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传感器无源协同测向定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306810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0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多传感器无源协同测向定位方法。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显著地提高在多无源传感器观测值跳变、时间不同步、精度差异大的情况下对目标定位能力,实现对目标高精度协同测向定位。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在无源协同测向定位软件中,输入多传感器量测数据,利用预测残差对观测值进行野值判别,采用扩展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滤波算法外推到同一时刻;然后使用量测协方差矩阵计算加权矩阵,构建多传感器的观测线性方程组求解目标位置初始估计值,利用加权高斯牛顿下降法计算增量,并对目标位置进行迭代求解,再对增量的显著性检验统计量进行判决,当判决为估计收敛则退出迭代计算,输出此时迭代估计解作为最终目标定位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目标跟踪定位
,尤其是涉及在多传感器观测值跳变、时间不同步、精度差异大的情况下对目标高精度无源协同测向定位方法。
技术介绍
现代战争中,对目标进行定位跟踪越来越起着突出的作用,然而以雷达为代表的有源探测方式易受反辐射导弹攻击。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基于电子侦察的无源定位方法对辐射源目标定位显得更有意义。无源定位是指观测传感器不主动发射信号,主要是利用目标辐射源相对于传感器接收的角度信息、时间信息或多普勒信息,采用角度、时间差、多普勒频率等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通过求解方程组来实现。无源定位技术具有隐蔽性好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关注,按传感器的数目可以分为:多传感器无源协同定位和单传感器无源定位。多传感器无源协同定位可以利用传感器间的互补和冗余信息得到比单传感器无源定位更快速和更高的精度,因此得到更广泛地应用。协同定位技术是多传感器协同探测的关键技术,是提升目标定位精度的重要手段,其基本思想就是利用各传感器的探测特点,通过资源管控和任务调度,实现多个传感器对同一目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5/201610172124.html" title="多传感器无源协同测向定位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多传感器无源协同测向定位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传感器无源协同测向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以多传感器数据预处理模块、观测方程构建模块、加权矩阵计算模块、目标初始值估计模块、加权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模块为单元构建多传感器无源协同测向定位软件架构;在无源协同测向定位软件中,输入多传感器量测数据,对多传感器数据进行预处理,计算预测残差,利用预测残差对观测值进行判别野值并剔除野值,野值剔除后采用扩展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滤波算法进行滤波更新,再将每个传感器观测数据统一预测外推到同一时刻,同步多传感器观测数据;然后,利用观测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系的关系,建立多传感器的观测方程;根据每个观测传感器的观测误差构建量测协方差矩阵,计算出加权矩阵和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传感器无源协同测向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以多传感器数据
预处理模块、观测方程构建模块、加权矩阵计算模块、目标初始值估计模块、加权非线性最
小二乘估计模块为单元构建多传感器无源协同测向定位软件架构;在无源协同测向定位软
件中,输入多传感器量测数据,对多传感器数据进行预处理,计算预测残差,利用预测残差
对观测值进行判别野值并剔除野值,野值剔除后采用扩展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滤波算法
进行滤波更新,再将每个传感器观测数据统一预测外推到同一时刻,同步多传感器观测数
据;然后,利用观测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系的关系,建立多传感器的观测方程;根据每个观测
传感器的观测误差构建量测协方差矩阵,计算出加权矩阵和多传感器的观测线性方程组,
并采用最小二乘估计方法求解目标位置的初始估计值;采用加权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算法
计算量测值残差,把非线性化观测式进行泰勒级数展开,利用加权高斯牛顿下降法计算增
量,对目标位置进行迭代求解,计算增量的显著性检验统计量,再对检验统计量进行判决,
当判决为估计收敛则退出迭代计算,将此时迭代估计解作为最终目标定位信息,通过多传
感器协同定位输出此时迭代估计解作为最终目标定位信息,从而实现对目标的协同测向定
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传感器无源协同测向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传感器数据预
处理模块读入多传感器量测数据,计算预测残差v(k)=z(k)-H(k)Y(k|k-1),其中,v(k)服
从均值为零的高斯分布,z(k)为传感器第k次观测方位角θ或俯仰角量测矩阵H(k)=[1
0],第k-1次滤波值对第k次预测值Y(k|k-1)的计算方式如下:
Y(k|k-1)=F(k)Y(k-1)(1)
其中,状态转移矩阵Ts为传感器的观测周期,状态估计向量y(k-1)和分别为传感器第k-1次滤波方位角或俯仰角及其变化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传感器无源协同测向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传感器数据预
处理模块利用预测残差v(k)对观测值z(k)进行判别,若v(k)≤μσ,则判为正常点,若v(k)>
μσ,则判为野值点,其中,μ为常数,可根据判别概率选取,通常可选3或4;σ为传感器观测噪
声标准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传感器无源协同测向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传感器数据预
处理模块采用扩展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滤波算法,把通过判别的正常残差数据带入进行
滤波更新为:
Y(k)=Y(k|k-1)+K(k)v(k)(2)
K(k)=F(k)P(k-1)F(k)TH(k)T[λI+H(k)F(k)P(k-1)F(k)TH(k)T]-1(3)
P(k)=λ-1[F(k)P(k-1)F(k)T-K(k)H(k)F(k)P(k-1)F(k)T](4)
其中,K(k)为滤波增益;I为2阶单位矩阵;T表示矩阵转置;λ为遗忘因子,满足0<λ≤1;
P(k)为Y(k)的状态滤波协方差矩阵。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传感器无源协同测向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传感器数据预
处理模块把协同定位时间设定在t时刻,将每个传感器观测数据统一预测外推到t时刻,计
算同步时刻外推观测值其中,作为传感器在协同定位t时刻外推观测
值,预测转移矩阵φ(k)=[1t-tk],tk为滤波值Y(k)所在时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传感器无源协同测向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观测方程构建
中,观测方程构建模块利用观测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系的关系,建立多传感器的观测方程
Z = h ( X ) = arctan y - y 1 x - x 1 arctan z - z 1 ( y - y 1 ) 2 + ( x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思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