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载式海底沉积物修复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5817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7 15:33
船载式海底沉积物修复装置,修复装置主体通过牵引绳与牵引船相连,包括底板及安装在底板上的排气组件和排水组件;排气组件包括曝气管和多个微孔曝气头,曝气管上设置有进气口,微孔曝气头与曝气管形成贯通的管路;排水组件包括水管,水管上设置有进水口,沿水管长度方向横向排列设置有多个与水管相通的出水管,每个出水管下方均接有一犁齿;其犁背侧内部形成一段贯通的射水管路,射水管路的入口与出水管相通;输送管包括输水管和输气管,输水管和输气管的入口位于牵引船侧,出口分别与进水口和进气口相通。牵引船行进过程中犁齿将海低的土壤翻起,形成悬浊液,经曝气管和水管分别向海底通入气体和液体,与海底悬浊液反应,实现海底修复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底污染沉积物修复
,涉及一种船载式海底沉积物修复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地球大部分海底被沉积物覆盖,海底沉积物成为地球上覆盖物中最大的生物栖息地。然而,海底沉积物往往也是陆源入海污染物的最终归宿,常见的污染物有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及营养物质等,这些物质在沉积物中累积后往往会产生潜在威胁,如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很难借助自然过程消失,会一直累积并通过食物链逐级富集进入人体,威胁着人类健康。同时,海底沉积物中如果富集大量的有机质、氮、磷等营养物质,就很容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导致海底形成大面积低氧区,最终使得海底生态系统退化。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陆源污染物通过江、河及各类排污口、排水口排入海水水体,导致近岸海域不断受到污染。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及生物过程,这些污染物大多被沉积物吸附,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发展产生很大的潜在威胁。因此,在治理海洋污染、修复海洋生态的过程中不可忽视海底沉积物的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底沉积物修复装置,将工程技术与生物、化学等技术相结合,可转移或转化海底沉积物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改善海底沉积物的生态环境。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船载式海底沉积物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修复装置主体、牵引绳及输送管,修复装置主体通过牵引绳与牵引船相连;修复装置主体包括底板,及安装在底板上的排气组件和排水组件;排气组件包括曝气管,沿曝气管长度方向横向排列设置有多个微孔曝气头,曝气管上设置有进气口,微孔曝气头与曝气管形成贯通的管路,微孔曝气头斜向下朝向与牵引船行进方向相反的一侧;排水组件包括水管,水管上设置有进水口,沿水管长度方向横向排列设置有多个与水管相通的出水管,每个出水管下方均接有一犁齿;犁齿包括犁锋侧和犁背侧,其犁锋侧为刀刃状,朝向牵引船的一方;其犁背侧内部形成一段贯通的射水管路,射水管路的入口与出水管相通,其出口斜向下朝向与牵引船行进方向相反的一侧;输送管包括输水管和输气管,输水管和输气管的入口位于牵引船侧,出口分别与进水口和进气口相通。优选的是:曝气管和水管均内嵌在底板内部,进水口、进气口和微孔曝气头延伸到底板的外部。优选的是:底板靠近牵引船的一侧为向上翘起的流线型。优选的是:犁锋侧包括一段竖直段和一段倾斜段,倾斜段的底部形成一尖状的犁齿端。优选的是:牵引船上配置水泵和气泵,输水管入口与水泵相接,输气管入口与气泵相接。进行海底沉积物修复时,牵引船拖动修复装置主体向前运动;通过输水管向海底输送液体;通过输气管向海底输送气体。液体为含有生物试剂或化学试剂的海水,气体为氧气或臭氧,可根据海底环境,分析治理需求,来调配输入的试剂和气体的种类。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使海底沉积物充分参与反应,得到净化,改善海底沉积物及海水的缺氧环境。保证海底污染沉积物可以充分参与反应才能达到更好的沉积物修复目的。该设计通过犁齿及高压水流的双重作用,翻动海床表层沉积物,形成局部范围的悬浊液,使沉积物颗粒及有害物质能够与氧气或生物试剂、化学试剂充分反应达到最佳效果。海底缺氧、荒漠化将影响海底生物的生存。通过排气组件向海底输入氧气,富氧表层海水和微气泡能够极大地改善海底缺氧的状态,可治理海底荒漠化、改善海底生态系统。(2)简单易行,可定期对重点海域的海底沉积物进行改良。该装置操作简单易行,只需对渔船进行简单改造,增加高压水泵、空气泵等设施,生化试剂、臭氧等介质输入源即可。可以根据净化区域的大小,选择不同吨位的船只,并选用不同尺寸的修复装置主体,通过调整修复装置主体底板的体积、微孔曝气头的数量、犁齿的数量可以调整修复装置主体的尺寸。可根据海底具体的环境情况,选择通入不同的气体和容易,与海底污染沉积物充分反应。