封闭的冷却管道的外表面上与冷却水和空气流动接触,通过表面的水蒸发或空气导热带走热量的封闭式热交换(CloseCircuitType)。近年来为了达到提高冷却塔的热交换效率,降低水的损耗,节约能耗等目的,采用开放式热交换部和封闭式热交换部相结合的混合动力式(hybridcircuittype)的冷却塔的开发和应用的需求越来越高。关于通风方式分为两种,一种在冷却塔排气口设置风机提供吸引力,从进气口吸入空气通过热交换区域进行热交换后排出的吸入通风式;另一种是在冷却塔进口设置风机提供空气流动动力,将外部空气压入冷却塔供气开口进入热交换区域进行热交换后排出的压入通风式。冷却塔的优点是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去除废热,还可以通过凝结水保护水资源,但是冷却塔通过排气口排气时存在白烟,运行噪音较高,且存在振动,而且还为细菌提供栖息地等等环境问题。白烟是从冷却塔进行蒸发热交换后向外排出的饱和湿空气(RH100%)和低温的大气混合的过程中饱和湿空气含的水分凝结时而产生的现象。白烟的特点是大气温度越低,能见度就越高。单纯的白烟在物理性质上属于水蒸气,对大气没有污染,对人体也没有伤害;但是因为白烟容易造成视觉判断的失误,误以为是火灾发生,对周围环境的美观造成损害;而且水蒸气是肺炎等细菌的传播体,容易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冬季低气压时,空气流动较弱,阻碍白烟上升,导致冷却塔周边以及附件的地面和建筑物的表面结冰等负面影响。由于白烟产生的负面作用及影响不断增加,1980年初美国和欧洲开始研制和开发关于冷却塔防白烟的相关技术,到目前为止,国内外也持续研究和开发相关的防白烟技术。通常减少白烟的方法是室外空气通过湿式热交换区域后变成饱和湿空气,再次与外部空气相混合变成不饱和的湿空气,再通过一个利用蒸汽、高温冷却水作或电等为加热介质的干式热交换器加热后变成湿度较低的低湿度湿空气排出,从而防止白烟产生。另一种防白烟的方法是:在冷却塔内部的热交换区域的换热材料上加装辅助材料,使空气与水的热交换方式发生改变,一般是将空气与水的交换流路加装辅助装置后变成干式、湿式相混合的热交换流路,降低空气湿度,防止白烟的发生。即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上端盖式干式风路和上下端盖式风路图,在部分散热片材上加装散热片盖覆盖,使覆盖部分的换热片材没有空气通过,形成干式通风路3,饱和湿空气5通过相邻片材通道形成的湿式通风路2,并与湿式通风路2内的循环水进行换热,干空气4进入干式通风路3逸出,冷却水6沿湿式通风路留下,形成干式热交换区域,空气与水之间没有直接接触,换热后湿度降低,防止白烟的产生;还有一种干、湿式热交换相结合,如图3所示的干、湿式分流风路图,部饱和湿空气5不在湿式通风路2中与水直接接触换热变成湿度较低干空气4,部分饱和湿空气5在湿式通风路2中与水直接接触换热后变成饱和湿空气后在混合降低湿度的方式,防止白烟的产生。对于冷却塔上设置的干式热交换器的热源,一般分为本体热源和外加热源;其中本体热源一般是指利用冷却水作为热源,外加热源是指利用蒸汽、高温热水或电等提供热源。对于利用本体热源的干式热交换器减少白烟的方法,虽然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但是采用37~40摄氏度的冷却水作为热源,所以减少白烟的效果会比外加热源式的稍微低一些,而且在湿式热交换区域还需另外增加干式热交换区域,所以同等容量的冷却塔体积会增加,塔体外壳的面积及其他也会随之增加,导致初期的投资成本增加,故此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对于上述的外加热源式的干式热交换器减少白烟方法,虽然效果较好,但是通过湿式换热区域的饱和湿空气需要加热降低湿度,导致加热负荷增加,带来较高的能源消耗费用。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也随之发生诸多变化,雾霾天气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日常生活,严重影响着人体健康,导致冷却塔内的运行环境随之变得更加恶劣。由于雾霾中含有许多污染物、病菌以及其他杂质,与空气进入冷却塔后与水进行接触之后,导致冷却塔内的水质变差,各种病菌及真菌滋生,严重影响塔周围的自然环境,而且容易成为病原体的滋生地以及传播源,而且水中的杂质以及各种真菌类的生长容易堵塞管路,严重影响冷却塔的运行及周围的自然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冷却塔减少白烟的能力有限,而且在部分冷却塔的湿式热交换区域还需另外增加干式热交换区域,使同等容量的冷却塔体积增加,导致投资成本增加,同时现有的冷却塔容易受空气质量的影响导致塔内水质变差,水中的杂质以及各种真菌类的生长容易堵塞管路,严重影响冷却塔的运行及周围的自然环境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白烟压入通风式冷却塔,包括塔体外壳,所述塔体外壳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为进气区、第一热交换区和第二热交换区;所述塔体外壳在所述进气区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塔体外壳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区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进气区内设有集水单元,所述第一进气口外侧设有风机单元,以将空气压入所述进气区内,所述集水单元包括集水槽、过滤装置和自动加药装置,所述集水槽位于所述塔体外壳底部,以收集所述塔体外壳内部的液体,所述过滤装置设置于所述集水槽上方,以对流入所述集水槽的液体进行过滤,所述自动加药装置位于所述过滤装置上方,...