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罗民专利>正文

智能血液激活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7242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9
智能血液激活仪是一种医用智能化“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UBIO)”的简称。可用于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免疫功能低下、中毒等的临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是病毒,再变异还是病毒,根据病毒特性对紫外线照射治疗有效。UBIO对缺血、缺氧性疾病、糖尿病及并发症治疗亦有效。本发明专利技术是由往复血液循环系统;氧气输送排出系统;紫外线照射系统;移动血液激活室支架系统及智能血液激活仪的软件工作程序系统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采用密闭式血液往复循环紫外线照射自动连续进行,更符合医学规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血液激活仪(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设备,特别是一种智能血液激活仪,主要可用于:1、各种感染性疾病根据国家卫生部文件,医卫发(2005)92号,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免疫功能低下、中毒等的临床治疗。”肾内科、血液净化专业中的腹膜透析技术在国内普及不够,重要原因是腹腔感染、腹膜炎,用本专利技术针对腹膜炎进行治疗可避免抗生素所致的并发症、多重感染的风险;2、“新冠肺炎属病毒感染性疾病,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是病毒,再变异还是病毒,应用紫外线照射进行治疗,按原理推测也应该是有效的,尽管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没有针对新冠病毒感染进行治疗、抢救的实例报告,但业内专家人士积极推荐可进行临床实践的专家大有人在。ECMO治疗是人工呼吸维持,不能达到抗病毒感染性炎症、提高免疫力的目的;应用UBIO原理的智能血液激活仪治疗、抢救新冠病毒感染,既可抗病毒感染,还可因快速直接向血液充氧而改善患者缺氧状态,促进身体恢复;3、据业内人士临床实践资料证明,除卫生部(2005)92号文件介绍的治疗范围外,“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UBIO)”对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及并发症等的治疗均获得安全可靠的疗效。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是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名称:血液激化仪,专利号:ZL200610067536.0基础上智能化的产品升级构思设计。全程操作是密闭的血液循环过程,更符合《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要求,简洁、安全,稳定,可靠。(二)
技术介绍

技术介绍
名称按国家卫生部文件,医卫发(2005)92号,实质含义为:“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简称为:“UBIO”,“血液疗法”。这是国家卫生部医卫发(2005)92号文件确认的,证明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可用于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免疫功能低下、中毒等的临床治疗方法。虽然“UBIO”
技术介绍
安全、疗效可靠,但现有的仪器设备操作太过繁琐。依中国技术专利,专利号:02202894.3和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专利号:02100561.3的描述,在临床实际应用中,仅做“自体血紫外线照射回输疗法(UBIO)”从把患者静脉血采出处理,到回输给患者,需要多根导管连接操作进行许多次,不但浪费人力,物力,时间,更重要的是污染的机会增加了;而且,所用的治疗场所必须有足够较大的面积,设备不能推移到患者的床旁进行。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专利号:200610067536.0解决了前述两个专利的缺点,减少了多根导管连接许多次操作,设备可以推移到患者床旁的两个问题,但仍为间断、连续人为手工操作过程,每次每位治疗者必须有医护人员全程监护、操控。本专利技术克服了上述专利的缺点,实现启动后全程智能化监控,一名医护人员可同时监控多位治疗者。