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国海夫专利>正文

节水保墒垄沟播种方法及配套茬秆还田多工序组合耕播机技术

技术编号:13333784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2 04:18
一种节水保墒垄沟播种方法及配套茬秆还田多工序组合耕播机,是改变风沙干旱地区传统的垄台播种模式,垄沟播种节水保墒抗旱的耕播方法及配套组合耕播机,播种方法是不除茬,不割秸秆,不旋耕整地,不起垄;在上一年的垄沟内播种,配套耕播机特征是:有机架、横梁,提价调节杆,悬挂弹簧杆,有多个圆刀片,开沟器,清沟器,播种器,施肥箱,合土镇压组合。发明专利技术创造了一套新的农艺模式,断茬秆、开台、清沟、播种、合土、镇压、茬秆还田等多工序一次完成,使茬秆得到环保,合理的生态循环处理,垄沟内三厘米位置播种,能有效利用地表面营养和地下水,节水、抗旱、抗倒伏,活杆成熟,使植物与自然有机结合。本耕播机能趟地、灭草、追肥、封垄等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水保墒垄的播种方法。是一项比较完整的农业大田栽培技术,其充分利用垄沟自然形式的营养、土壤密度和垄内的墒情,垄沟内播种。使植物与自然的有机结合,随之解决几项关健性技术,垄内三厘米播种能更有效利用地下水和地表面营养,播种不浇水,不施底肥,穗前不灌地,刺激根的发育,控制杆的生长,给植物增产打下基础,适时晚播,使植物各各生长期对温度的需要与自然温度相吻和,化肥使用量降低50%左右,机械灭草,秸杆自然腐烂还田,所配套节水保墒垄沟播方法及配套茬杆还田多工序组合耕播机,特别涉及改变传说的垄台播种的耕播模式:免除茬免割秸杆,不起垄,不施底肥,节水保墒,抗旱的一种耕播方法及其配套的断茬杆,分浅沟、清沟、播种、合土、除草、茬杆还田等多道农艺作业工序于一体的茬杆还田多工序组合耕机,本耕播机也能灭草、趟地、追肥、封垄。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北方传统的大田耕播方法和作业工序一般为:整地、旋耕、施肥、起垄、浇水、播种、镇压等多道作业工序。这种耕播方法和作业工序存在着工序多、机械作业成本高,能源消耗多,土壤翻动次数多,土壤水分损失多等问题。不仅不利于农作物正常生长和发育,而且浇水灌地增加了农业成本,降低了农业效益。特别是十年九旱的春季风沙干旱地区,在本就墒情不好的新起垄台上播种,由于垄台突出地表,在日照和风的共同作用下,使垄台内的水分大量蒸发与散失,如果种子发芽期间没有有效降雨或人工浇水,那发芽会变得十分困难,导致粮食减产。另外,垄台播种,种子在地表以上的垄台内生根发芽,植物的根系离保墒好的垄沟远,很难吸收水分多的垄沟内的水分,不能有效的利用春季干旱地区垄沟内储存的水分;因此,垄台播种对抗旱保墒不利,改变这种传统的耕播方法,是抗旱保墒稳产高产的重要课题。另外,茬杆还田能改良土壤、抗病、增产、增加粮食中有机物质含量,但是由于费时、费力、增加作业成本而多不被实施。每逢收获季节,废弃的茬杆被焚烧,已是比较普通的现象。因此,废弃农作物茬杆的处理,特别是在耕播的同时,使其得到经济、方便、环保、合理的生态循环处理,是个新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时提出一种节水保墒垄沟播种方法及配套茬杆还田多工序组合耕播机:其耕播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垄台播种的耕播模式,免除茬、免割、秸杆、不起垄,垄沟播种可节水保墒、抗旱、增产、耕播前无需底肥,播种无需浇水,杆生长旺盛时无需灌地;其配套的茬杆还田多工序组合耕播机,可一次完成浅沟开台、分茬、断茬还田杆,茬杆还田、清沟、垄沟播种、覆土、除草、镇压秸杆还田等多道农艺作业工序。为风沙干旱地区抗旱增产的节水农业探索出一个新路子。本发时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节水保墒垄沟播种方法是:在上季未割秸杆或已割秸杆未除茬的大田地里,不割秸杆、不除茬、不旋耕整地、不新起垄;对上季的垄台进行浅沟开台、断茬杆,使上季的垄台达到中耕时能走拖拉机轮能作业的程度,之后在上季的垄沟内进行清沟、播种、合土、镇压等步骤;与此同时上季垄沟和垄台上的茬杆已被切成小段,并在拖拉机播种的过程中自然搁置到垄台上。此后茬杆会在较短时期内自然腐烂。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最关键的技术是垄沟播种方法及其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播种不浇水、不旋地、不起垄、不加底肥、出穗前不灌地。下面我们将从植物生长特性、土壤、地下水、降雨、播种方式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分别进行分析。植物生长特性:1、植物生长一般要经历幼苗发育、秸秸生长、秀穗、和果实成熟四个时期。其中不同生长时期对水、肥的要求有所不同,幼苗期在自然条件下即可满足。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依赖地下水,而汲取的养分则依靠上一年追肥残留在地表的物质和土壤自身储存的养料。