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油分离器的入口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3304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2 0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油分离器的入口构造,用于阻止通过凸轮轴卷起的油进入挡板开口部。在作为油分离器的入口的挡板开口部(4)的下方设有从下方覆盖开口部的内燃机前后方向(X)的至少中央部分的倒V字状遮蔽板(11)。遮蔽板在与开口部的纵开口缘部(8、8)之间形成有朝向内燃机前方以及内燃机后方分别开口的两个流入口(16、16)。在开口部的内燃机前后方向(X)的中央部设有沿内燃机宽度方向(Y)横切开口部并且在遮蔽板(11)上沿与挡板(2)正交的面延伸的纵肋(9)。向前后方向斜飞溅并从两个流入口(16、16)进入的油与纵肋的内燃机前方侧以及内燃机后方侧的面(9c、9d)碰撞。由此,阻止油进入开口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内燃机的油分离器的入口构造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在汽缸盖罩和挡板之间具有油分离器的车辆用内燃机。在内燃机后方侧,在挡板上设有向油分离器导入窜漏气体的开口部。开口部通过在其下方与挡板平行地延伸的下方侧遮蔽板而从下方被覆盖。下方侧遮蔽板阻止由凸轮轴卷起的油从凸轮室沿垂直方向进入开口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9793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专利文献1的油分离器虽然具备从下方覆盖开口部的下方侧遮蔽板,但是由于不具备覆盖开口部的侧部侧的遮蔽板,所以不能阻止从侧部进入开口部的油。(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置于内燃机的凸轮室的上方的油分离器的入口构造,入口构造具备:挡板,其成为油分离器的底壁;挡板开口部,其在挡板上开口形成;遮蔽板,其位于挡板的下方,从下方覆盖挡板开口部的内燃机前后方向的至少中央部分,并且,在与挡板开口部的开口缘之间形成朝向内燃机前方以及内燃机后方分别开口的流入口;纵肋,其位于挡板开口部的内燃机前后方向的中央部,沿内燃机宽度方向横切该挡板开口部,并且,在遮蔽板上沿与挡板正交的面延伸。因此,纵肋的内燃机前方侧以及内燃机后方侧的两个面以与在内燃机前方侧以及内燃机后方侧分别开口的流入口对置的方式配置。另外,优选所述入口构造还具备一个或多个横肋,该一个或多个横肋沿内燃机前后方向横切开口部,并且与纵肋正交地延伸。另外,优选所述遮蔽板从纵肋朝向外侧倾斜。而且,优选所述横肋以从遮蔽板突出的方式向内燃机前后方向延伸。(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由凸轮轴卷起并从流入口进入的油与纵肋的面碰撞,所以可以阻止油进入挡板开口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一实施例的汽缸盖罩以及挡板的俯视图。图2是从汽缸盖罩侧观察挡板开口部的说明图。图3是沿着图1的线A-A的挡板开口部的剖面图。图4是沿着图3的线B-B的挡板开口部的剖面图。图5是从凸轮室侧观察挡板开口部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其它实施例的与图3相同的剖面图。符号说明2···挡板3···凸轮室4···挡板开口部9···纵肋10···横肋11···倒V字状遮蔽板16···流入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图1是表示将用于车辆用内燃机的合成树脂制的汽缸盖罩1与同为合成树脂制的挡板2组合并从凸轮室3(图3)侧观察的状态。在汽缸盖罩1和挡板2之间形成有从窜漏气体分离油雾的油分离器(未图示)。在此,挡板2成为油分离器的底壁。另外,在挡板2上开口形成有作为油分离器的入口的挡板开口部4。从挡板开口部4进入的窜漏气体中的油雾由油分离器分离,通过设于挡板2上的油掉落部5作为液状油返回凸轮室3。另外,油分离后的窜漏气体在挡板2的背侧以从图中下方向上方U形转弯的方式流动,并从设于汽缸盖罩1的出口(未图示)排出。在此,为便于以下的说明,将汽缸盖罩1的长度方向即图1的X方向定义为“内燃机前后方向”,将与X方向正交的Y方向定义为“内燃机宽度方向”,将与X方向以及Y方向双方正交的Z方向定义为“内燃机垂直方向”。