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白烟压入通风式冷却塔,包括塔体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外壳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为进气区、第一热交换区和第二热交换区;所述塔体外壳在所述进气区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塔体外壳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区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进气区内设有集水单元,所述第一进气口外侧设有风机单元,以将空气压入所述进气区内,所述集水单元包括集水槽、过滤装置和自动加药装置,所述集水槽位于所述塔体外壳底部,以收集所述塔体外壳内部的液体,所述过滤装置设置于所述集水槽上方,以对流入所述集水槽的液体进行过滤,所述自动加药装置位于所述过滤装置上方,以向所述集水槽中投放药物,消毒杀菌并防止管路腐蚀;所述第一热交换区设有向下喷洒的喷淋装置,以对由所述进气区压入的空气进行换热喷淋升温;所述喷淋装置上方为所述第一热交换区的排气口,所述第二热交换区在所述排气口上方设有干式热交换器,以对由所述第一热交换区逸出的空气进行加热除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白烟压入通风式冷却塔,包括塔体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塔体外壳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为进气区、第一热交换区和第
二热交换区;所述塔体外壳在所述进气区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塔体
外壳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区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进气区内设有集水单
元,所述第一进气口外侧设有风机单元,以将空气压入所述进气区内,
所述集水单元包括集水槽、过滤装置和自动加药装置,所述集水槽位
于所述塔体外壳底部,以收集所述塔体外壳内部的液体,所述过滤装
置设置于所述集水槽上方,以对流入所述集水槽的液体进行过滤,所
述自动加药装置位于所述过滤装置上方,以向所述集水槽中投放药物,
消毒杀菌并防止管路腐蚀;所述第一热交换区设有向下喷洒的喷淋装
置,以对由所述进气区压入的空气进行换热喷淋升温;所述喷淋装置
上方为所述第一热交换区的排气口,所述第二热交换区在所述排气口
上方设有干式热交换器,以对由所述第一热交换区逸出的空气进行加
热除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白烟压入通风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区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区的所述第二进气口通过外空气进气单
元连通,所述外空气进气单元包括外空气进气管道、设置于所述进气
区内的空气导向器、设置于所述第二热交换区内的所述排气口与所述
干式热交换器之间的外气导向器、设置于所述外空气进气管道内的进
气控制器,所述进气控制器与风门执行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白烟压入通风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热交换区还设有填料装置,所述填料装置位于所述喷淋装置
下方,所述干式热交换器的高温冷却水出口安装有高温冷却水出口集
管,所述高温冷却水出口集管通过连接管与所述喷淋装置连接,所述
连接管向上弯折,且弯折达到的高度大于所述干式热交换器的所在高
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白烟压入通风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热交换区还设有干湿式换热管,所述干湿式换热管的冷却流
体出口与冷却流体入口分别设有冷却流体出口集管与冷却流体入口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远中兰波姜春波李可可姜宏超张悦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爱思迪冷却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