然而从秀穗期开始,植物进一步的生长发育水分和肥料,决定产量高低,以保证收割季节能获得优质的产物。所以我们在秀穗前15天就对田地追加氮肥(一般选择尿素,其作用时间长)这样作物能够明显增产,但质量有所下降。至于水的需要,一年之中的这个季节一般降雨较丰沛,从秀穗到穗的快速生长期,水肥直接影响产量高低,这一期间如干旱,可考虑适当灌溉措施。2、上年七月十五到八月十五这一期间,土壤中微生物大量繁殖,其残体营养也最为丰富;冬季紫外线照射杀菌;春季一冻一化,土壤熟化。基于此条件,土壤本身天然,形成了适合植物发育期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此外,为了让所种植的作物更好地发育,我们可以用口肥进行调整:若上季的垄沟内不曾施加磷肥,今年可每亩地施加十斤口肥;若上季的垄沟内已追加过磷肥,今年则无需再施口肥。地下水:3、地下有宝贵的水资源一一地下水,其向地表面常年畜水。冬季气温低,水分蒸发少,畜水量逐渐增加,春季化冻期便成为一年中水分最充足的时期;而垄沟恰是地表面上水源最充足的位置。由此可见,在垄沟播种的过程中,“天时”与“地利”二者兼备,作物在生长发育中所需要的水分问题也迎刃而解。降雨:4、每年5月份冷暖空气频繁交汇,每隔5-7天降一次雨,在播种期间一般会下2-3场小雨(浸透地表3_5cm)如有幸遇上大雨(一般几年一次,一次可浸透地表25cm)效果更佳。杆生长旺季一般比较干旱,抑制了杆的生长,刺激了根系向深处生长,利于日后植物的成熟。秀穗时进入雨季,恰逢植物需水量最多的时期,这样一来,不但解决了植物自身的需要,而且多余的雨水在地下储存以满足秀穗期对水的需要。播种模式:播种位置:上一季的垄沟下三厘米处墒情最好,所以在此位置播种效果最佳。播种时间:垄沟播种要比垄台播种晚20天左右,此时墒情满足播种条件,在这20天内已降雨2-3次,抓住播种时机播种,延迟播种反而抓住了播种的最佳时机。随着播种时间的延迟,此时的温度更适合幼苗发育期的生长需要;受粉期也随之延迟了 15天左右,避开了高温的季节,植物受粉更易成功;到了成熟期时昼夜温差偏大,光合作用加强,呼吸作用减弱,更利于自身储存丰富的营养物质。龙沟播种的优势,用垄沟播种的方式播种可使作物生长周期缩短10天左右。播种的同时进行一次除草。田间管理:播种到中耕期间,上一年垄台上的秸杆变脆;中耕时(即植物三叶一芯时)用四轮车对杆进行碾压,此后秸杆变碎。与此同时也进行了松土,土壤透气性加强,植物毛系根因此受到损伤,导致小苗生长缓慢,而且又刺激了植物主根向土壤更深处延伸,去吸收地下水分,以供给自身需要,并积累了营养物质。中耕后植物生长20-30cm,地表普遍出一茬草,此时,将本耕播机的镇压组合上的合土铧左右颠倒使用,进一次全部除草。(植物长到60cm左右)进行封垄,把上一年的垄台变成垄沟,也叫夏翻,然后对土壤放任处理。同时追加以磷为主,以氮为辅的长效肥(长效二氨),追肥量约是垄台播种所用量的50%左右,以此也为下一年播种打下营养基础。同时把剩余的秸杆放置在新起垄的垄台上,培根再次发育,形成发达的根系,并为成熟期垫下基础,可以抗旱、抗倒伏、活杆成熟。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垄沟播种方法及其栽培技术,不仅降低了机械化成本和农业成本,而且降低了生态成本,与此同时,作物不但不会减产,粮食品质也会有所提高。我们已对此方法已通过20年观察探索,理论分析和连续四年在三个自然村进行了实际检验,并从植物生长特性、土壤、地下水、降雨、播种方式以及田间管理等六个方面进行考察,最终得出上述结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水保墒耕播方法及其配套的多工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节水保墒垄沟播种方法是一项节能环保生态的大田农业栽培技术,降低机械成本和生态成本,减少污染,降低化肥的使用量,控制灭草剂的使用,节水、节油,秸秆自然腐烂还田,改良土壤,使土壤中有机物含量不断增加,提高粮食有机元素,即解决眼前利益,又考虑长远利益,使土地能达到经济、方便、环保、合理的生态,循环利用,所裁取的措施是:垄沟播种,允分利用内自然形成的营养,土壤密度和墒情,使植物与自然有机结合,有效利用地下水和地表面营养,随之解决几项关键技术。1、垄内三厘米位置播种,更有效利用地下水和地表面营养,垄内有湿土可直接播种,没有湿土的降雨3‑5厘米雨播种,播种、秸秆还田、灭草同时进行,播种不施底肥,穗前不浇地,刺激根的发育,控制秸秆的生长,给植物增产打下了基础。2、时时晚播,使植物各各生长期对温度的需要与自然相吻合。3、中耕、土壤透气性加强,毛系根爱损伤,已致小苗生长缓慢,积累营养,又刺激主根向更深处延伸。4、植物生长20‑30厘米这时期一般会普遍出一次草,草不超过1厘米时,抓住时机进行再一次彻底的机械灭草。5、追肥、封垄、培根。6、穗前15天追尿素。7、秀穗到穗快速生长期,肥水决定产量高低。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国海夫
申请(专利权)人:国海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