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置管快速定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6125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心静脉置管快速定位器,其结构特点是:由绝缘心电图连接线(1)、金属钮扣电极(2)和金属夹(3)连接而成,金属钮扣电极(2)和金属夹(3)分别与绝缘心电图连接线(1)的两端固定连接,金属钮扣电极(2)可直接与心电图EKG监测仪的输入电极扣接,金属夹3可夹紧静脉导管内的导引钢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减少导管异位并发症的发生,适合在没有或不能应用X线仪器时的中心静脉置入。能帮助快速判断导管的位置,可节省搬动病人到放射科行X线透视的时间和人力,避免医生和病人在进行X线透视时受放射线损伤,减少导管异位时需重新中心静脉穿刺操作的时间和由此给病人的痛苦、风险和经济负担。广泛适用于教学医院和基层医院。(*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心静脉置管快速定位器,适用于皮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快速定位。属于医疗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经皮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已成为医院救治危重病人的重要技术,但这种技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其中并发症之一是导管进入静脉后不准确位于腔静脉内,称为导管异位,这种导管异位的发生率一般高达10~40%。中心静脉导管异位,其后果是使得测量的CVP数值不准确,输液时病人会发生局部疼痛、肿胀,输液速度慢或肾透析时回流血不顺畅等,从而不能达到置管的目的。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中心静脉置管的异位,临床上是在置管过程中或置管后应用X线透视仪观测导管尖的位置,或者在导管置入时即时监测管尖的压力波形。但在没有X线透视仪或没有压力换能显示器的场所,或者不能即刻应用X线透视仪的场所,或者在特殊的不宜搬动的病人中,比如麻醉中同时进行数台操作或心衰或呼衰病人,穿刺置管后难以及时发现导管异位。如果病人不是在置管操作中即时发现导管异位,而在搬动到放射科后再用X线透射仪检测后才发现导管异位,病人必须重新回到手术室,由医生拔出已置入的导管,再启动一套新导管并重新消毒穿刺操作。一方面造成病人再次承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痛苦和风险;另一方面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因为一套特殊的中心静脉导管价钱至少需要1000元人民币;再一方面在没有现场监测的条件下,再次重新穿刺置管还会有发生导管异位的可能。所以临床上迫切需有一种简单的装置,使医生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过程中不用借助X线仪快速鉴别导管尖的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即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中心静脉置管快速定位器,使医生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过程中不用借助X线仪快速鉴别导管尖的位置。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措施达到中心静脉置管快速定位器,其结构特点是由绝缘心电图连接线、金属钮扣电极和金属夹连接而成,金属钮扣电极和金属夹分别与绝缘心电图连接线的两端固定连接,金属钮扣电极设有可直接与心电图EKG监测仪的输入电极扣接的钮扣,金属夹与静脉导管内的导引钢丝活动连接、可夹紧静脉导管内的导引钢丝。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措施达到所述绝缘心电图连接线绝缘镀银心电图连接线,其外表套有套管,其长度为750mm~850mm。所述金属钮扣电极为不锈钢钮扣盘,该钮扣盘的直径为0.3cm~0.6cm、其中央为不锈钢乳头凸起,凸起的直径为2mm、高为3mm,以适合套接标准的心电图EKG监测仪电极。所述金属夹为小号锷鱼夹,其长度为0.6cm~1.2cm,可夹住直径为0.5mm~1mm的钢丝。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由于连接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操作中的引导钢丝和心电图监测电极,因此,利用心电图EKG监测仪显示器上是否出现特异性右心房EKG波,即时确认引导钢丝是否位于右心房,从而使之正确引导导管尖端进入中心(上腔)静脉。