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木工夹具,其包括一本体、一杆件、一第二夹头及两夹设部。该本体包括一第一夹头及一调整机构。该杆件可移动地穿设于该本体,该杆件可调整地被该调整机构位移。该第二夹头设于该杆件。该两夹设部分别可拆卸地设于该第一夹头及该第二夹头,该两夹设部分别包括相面对的一夹持面,各该夹持面凹设有相交错的至少一纵向沟槽及至少一横向沟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可用于夹持板块体相对的两平行侧面,且也可用于夹持板块体的两对角,因此用途广泛且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夹具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木工用的夹具。
技术介绍
一般装潢业者或是工业上在加工木头材质的板块体时,为了配合材料加工时移动上的方便,会使用手工操作的木工夹具来进行夹持工作,习知木工夹具由一杆件、一本体及一夹头所组成,藉由将固定在该杆件一端的夹头与杆件同时直线往复位移的本体,即可进行夹持的动作。中国台湾专利M350433所揭露的木工夹具即属此类。然而,此类习知木工夹具的夹头及本体的夹持部分别为一平面状,故仅适合用于夹持板块体相对的两平行侧面,如欲夹持板块体的两对角以进行加工时,则容易因板块体的两对角无法被夹头稳固夹持住,而使板块体滑移甚至掉落,如此会导致加工效率大幅降低,甚至导致板块体损坏,存在亟待改善的缺弊。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颖且具有进步性的木工夹具,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工夹具,不仅可用于夹持板块体相对的两平行侧面,且也可用于夹持板块体的两对角,因此用途广泛且操作简单。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木工夹具,其包括一本体、一杆件、一第二夹头及两夹设部,该本体包括一第一夹头及一调整机构;该杆件可移动地穿设于该本体,该杆件可调整地被该调整机构位移;该第二夹头设于该杆件;该两夹设部分别可拆卸地设于该第一夹头及该第二夹头,该两夹设部分别包括相面对的一夹持面,各该夹持面凹设有相交错的至少一纵向沟槽及至少一横向沟槽。进一步的,各该纵向沟槽及横向沟槽的截面概为V字形。进一步的,各该纵向沟槽及横向沟槽的沟深大于该夹设部的1/3厚度。进一步的,该至少一纵向沟槽与该至少一横向沟槽将该夹持面区分出复数凸块,各该凸块概呈锥形。进一步的,各该凸块设有防滑凹凸结构。进一步的,各该防滑凹凸结构包括复数三角形凹槽,任两个该三角形凹槽的一边平行相邻。进一步的,各该夹设部相对于该夹持面的一侧设有一套接部,该两个套接部分别套设于该第一夹头及该第二夹头,各该套接部形成一环壁,该环壁的至少一侧的内壁设有一肋条,当该环壁套设于该第一夹头或该第二夹头时,各该肋条卡扣在该第一夹头或该第二夹头的一板部。进一步的,各该环壁未设有该肋条的一侧的内壁贯设有一剖槽。进一步的,各该夹设部在该套接部的下方凸设有一抵顶部,该第一夹头及该第二夹头相对设有一凹弧段,该两个抵顶部的形状对应且分别抵顶在该第一夹头及该第二夹头的凹弧段,各该抵顶部设有间隔排列的复数凹槽。进一步的,该第二夹头可拆卸的设于该杆件。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尽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操作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操作侧视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又一操作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木工夹具;2-本体;3-杆件;4-第二夹头;5-夹设部;6,6A-板块体;7-物件;21-第一夹头;22-调整机构;31-凸部;51-夹持面;52-纵向沟槽;53-横向沟槽;54-凸块;55-防滑凹凸结构;56-套接部;57-环壁;58-抵顶部;551-三角形凹槽;572-肋条;573--剖槽;581-凹槽;61-板部;62-凹弧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借由较佳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预期达成的功效,但不用以限制本技术所要保护的范围,合先叙明。请参考图1至图6,其显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本技术的木工夹具1包括一本体2、一杆件3、一第二夹头4及两夹设部5。该本体2包括一第一夹头21及一调整机构22。该杆件3可移动地穿设于该本体2,该杆件3可调整地被该调整机构22位移,以借由控制该调整机构22进行夹持作业。该第二夹头4设于该杆件3。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夹头4可拆卸的设于该杆件。