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罗民专利>正文

一种腹膜透析管及其打孔铳子和新的打孔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30593 阅读:2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医用腹膜透析管及其打孔铳子和打孔方法,由医用硅橡胶管,涤纶套,微侧孔,小侧孔构成;打孔铳子是由不锈钢针或不锈钢管,手持把柄,不锈钢针或不锈钢管刃面构成;腹膜透析管用于救治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和药物中毒等;打孔铳子用于对医用硅橡胶管进行打微侧打孔和小侧孔。本医用腹膜透析管的主要特征是:微侧孔和小侧孔可以防止大网膜钻管引起的腹膜透析管堵塞,杜绝了大网膜钻管引起的腹膜透析管堵塞这一并发症,经发明专利技术人七年临床检验,效果可靠。(*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适用于救治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多器官衰竭,毒物药物中毒等。为防止腹膜透析管植入腹腔后大网膜堵管提供了一种有效器械。目前,国内外通用的腹膜透析管有Tenckhoff管;foronto管;Purdue Column-disc管;Gore-tex管等,Tenckhoff腹透管的专利技术点是在硅橡胶管上粘接了涤纶套。国内上海,天津,山东等地有Tenckhoff管产品出售。然而,国内外的这些产品有其共同的缺点其一,侧孔直径大,均为2mm;其二,侧孔数目少,均为28~60个;其三,进口腹透管还有一个缺点就是费用昂贵,一根进口的腹透管售价达到800~1200元,一套进口的腹透装置(OSET)系统的售价达5000元,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尿毒症,并非用进口的腹透装置就能治愈,起到的作用也只能是维持生命,该系列腹膜透析管很容易被大网膜堵塞。长期以来,人们又采用切除大网膜的方法来减少大网膜堵管,结果不但没有减少大网膜堵管,而且手术后大网膜创面渗血不止,很容易发生凝血块堵塞腹透管腔和渗血沿腹透管外壁形成一凝血膜袋,导致透析液不能输入腹腔或只能输入不能排出(因渗血在腹透管外形成的膜袋在灌入腹透液时使膜袋撕裂,透析液流入腹腔,排出时膜袋的撕裂口关闭,形成了单向阀的作用)。手术时切除大网膜并不是因减少了大网膜的面积而达到减少堵管的目的,而是因切除并结扎大网膜后,大网膜持续地受到刺激发生回缩上升的结果。众所周知,大网膜是人体腹腔内一道重要的天然屏障,它有吸收和分泌,防御和修复的功能,所以把切除大网膜用来减少网膜堵塞腹透管是不可取的。还有人试图通过改变身体的免疫状态以减少大网膜堵塞腹透管,然而没有抓住实质关键技术,所以也解决不了大网膜堵塞腹膜透析管这一难题。实践证明,大网膜堵塞腹膜透析管的实质是机械原因所致。根据这一发现,本专利技术人设计出新的解决方案是从腹膜透析管的侧孔入手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国内外现有技术的上述共同缺点这一不足而设计的一种新型腹膜透析管和打孔方法。该新型腹膜透析管制作简单,打孔铳子和打孔方法也很简单,但是应用本设计方案所加工的腹膜透析管,由于解决了关键技术,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能有效地防止大网膜堵塞腹膜透析管。所谓大网膜堵塞腹膜透析管,实际上是大网膜钻入腹膜透析管腹腔内段上方的侧孔内,导致腹膜透析管腔不通畅。由于这个并发症,使许多病员在安插腹透管术后三至五天内,有的甚至刚下手术台又不得不再进手术室,进行再次手术安插腹透管,有的患者甚至连续接受多次手术,给患者增加了不少痛苦。本专利技术改变了60年代以来传统的打孔方法,在打侧孔数目和侧孔直径上进行了再创造,从而达到了解决上述两个缺点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它是由硅橡胶管(1),涤纶套(2),侧孔直径为0.7~0.9mm数目为120~160个微侧孔(3),侧孔直径为3mm,数目为4~6个小侧孔(4),打孔铳子(5)组成。硅橡胶管(1)是无毒,无味,不致癌,不致畸,目前医学界通用的医用硅橡胶。其直径为外径5mm,内径3mm。长度为35~63cm。涤纶套(2)的长度为1.5cm,厚度为1mm,其位置位于距硅橡胶管一端横断面的15~18cm一个,在18~25cm一个(双涤纶套腹透管),还有仅在15~18cm有一个涤纶套(单涤纶套腹透管)。侧孔直径为0.7~0.9mm,数目为120~160个的微侧孔(3),其位置位于腹透管腹腔内段(涤纶套下方)下方2/3处,数目为4~6个的小侧孔(4),其位置位于微侧孔的下方,距腹透管腹腔内段横断面至微侧孔平面2cm处。打孔铳子(5)是用0.7~0.9mm直径的不锈钢针或不锈钢管,采用刀具,在其断面切除管腔内壁的边沿,使其成为边沿锋利的刃面而成,对硅橡胶管加工时,把硅橡胶管置于硅胶垫上,成排地直列或略成螺旋状地在硅橡胶管腹腔内段下方2/3处打微侧孔,在微侧孔的下方2cm处,用以相同方法加工而成的3mm直径的打孔铳予打4~6个3mm直径的小侧孔即成。