尤其是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性治疗,病毒感染的传染性患者的治疗,医、护人员可以不必全程守护在治疗者身边,治疗期间可自动监控,大大提高治疗工作效率,提高治疗效果。若用于对新冠病毒感染的新冠肺炎、肾炎等感染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很有可能达到意想不到的不可思议的良好效果。(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智能血液激活仪是一种把人体静脉血液通过穿刺针引入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输血导管,再由输血导管利用自然落位差、地心引力,引入到能透过紫外线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血容器中,在血容器的上部一侧面连结有两根医用高分子材料导管,一根为医用氧气输入管,另一根为医用氧气排出管;在血容器的上、下空间,安装有特定波段的紫外线灯,开启紫外线灯时对血容器中的血液进行照射;静脉血液进入血容器经紫外线连续照射和连续充氧处理一定时间后,达到激活血液的目的,把激活好的血液利用大气压力、地心引力和落位差的原理,回输给治疗者;一次血液激活处理完毕再进行下一周期的自动操作,血液往复循环,直到完成治疗程序;根据治疗者的个体实际年龄、性别、体重、诊断,设计具体治疗剂量;治疗操作、处理过程采用人工智能化,整体构思、设计、制造成智能血液激活仪;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一是血液往复循环系统由穿刺针(1)与输血导管(2)相连接,输血导管(2)与血容器(3)的一端相连接,构成血液往复循环系统;二是医用氧气输送系统由氧气输入管(4)和氧气排出管(5)与血容器(3)的上面一侧的两端相连接,氧气输入管(4)与血容器(3)相连接之前,通过氧气过滤清消器(6),再与氧气源调节阀(7)相连接,氧气源调节阀(7)安装在氧气源装置(8)上,构成医用氧气输送系统;三是紫外线照射系统,在血容器(3)的上、下两面空间,设计安装具有特定波段的紫外线灯(9、10),开启紫外灯(9、10),紫外线灯光量子即可通过能透过紫外线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血容器(3),对进入血容器(3)中的静脉血液进行紫外线照射;四是移动血液激活室支架系统,是由支柱(11)与底盘(12)相连结,支柱(11)的顶端安装有照明灯(13),支柱底盘(12)的下部,装配有四个万向轮(12-1,12-2,12-3,12-4),在支柱(11)体上,安装着上下移动圈(14),上下移动圈(14)与移动血液激活室(15)相连结,在血液激活室(15)的上部安装有微型电脑及操作按钮(16),电源线及电源插头(17)与电缆线(18)相连接,电缆线(18)与移动血液激活室(15)相连接;五是生理盐水冲管系统由输液支架(19)及与输液支架相连结的液体悬挂臂(19-1)和输液调节阀19-2)构成,生理盐水容器或输液袋(20)悬挂于输液支加的液体悬挂臂(19-1)的挂钩上,输液导管(21)与生理盐水容器或输液袋(20)相连接,输液导管(21)通过输液调节阀(19-2)后,与输液导管(21)的三通管A端(21-A)相连接,输液导管(21)的三通管B端(21-B)安置有调节阀(22),输液导管(21)的三通管C端(21-C)与治疗者肢体相连接的输血导管(2)相连接,上述各系统共同构成智能血液激活仪;智能血液激活仪的软件工作程序是:操作启动,手工安放生理盐水容器或输液袋(20)到液体悬挂臂(19-1)的挂钩上,把输液导管(21)放置在输液调节阀(19-2)中,安放血容器(3)到移动血液激活室(15),开放生理盐水,冲洗输液导管(21)和输血导管(2),排净导管中的空气,预充好穿刺针(1),为治疗者穿刺建立起采血、输液、输血通路;开启智能血液激活仪的顺、逆钟向转动电机(24),传动轴链(25)使血液激活室(15)降到低位,以便利用落位差采集静脉血液;在被穿刺的上肢上臂安放自动充气止血带(26),充气程度达到治疗者的舒张压水平能阻止静脉血回流为限,不必阻断动脉血流,穿刺成功,让治疗者规律握拳、放拳,促进静脉血液从穿刺针(1)→针尾管→输血导管(2)→血容器(3);开放氧气源调节阀(7),医用氧气通过氧气输入管(4),途经氧气过滤清消器(6),到达血容器(3),氧气在血容器(3)中与血液充分作用、同时经紫外线照射处理之后,剩余部分从氧气排出管(5)排出血容器(3);采血量达到处方设计量后,顺、逆钟向转动电机(24)带动传动轴链(25)自动使血液激活室(15)上升到高位,继续进行紫外线照射和充氧处理;同时输血导管(2)上的三通调节阀(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智能血液激活仪是一种把人体静脉血液通过穿刺针引入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输血导管,再由输血导管利用自然落位差、地心引力,引入到能透过紫外线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血容器中,在血容器的上部一侧面连结有两根医用高分子材料导管,一根为医用氧气输入管,另一根为医用氧气排出管;在血容器的上、下空间,安装有紫外线灯,开启紫外线灯时对血容器中的血液进行照射;静脉血液进入血容器经紫外线连续照射和连续充氧处理一定时间后,达到激活血液的