此外,沿着图1所示的汽缸盖罩1的前后方向X,左侧与内燃机的前方对应,右侧与内燃机的后方对应。参照图2,表示的是从汽缸盖罩1侧观察到的挡板开口部4。挡板开口部4为大致长方形,具备沿内燃机前后方向X延伸的横开口缘部7、7、和比这些横开口缘部7、7长并且沿内燃机宽度方向Y延伸的纵开口缘部8、8。挡板开口部4通过将其沿内燃机宽度方向Y横切的一个纵肋9、和将挡板开口部4沿内燃机前后方向X横切的两个横肋10、10而被分隔成六个小开口4a、4a、4a、4a、4a、4a。另外,在挡板开口部4的下方设有倒V字状遮蔽板11,倒V字状遮蔽板11除与各纵开口缘部8相邻的部分12之外,从下覆盖挡板开口部4的内燃机前后方向X的中央部分。图3是沿着图1的线A-A的挡板开口部4的剖面图。如图所示,纵肋9位于挡板开口部4的内燃机前后方向X的中央部,沿与挡板2正交的面向下方延伸。从纵肋9的下端9b,以在与纵肋9之间形成规定的角度α的方式向外侧倾斜延伸出两个倾斜部15、15。因此,两个倾斜部15、15作为整体构成倒V字状遮蔽板11。在挡板开口部4的纵开口缘部8上设有突出壁13,突出壁13从纵开口缘部8以短的长度与挡板2正交地向下方延伸。另外,在纵肋9的内燃机前方侧以及内燃机后方侧,在两个倾斜部15、15的末端15a、15a和突出壁13、13的前端13b、13b之间形成有朝向内燃机前方以及内燃机后方分别开口的两个流入口16、16。位于倒V字状遮蔽板11的两端的侧壁14在维持与沿着挡板开口部4的内燃机前后方向X的宽度大致相等的宽度的同时,从横开口缘部7向下方延伸至与突出壁13的前端13b相同的内燃机垂直方向位置,然后,从自横开口缘部7的两端向内侧偏置的内燃机前后方向位置,以随着进入下方而侧壁14的宽度逐渐变窄的方式向下方延伸。另外,侧壁14与挡板开口部4的下方的倒V字状遮蔽板11顺畅地连接。因此,侧壁14的下侧的外形成为倒V字状。另外,纵肋9的长度(图3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被设定为,可以阻止由凸轮轴卷起并向前后方向斜飞溅的油从流入口16进入并直线地朝向比突出壁13的根部13a更靠内侧。图4是沿着图3的线B-B的挡板开口部4的剖面图。如图所示,与纵肋9正交的上述两个横肋10、10在内燃机宽度方向Y相互分开配置。横肋10从倾斜部15与挡板2正交地向上方延伸。另外,横肋10的长度被设定为,阻止通过凸轮轴卷起并从图4的斜下方飞溅的油从流入口16的小开口16a、16a、16a进入并进入挡板开口部4。参照图5,对图4中说明的横肋10进行更详细说明。横肋10在从挡板开口部4的下方起被倾斜部15覆盖的区域,在倾斜部15上沿内燃机前后方向X延伸。另一方面,在未被倾斜部15覆盖的区域(参照图2的部分12),横肋10以从倾斜部15突出并横切倾斜部15的末端15a和突出壁13的前端13b之间的流入口16的方式沿前后方向X延伸。因此,各流入口16被两个横肋10、10分隔成三个小开口16a、16a、16a。另外,如图2所示,挡板开口部4在纵肋9的内燃机前方侧以及内燃机后方侧的各个侧被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燃机的油分离器的入口构造,其配置于内燃机的凸轮室的上方,所述内燃机的油分离器的入口构造的特征在于具备:挡板,其成为所述油分离器的底壁;挡板开口部,其在所述挡板上开口形成;遮蔽板,其位于所述挡板的下方,从下方覆盖所述挡板开口部的内燃机前后方向的至少中央部分,并且,在与所述挡板开口部的开口缘之间形成朝向内燃机前方以及内燃机后方分别开口的流入口;纵肋,其位于所述挡板开口部的内燃机前后方向的中央部,沿内燃机宽度方向横切该挡板开口部,并且,在所述遮蔽板上沿与所述挡板正交的面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2.18 JP 2014-2557221.一种内燃机的油分离器的入口构造,其配置于内燃机的凸轮室
的上方,所述内燃机的油分离器的入口构造的特征在于具备:
挡板,其成为所述油分离器的底壁;
挡板开口部,其在所述挡板上开口形成;
遮蔽板,其位于所述挡板的下方,从下方覆盖所述挡板开口部的
内燃机前后方向的至少中央部分,并且,在与所述挡板开口部的开口
缘之间形成朝向内燃机前方以及内燃机后方分别开口的流入口;
纵肋,其位于所述挡板开口部的内燃机前后方向的中央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京吾野中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马勒滤清系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