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吸引瓶防倒吸引流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2134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负压吸引瓶防倒吸引流瓶盖,由瓶盖(1),空气管(2),引流管(3)构成,其特征在于:空气管(2)和引流管(3)与瓶盖(1)固定连接,在位于瓶盖(1)下的空气管(2)的管壁上置有气孔(4),空气管(2)的下部置有由空心管(5)和塞杆(6)组成的防倒吸引流装置,其中塞杆(6)的上下两端为圆弧形,设在空心管(5)内。(*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压吸引瓶防倒吸引流瓶盖,涉及负压吸引瓶瓶盖的制造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负压吸引瓶瓶盖,用作医学临床手术、紧急抢救过程中的辅助设备。
技术介绍
在现有临床手术过程中,尤其是进行紧急抢救过程中,往往需要采用负压吸引瓶通过负压引流将创口(伤口)处的渗血渗液迅速引流掉,以保证手术野充分暴露和手术顺利地进行。但是,现有由瓶和瓶盖(塞)组成的负压吸引瓶,在瓶盖(塞)上只设置了分别连接中央负压管路和引流器的贯通连接管,因此采用这种瓶盖(塞)的负压吸引瓶,在用于手术过程中,尤其是进行大手术或在进行紧急抢救时,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引流抽吸大量的液体到瓶内,将负压吸引瓶装满,因此,如果稍有疏忽就会将集在瓶内的液体吸入中央负压管路内,久而久之,中央负压管路会发生堵塞,造成负压的吸引力减小而不能进行手术。而且中央负压管路通常都是设置在墙体内的,一旦堵塞就要凿开墙壁,更换堵塞的中央负压管路,不仅费时费力,还会严重影响手术和及时抢救病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造成负压吸引瓶工作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制作、使用方便,能有效防止吸引瓶内的液体倒流吸入到中央负压管路内的负压吸引瓶防倒吸引流的瓶盖。本技术是在瓶盖上固定设置置有防倒吸引流装置的空气管和引流管构成。防倒吸引流装置由空心连接管和上下两端为圆弧形的塞杆组成,设置在空气管的下部,塞杆的长度根据控制瓶内液面高度的需要设计确定,位于瓶盖下部的空气管的管壁上置有若干气孔。工作时,空气管与中央负压管路连通,使得吸引瓶内产生负压,引流管与引流器连通,吸引器通过引流管引流吸入液体到负压吸引瓶内收集起来,同时吸入的空气从气孔进入中央负压管路后排出。当瓶内逐渐被吸满的同时,瓶内的液体将设在空心管内的塞杆逐渐向上推,直至堵塞空气管,起到单向阀的作用,切断了负压气体的通路,使得引流管失去负压的作用,不能再进行负压引流吸入液体工作,有效防止了吸引瓶内的液体倒流吸入到中央负压管路内,造成中央负压管路的损坏。本技术的优点是明显的,它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使用时便于安装、拆卸和清洗、消毒隔离。采用本技术可有效防止吸引瓶内的液体倒流吸入到中央负压管路内而造成损失,不仅可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有效保证了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实施例示意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由瓶盖1,空气管2,引流管3构成。空气管2和引流管3与瓶盖1固定连接,在位于瓶盖1下的空气管2的管壁上置有气孔4,空气管2的下部置有由空心管5和塞杆6组成的防倒吸引流装置,其中塞杆6上下两端为圆弧形,设在空心管5内。本技术瓶盖与吸引瓶口密封连接成一体,空气管2和引流管3的下部位于瓶内,空气管2的上部与中央负压管路连接,引流管3的上部与吸引器连接。工作时,通过吸引器吸入的液体经过引流管3引流吸入到负压吸引瓶内被收集起来,吸入的空气从气孔4进入中央负压管路后排出。当在吸引瓶内逐渐被吸满的同时,瓶内的液体将设在空心管5内的塞杆6逐渐向上推,直至堵塞空气管2,切断负压气体的通路,使得吸引器失去负压的作用,不能再进行负压引流吸入工作,瓶体内收集的液体控制在设定的高度,有效防止了吸引瓶内的液体倒流吸入到中央负压管路内。权利要求1.负压吸引瓶防倒吸引流瓶盖,由瓶盖(1),空气管(2),引流管(3)构成,其特征在于空气管(2)和引流管(3)与瓶盖(1)固定连接,在位于瓶盖(1)下的空气管(2)的管壁上置有气孔(4),空气管(2)的下部置有由空心管(5)和塞杆(6)组成的防倒吸引流装置,其中塞杆(6)的上下两端为圆弧形,设在空心管(5)内。专利摘要负压吸引瓶防倒吸引流瓶盖,涉及负压吸引瓶瓶盖的制造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负压吸引瓶瓶盖,用于医学临床手术、紧急抢救过程中的辅助设备。本技术由瓶盖(1),空气管(2),引流管(3)构成,在位于瓶盖(1)下的空气管(2)的管壁上置有气孔(4),空气管(2)的下部置有由空心管(5)和塞杆(6)组成的防倒吸引流装置,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使用时便于安装、拆卸和清洗、消毒隔离。采用本技术可有效防止吸引瓶内的液体倒流吸入到中央负压管路内而造成损失,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有效保证了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文档编号A61J1/14GK2582598SQ0228007公开日2003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2日专利技术者陈继红, 卢慧君 申请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继红卢慧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