较佳地该杆件3的两端可另设有一凸部31,各该凸部31可与该第二夹头4相卡固,以将该第二夹头4限位在该杆件3中。该两夹设部5分别可拆卸地设于该第一夹头21及该第二夹头4,该两夹设部5分别包括相面对的一夹持面51,各该夹持面51凹设有相交错的至少一纵向沟槽52及至少一横向沟槽53,在本实施例中为一该纵向沟槽52及两该横向沟槽53,在其它实施例中该横向沟槽53及该纵向沟槽52也可为其它数量。较佳地各该纵向沟槽52及横向沟槽53的截面概为V字形,且各该纵向沟槽52及横向沟槽53的沟深大于该夹设部5的1/3厚度,以方便该两夹设部5的各该纵向沟槽52及横向沟槽53可稳固地夹持住一板块体6的两对角(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各该纵向沟槽52及横向沟槽53的沟深约为该夹设部5的1/2厚度,以更稳固地夹持住该板块体6的两对角。另外,该纵向沟槽52与该两个横向沟槽53将该夹持面51区分出复数凸块54,在本实施例中各该凸块54概呈锥形。较佳地各该凸块54设有防滑凹凸结构55,在本实施例中各该防滑凹凸结构55包括复数三角形凹槽551,任两个该三角形凹槽551的一边平行相邻,各该防滑凹凸结构55可防止各该凸块54夹持板块体6A的相对的两个平行侧面时发生滑移(如图5及图6所示),在其它实施例中各凹凸结构也可为复数凸点,同样地可达成防滑的功能。进一步的说,各该夹设部5相对于该夹持面51的一侧设有一套接部56,该两个套接部56分别套设于该第一夹头21及该第二夹头4,各该套接部56形成一环壁57,该环壁57的至少一侧的内壁设有一肋条572,在本实施例中该环壁57的三侧的内壁各设有该肋条572,当该环壁57套设于该第一夹头21或该第二夹头4时,各该肋条572卡扣在该第一夹头21或该第二夹头4的一板部61,以防止各该套接部56脱落于该板部61。另外,各该环壁57未设有肋条的一侧的内壁贯设有一剖槽573,该剖槽可使该套接部56在拆装时可具有些微形变以较方便拆装。在本实施例中各该夹设部5在该套接部56的下方可另凸设有一抵顶部58,该第一夹头21及该第二夹头4相对设有一凹弧段62,该两个抵顶部58的形状对应且分别抵顶在该第一夹头21及该第二夹头4的凹弧段62,以防止各该夹设部5对应一该凹弧段62的部位夹持物件时会朝该凹弧段62的方向弯曲变形,而导致无法稳固夹持该板块体6A,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各该抵顶部58可另设有间隔排列的复数凹槽581,以节省各该抵顶部58的用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木工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包括一第一夹头及一调整机构;一杆件,可移动地穿设于该本体,该杆件可调整地被该调整机构位移;一第二夹头,设于该杆件;两夹设部,分别可拆卸地设于该第一夹头及该第二夹头,该两夹设部分别包括相面对的一夹持面,各该夹持面凹设有相交错的至少一纵向沟槽及至少一横向沟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工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包括一第一夹头及一调整机构;
一杆件,可移动地穿设于该本体,该杆件可调整地被该调整机构位移;
一第二夹头,设于该杆件;
两夹设部,分别可拆卸地设于该第一夹头及该第二夹头,该两夹设部分别
包括相面对的一夹持面,各该夹持面凹设有相交错的至少一纵向沟槽及至少一
横向沟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工夹具,其特征在于,各该纵向沟槽及横向沟
槽的截面概为V字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工夹具,其特征在于,各该纵向沟槽及横向沟
槽的沟深大于该夹设部的1/3厚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木工夹具,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纵向沟槽与该
至少一横向沟槽将该夹持面区分出复数凸块,各该凸块概呈锥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木工夹具,其特征在于,各该凸块设有防滑凹凸
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木工夹具,其特征在于,各该防滑凹凸结构包括
复数三角形凹槽,任两个该三角形凹槽的一边平行相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工夹具,其特征在于,各该夹设部相对于该夹
持面的一侧设有一套接部,该两个套接部分别套设于该第一夹头及该第二夹
头,各该套接部形成一环壁,该环壁的至少一侧的内壁设有一肋条,当该环壁
套设于该第一夹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昌,
申请(专利权)人:昌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