可定期修复污染严重的海底区域,可以实现定期修复。该设计特别适用于易爆发赤潮、绿潮的海域,通过提前对缺氧、污染的海底土壤进行净化修复,可以有效减轻有机物的影响,防止赤潮、绿潮等灾害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修复装置主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修复装置主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修复装置主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排气组件结构示意图。图6为排水组件结构示意图。图7为犁齿结构示意图。其中:1-牵引绳,2-牵引船,3-修复装置主体,4-输送管,401-输水管,402-输气管,5-底板,6-排气组件,601-曝气管,602-微孔曝气头,603-进气口,7-排水组件,701-水管,702-进水口,703-出水管,704-犁齿,705-犁锋侧,706-犁背侧,707-射水管路,708-喷水嘴,709-犁锋,8-海面,9-海床,10-支架,11-保护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船载式海底沉积物修复装置,包括修复装置主体3、牵引绳1及输送管4,修复装置主体通过牵引绳1与牵引船2相连,位于海面以下;修复装置主体3包括底板5及安装在底板5上的排气组件6和排水组件7。底板5上安装有支架10,用于确保底板5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底板5和支架10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牵引船2运动时,将拖动修复装置主体3运动,底板5的底部紧贴海床滑动,底板5靠近牵引船2的一侧为向上翘起的流线型,保证滑动过程中遇到障碍物阻碍时,底板5可以顺利的通过障碍物;底板5的中后部为平直状,以获得较大的与海床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底板5不会轻易反转。图5所示,排气组件6包括曝气管601,沿曝气管601长度方向横向排列设置有多个微孔曝气头602,曝气管601上设置有进气口603,每个微孔曝气头602均与曝气管601相通,形成贯通的管路,微孔曝气头602斜向下朝向与牵引船2行进方向相反的一侧。如图6所示,排水组件包括水管701,水管701上设置有进水口702,沿水管701长度方向横向排列设置有多个与水管701相通的出水管703,每个出水管703下方均接有一犁齿704;如图7所示,犁齿704包括犁锋侧705和犁背侧706,其犁锋侧705为刀刃状,朝向牵引船2的一方;其犁背侧705内部形成一段贯通的射水管路707,射水管路707的入口与出水管703相通,其出口斜向下朝向牵引船2行进方向相反的一侧;喷水嘴708安装在射水管路707的出口处,喷水嘴708斜向下朝向海床,与牵引船2行进的方向相反的一侧。曝气管601和水管701的方向垂直于牵引船2运动的方向,曝气管601和水管701并行排列在底板5上。本实施例中微孔曝气头601和出水管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船载式海底沉积物修复装置及方法

【技术保护点】
船载式海底沉积物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修复装置主体、牵引绳及输送管,修复装置主体通过牵引绳与牵引船相连;修复装置主体包括底板及安装在底板上的排气组件和排水组件;所述排气组件包括曝气管,沿曝气管长度方向横向排列设置有多个微孔曝气头,曝气管上设置有进气口,微孔曝气头与曝气管形成贯通的管路,微孔曝气头斜向下朝向与牵引船行进方向相反的一侧;所述排水组件包括水管,水管上设置有进水口,沿水管长度方向横向排列设置有多个与水管相通的出水管,每个出水管下方均接有一犁齿;所述犁齿包括犁锋侧和犁背侧,其犁锋侧为刀刃状,朝向牵引船的一方;其犁背侧内部形成一段贯通的射水管路,射水管路的入口与出水管相通,其出口斜向下朝向牵引船行进方向相反的一侧,射水管路的出口处安装有喷水嘴;所述输送管包括输水管和输气管,输水管和输气管的入口位于牵引船侧,出口分别与进水口和进气口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船载式海底沉积物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修复装置主体、牵引绳及输送管,修复装
置主体通过牵引绳与牵引船相连;修复装置主体包括底板及安装在底板上的排气组件和排
水组件;
所述排气组件包括曝气管,沿曝气管长度方向横向排列设置有多个微孔曝气头,曝气
管上设置有进气口,微孔曝气头与曝气管形成贯通的管路,微孔曝气头斜向下朝向与牵
引船行进方向相反的一侧;
所述排水组件包括水管,水管上设置有进水口,沿水管长度方向横向排列设置有多个
与水管相通的出水管,每个出水管下方均接有一犁齿;所述犁齿包括犁锋侧和犁背侧,
其犁锋侧为刀刃状,朝向牵引船的一方;其犁背侧内部形成一段贯通的射水管路,射水
管路的入口与出水管相通,其出口斜向下朝向牵引船行进方向相反的一侧,射水管路的
出口处安装有喷水嘴;
所述输送管包括输水管和输气管,输水管和输气管的入口位于牵引船侧,出口分别与
进水口和进气口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载式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铁刚刘大海李彦平刘芳明王春娟李晓璇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