目的,把激活好的血液利用大气压力、地心引力和落位差的原理,回输给治疗者;一次血液激活处理完毕再进行下一周期的自动操作,血液往复循环,直到完成治疗程序;根据治疗者的个体实际年龄、性别、体重、诊断,设计具体治疗剂量;治疗操作、处理过程采用人工智能化,整体构思、设计、制造成智能血液激活仪;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一是血液往复循环系统由穿刺针(1)与输血导管(2)相连接,输血导管(2)与血容器(3)的一端相连接,构成血液往复循环系统;二是医用氧气输送系统由氧气输入管(4)和氧气排出管(5)与血容器(3)的上面一侧的两端相连接,氧气输入管(4)与血容器(3)相连接之前,通过氧气过滤清消器(6),再与氧气源调节阀(7)相连接,氧气源调节阀(7)安装在氧气源装置(8)上,构成医用氧气输送系统;三是紫外线照射系统,在血容器(3)的上、下两面空间,设计安装具有特定波段的紫外线灯(9、10),开启紫外线灯(9、10),紫外线灯光量子即可通过能透过紫外线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血容器(3)对进入血容器(3)中的静脉血液进行紫外线照射;四是移动血液激活室支架系统,是由支柱(11)与底盘(12)相连结,支柱(11)的顶端安装有照明灯(13),支柱底盘(12)的下部装配有四个万向轮(12-1,12-2,12-3,12-4),在支柱(11)体上,套装着上下移动圈(14),上下移动圈(14)与移动血液激活室(15)相连结,在血液激活室(15)的上部安装有微型电脑及操作按钮(16),电源线及电源插头(17)与电缆线(18)相连接,电缆线(18)与移动血液激活室(15)相连接;五是生理盐水冲管系统由输液支架(19)及与输液支架相连结的液体悬挂臂(19-1)和输液调节阀19-2)构成,生理盐水容器或输液袋(20)悬挂于输液支加的液体悬挂臂(19-1)的挂钩上,输液导管(21)与生理盐水容器或输液袋(20)相连接,输液导管(21)通过输液调节阀(19-2)后,与输液导管(21)的三通管A端(21-A)相连接,输液导管(21)的三通管B端(21-B)安置有调节阀(22),输液导管(21)的三通管C端(21-C)与治疗者肢体相连接的输血导管(2)相连接,共同构成智能血液激活仪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血液激活仪是一种把人体静脉血液通过穿刺针引入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输血导管,再由输血导管利用自然落位差、地心引力,引入到能透过紫外线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血容器中,在血容器的上部一侧面连结有两根医用高分子材料导管,一根为医用氧气输入管,另一根为医用氧气排出管;在血容器的上、下空间,安装有紫外线灯,开启紫外线灯时对血容器中的血液进行照射;静脉血液进入血容器经紫外线连续照射和连续充氧处理一定时间后,达到激活血液的目的,把激活好的血液利用大气压力、地心引力和落位差的原理,回输给治疗者;一次血液激活处理完毕再进行下一周期的自动操作,血液往复循环,直到完成治疗程序;根据治疗者的个体实际年龄、性别、体重、诊断,设计具体治疗剂量;治疗操作、处理过程采用人工智能化,整体构思、设计、制造成智能血液激活仪;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一是血液往复循环系统由穿刺针(1)与输血导管(2)相连接,输血导管(2)与血容器(3)的一端相连接,构成血液往复循环系统;二是医用氧气输送系统由氧气输入管(4)和氧气排出管(5)与血容器(3)的上面一侧的两端相连接,氧气输入管(4)与血容器(3)相连接之前,通过氧气过滤清消器(6),再与氧气源调节阀(7)相连接,氧气源调节阀(7)安装在氧气源装置(8)上,构成医用氧气输送系统;三是紫外线照射系统,在血容器(3)的上、下两面空间,设计安装具有特定波段的紫外线灯(9、10),开启紫外线灯(9、10),紫外线灯光量子即可通过能透过紫外线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血容器(3)对进入血容器(3)中的静脉血液进行紫外线照射;四是移动血液激活室支架系统,是由支柱(11)与底盘(12)相连结,支柱(11)的顶端安装有照明灯(13),支柱底盘(12)的下部装配有四个万向轮(12-1,12-2,12-3,12-4),在支柱(11)体上,套装着上下移动圈(14),上下移动圈(14)与移动血液激活室(15)相连结,在血液激活室(15)的上部安装有微型电脑及操作按钮(16),电源线及电源插头(17)与电缆线(18)相连接,电缆线(18)与移动血液激活室(15)相连接;五是生理盐水冲管系统由输液支架(19)及与输液支架相连结的液体悬挂臂(19-1)和输液调节阀19-2)构成,生理盐水容器或输液袋(20)悬挂于输液支加的液体悬挂臂(19-1)的挂钩上,输液导管(21)与生理盐水容器或输液袋(20)相连接,输液导管(21)通过输液调节阀(19-2)后,与输液导管(21)的三通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罗民陈文彭程
申请(专利权)人:彭罗民陈文彭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