当没有出现EKG特异性右心房波时,提示导引钢丝可能进入了外周静脉腔,例如同侧的颈内静脉或对侧锁骨下静脉,医生能及时现场予以调整钢丝或重新穿刺置管至正确位置,避免搬动病人到放射室后再搬到手术室的麻烦。2、由于本技术能帮助医生在经皮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操作中快速判断导引钢丝尖端的位置是否正确到达右心房,一旦发现偏离右心房能即时调整和纠正导引钢丝尖端的位置,达到准确引导静脉导管到达上腔或下腔静脉的目的,能减少导管异位并发症的发生,适合在没有或不能应用X线仪器时的中心静脉置入。由于能帮助快速判断导管的位置,因此可节省搬动病人到放射科行X线透视的时间和人力,避免医生和病人在进行X线透视时受放射线损伤,减少导管异位时需重新中心静脉穿刺操作的时间和由此给病人的痛苦、风险和经济负担。3、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广泛适用于教学医院和基层医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构成本技术的实施例1。从图1可知,本实施例由绝缘心电图连接线1、金属钮扣电极2和金属夹3连接而成,金属钮扣电极2和金属夹3分别与绝缘心电图连接线1的两端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绝缘心电图连接线1绝缘镀银心电图连接线,其外表套有套管,其长度为750mm、800mm或850mm。金属钮扣电极2为不锈钢钮扣盘,该钮扣盘的直径为0.3cm、0.5cm或0.6cm、其中央为不锈钢乳头凸起,凸起的直径为2mm、高为3mm,以适合套接标准的心电图EKG监测仪电极。所述金属夹3为小号锷鱼夹,其长度为0.6cm、1.0cm或1.2cm,可夹住直径0.5mm~1mm的钢丝。制作方法如图1所示,将绝缘心电图连接线1的一端套上热缩管,用钢丝钳钳住并固定在台虎钳上,用电烙铁加松香、焊锡膏、HL603焊锡丝若干与金属钮扣2焊接。同样,将绝缘心电图连接线1的另一端与金属小号锷鱼夹的末端焊接。使用扁锡锉适当打磨、至表面光滑。最后单独包装、气体消毒,备用。使用方法1、消毒取出本技术,进行气体消毒,备用。2、监测EKG按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常规操作。病人平卧,连接EKG监测,屏幕上EKG II导联显示R波向上和图形。将胸壁电极与EKG连接线分离时EKG应该呈一条平直线。该胸壁电极连接线为检测定位线,准备用于中心静脉定位检测。3、中心静脉穿刺置入导引钢丝应用当前常用的经皮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导丝引导法装置。当穿刺命中大静脉并回抽有静脉血后,记住针尖至皮下的深度。经针内置入导引钢丝深达右心房内,估计成年人为20~30cm,退出穿刺针留下导引钢丝。经导引钢丝外插进并引导扩张器建立皮肤、皮下和静脉隧道,退出扩张器后从导引钢丝外面套进静脉导管至预定深度。4、连接中心静脉定位器将中心静脉定位器的金属夹夹住导引钢丝术端,金属电极钮扣扣上EKG胸壁电极线的夹子。此时EKG屏幕出现EKG图形,当呈现rS或Q波等右心房EKGEG图形时证实导丝已接触到右心房。分离EKG导联夹与静脉连接线,拔出静脉导管内的导钢丝,缝线固定静脉导管。5、调整引导钢琴丝位置当定位连接EKG胸壁导联电极时不出现倒立右心房图形,说明导引钢丝异位,导引钢丝尖端可能位于颈内静脉或对侧锁骨下静脉等。此时可以将静脉导管外退,直至导管壁标记为穿刺针刚进入血管时加1cm的深度。拔出导引钢丝并重新调整钢丝前端的弯度,使之插入直至估计到右心房的深度,右锁骨下静脉入路者需20~30cm,当出现右心房EKG图形时说明导丝尖端位置正确。经本院临床应用70例,其中51例EKG图像呈现右心房rS或倒V波占72.9%,起立R波19例占21.7%。后经即时行X线透视引导钢丝位置26例。右房EKG波19例中,导引钢丝均被证实在右房内,预测钢丝到位率100%。EKG直立R波7例,导引钢丝在颈内静脉5例(71.4%),对侧锁骨下静脉2例(28.6%),置入导管后无一例位于上腔静脉,预测导引钢丝到位率100%。权利要求1.中心静脉置管快速定位器,其特征是由绝缘心电图连接线(1)、金属钮扣电极(2)和金属夹(3)连接而成,金属钮扣电极(2)和金属夹(3)分别与绝缘心电图连接线(1)的两端固定连接,金属钮扣电极(2)设有可直接与心电图EKG监测仪的输入电极扣接的钮扣,金属夹(3)与静脉导管内的导引钢丝活动连接、可夹紧静脉导管内的导引钢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中心静脉置管快速定位器,其特征是:由绝缘心电图连接线(1)、金属钮扣电极(2)和金属夹(3)连接而成,金属钮扣电极(2)和金属夹(3)分别与绝缘心电图连接线(1)的两端固定连接,金属钮扣电极(2)设有可直接与心电图EKG监测仪的输入电极扣接的钮扣,金属夹(3)与静脉导管内的导引钢丝活动连接、可夹紧静脉导管内的导引钢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振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