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腹膜透析管。图中1-医用硅橡胶管所制腹膜透析管体外段;2-涤纶套(1);3-腹膜透析管皮下至腹膜外段;4-涤纶套(2);5-腹膜透析管腹腔内段;6-微侧孔(直径0.7~0.9mm,数目120~160个,四排呈对称直形或螺旋状分布,位于本产品的下2/3处);7-小侧孔(直径3mm,数目4~6个,位于本产品腹腔内段最下方2cm处)。图2不锈钢打孔铳子,图中8-不锈钢针或不锈钢管(外径0.7~0.9mm和3mm);9-手握把柄10-不锈钢针或钢管刃面;8-不锈钢针或不锈钢管与9-手握把柄之间相嵌合和粘接相连。本专利技术的特殊功能和应用效果是1.特殊功能由于本专利技术点的关键是缩小了腹膜透析管腹腔内段中下2/3 (8~12cm)处的侧孔直径,当腹膜透析管安插于腹腔后,大网膜即使包裹了腹膜透析管也钻不进微侧孔。腹透管最下端2cm处,虽然侧孔直径大,但此处已无大网膜,侧孔大有利于引流。2.应用效果本专利技术经专利技术人七年一百多例临床实践检验完全达到设想目的,本专利技术安插于腹腔后,未再发生大网膜钻管引起腹膜透析管堵塞。实施例按照医用硅橡胶生产要求先制造出外径5mm,内径3mm的医用硅橡胶管,按图1所标位置粘接上涤纶套,再按图2所示制造出打孔铳子,再按图1所标位置打孔后即完成本专利技术的制造。经高温蒸汽或煮沸消毒后,即可用于患者。权利要求1.一种医用腹膜透析管及其打孔铳子和新的打孔方法是用直径0.5cm,长度35~63cm医用硅橡胶管(1)和在其一端的侧壁上分别打有直径0.7~0.9mm;3mm的侧孔(2),并在其中段粘接有一至二个涤纶套(3)构成;打孔铳子是用直径0.7~0.9mm的不锈钢针或不锈钢管(4),手握把柄(5)和不锈钢针或不锈钢管刃面(6)构成。其特征是a.医用硅橡胶管(1)总长度35~63cm,在医用硅胶管腹腔内段的中下2/3段(8~12cm)处及最下端段2cm处分别用0.7~0.9mm和3mm直径的铳子打有120~160个微侧孔和4~6个小侧孔(2),在医用硅胶管(1)的中段粘接有1或2个涤纶套(3),两个涤纶套的间距其外缘6~8cm,其内缘3.5~5cm,涤纶套长度1.5cm,厚度1mm,微侧孔和小侧孔采用以铳子分两排对称穿过硅胶管的两壁,四排微侧孔可呈螺旋状分布。b.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腹膜透析管及其打孔方法,其特征还在于打孔所用的铳子是用直径0.7~0.9mm和3mm的不锈钢管(或不锈钢针)把其截断,用刀具把其断端内壁加工成有刀刃的铳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腹膜透析管及其打孔方法,其特征还在于急性腹膜透析管其管外壁中段不粘接涤纶套(3),其打孔方法和慢性腹膜透析管(粘接有涤纶套的腹膜透析管)的打孔方法一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膜透析管,其特征还在于在医用硅橡胶管(1)的总长度35~63cm内,根据个体大小可任意制成不同长度的规格,以满足各种情况下不同大小个体使用的需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孔铳子,其特征是不锈钢针或不锈钢管(4)的外径为0.7~0.9mm,不锈钢针或不锈钢管(4)与手握把柄(5)以嵌合和粘接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膜透析管及其打孔铳子和打孔方法,三者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腹膜透析管及其打孔铳子和新的打孔方法是用直径0.5cm,长度35~63cm医用硅橡胶管(1)和在其一端的侧壁上分别打有直径0.7~0.9mm;3mm的侧孔(2),并在其中段粘接有一至二个涤纶套(3)构成;打孔铳子是用直径0.7~0.9mm的不锈钢针或不锈钢管(4),手握把柄(5)和不锈钢针或不锈钢管刃面(6)构成。其特征是:a.医用硅橡胶管(1)总长度35~63cm,在医用硅胶管腹腔内段的中下2/3段(8~12cm)处及最下端段2cm处分别用0.7~0.9mm和3 mm直径的铳子打有120~160个微侧孔和4~6个小侧孔(2),在医用硅胶管(1)的中段粘接有1或2个涤纶套(3),两个涤纶套的间距其外缘6~8cm,其内缘3.5~5cm,涤纶套长度1.5cm,厚度1mm,微侧孔和小侧孔采用以铳子分两排对称穿过硅胶管的两壁,四排微侧孔可呈螺旋状分布。b.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腹膜透析管及其打孔方法,其特征还在于:打孔所用的铳子是用直径0.7~0.9mm和3mm的不锈钢管(或不锈钢针)把其截断,用刀具把其断端内壁加工成有刀刃的铳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罗民
申请(专利权)人:彭罗民程钰云彭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