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腔给药器,它包括带有包含粉末状药物的胶囊的胶囊夹持部分。供气部分与胶囊夹持部分的下端连接,并作出一个与胶囊放置腔连通的供气通道。分支通道部分与胶囊夹持部分的上端连接,并具有一个与胶囊放置腔连通的空气流动通道。空气流动通道分叉出来,形成第一和第二输出通道部分,它们一般呈Y形形状。第一和第二药粉通道作成使得从分支支通道部分送出的空气通过该通道流动,将胶囊中的药粉送入病人的左右鼻腔中。(*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用于,例如向病人的左右鼻腔送入粉末状药品的给药器。一般,通过鼻腔送入粉末状药品的治疗方法可用于患鼻腔过敏症,哮喘病等的病人。在这种治疗方法中,通常使用专用的喷射器或给药装置,在这种给药装置中,装满粉末状药品的胶囊放在存药腔中。胶囊内的粉末状药品送入病人的鼻腔中。在日本专利临时性刊物59-34267号中公布了用于这种治疗方法的这种喷射器的一个例子。这种通常的喷射器包括一个圆筒形的喷射器体,体内作出一个胶囊放置腔,装有粉末状药品的胶囊就放在该腔中。供气通道与该胶囊放置腔连接。在圆筒形喷射器顶端作有一个药品喷射孔,胶囊中的药品通过该孔喷射至病人的一个鼻腔中。药品喷射孔与胶囊放置腔连通。通过药品喷射孔插入的针给胶囊放置腔中的胶囊穿孔。采用这种通常的喷射器时,给病人导入粉末状药品的操作是这样进行的首先,将圆筒形喷射器体的顶端(作有喷药孔)插入病人的一个鼻腔中。然后,空气通过供气通道送入已经穿孔的胶囊中,将胶囊中的药品通过喷药孔送入病人的鼻腔中。为了完成给病人送入药物的过程,需要交替地对病人的左右鼻腔重复这个操作。然而,上述通常的喷射器存在一些缺点,即需要通过交替地和重复地将圆筒形的喷射器体的顶端插入左、右鼻腔才能完成给病人给药的过程,因此很难将相等数量的药物送入左鼻腔和右鼻腔,而这时却需要重复将圆筒形的喷射器主体插入左右鼻腔的操作。这使给药操作变得麻烦,并且给药操作需要较长的时间。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鼻腔给药器,它可以有效地克服通常的喷射器或鼻腔给药器存在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鼻腔给药器,它能大大地简化给病人鼻腔送入粉末状药物的操作,同时有可能向各种各样的人,包括小孩和成人送入粉末状药物。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鼻腔给药器包括一个胶囊夹持部分,用于夹持装有粉末状药品的胶囊。供气部分将空气送往夹持在胶囊夹持部分中的胶囊。供气部分与胶囊夹持部分连接。给药器作有第一和第二药物通道,从供气部分出来的空气流过该第一和第二药物通道,将胶囊中的药物送入病人的左右鼻腔中。第一和第二喷药孔分别与第一和第二药物通道连通。从第一药物通道来的药物和从第二药物通道来的药物分别从第一和第二喷药孔喷出。第一和第二喷药孔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轴线,它们彼此隔开一个12~25毫米的距离。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鼻腔给药器包括一个胶囊夹持部分,该部分包括一个构成存放装有粉末状药物的胶囊的胶囊放置腔的装置。供气部分与胶囊夹持部分的第一个末端连接,并作有和胶囊放置腔连通的供气通道,它将空气送往夹持在胶囊夹持部分中的胶囊。分支通道部分使得与胶囊放置腔连通的空气流动通道在分支通道部分分叉出来,以形成第一和第二通道部分。一般,空气流动通道和第一、第二输出通道为Y形形状。分支通道部分与胶囊夹持部分的第二个末端连接。第一和第二药物通道作成使从分支通道部分出来的空气可以在其中流动,将胶囊中的药物送入病人的左右鼻腔中。第一和第二通道分别与分支通道部分的第一和第二输出通道连通。第一和第二喷药孔分别与第一和第二药物通道连通,从第一药物通道来的药物和从第二药物通道来的药物分别从第一和第二喷药孔喷出。第一和第二喷药孔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轴线,它们彼此隔开一个12~25毫米的距离。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的鼻腔给药器包括第一和第二药物通道,它们与病人的左右鼻腔连通。第一和第二胶囊放置腔分别用于贮存装有粉末状药物的第一和第二胶囊。第一和第二胶囊放置腔分别与第一和第二药物通道连通,使第一胶囊中的药物和第二胶囊中的药物可以分别送入第一和第二药物通道。供气部分上作有供气通道,要送出的空气即通过该通道流动。在给药器中设有分支通道部分,使得与供气通道连通的空气流动通道在分支通道部分处分叉开来,形成第一和第二输出通道部分。该第一和第二输出通道分别与第一和第二胶囊放置腔连通,而一般空气流动通道和第一及第二输出通道部分均为Y形形状。分支通道部分放在第一和第二胶囊放置腔之间,形成一个装置和供气部分。第一和第二喷药孔分别与第一和第二药物通道连通。从第一药物通道来的药物和从第二药物通道来的药物分别从第一和第二喷药孔中喷出。第一和第二喷药孔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轴线,它们彼此隔开一个12~25毫米的距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以上各方面,在给病人以粉末状药物过程中,空气从供气部分送往胶囊,并流入胶囊中,形成含有药物的气流。然后,含有药物的气流通过右端和左端的药物通道,并从喷嘴部分的右侧和左侧喷药孔喷入病人的右鼻腔和左鼻腔。这样,可以同时将药物送入病人的两个鼻腔,因此可省去用通常的给药器交替地重复将喷射器插入病人的左右鼻腔和多次给每个鼻腔送药。这可大大地简化给药操作,同时缩短给药操作所需的时间。另外,喷嘴部分的相应的喷药孔的中心(轴线)设置在12~25毫米范围内,因此,喷药孔可以分别牢固地放在各种各样的病人的鼻腔中,包括鼻腔间距离较小的小孩和鼻腔间距离较大的成人。这使得有可能将药物送入每一个鼻腔的需要位置处,同时改善药物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鼻腔给药器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垂直截面图,它表示该给药器的第一个操作状态;图2为图1的给药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与图1相似的垂直截面图,它表示图1的给药器的第二个操作状态;图4为与图1相似的垂直截面图,但表示图1的给药器的第三个操作状态;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鼻腔给药器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垂直截面图。参见图1至图4,参考数字1表示鼻腔给药器的第一个实施例,一般,给药器1包括一个胶囊夹持器2,它由塑料制成,并作成圆筒形状。胶囊夹持器2的上端部分的外圆周表面上作有外螺纹3。胶囊夹持器2作成带有一个胶囊孔下部4,它是在轴向延伸的,并且在胶囊夹持器2的上端面处敞开。胶囊孔下部4与胶囊夹持器2同轴。胶囊孔下部4与胶囊孔上部17组合,形成胶囊放置腔5,胶囊孔上部将在以后讨论。胶囊放置腔5用于存放通常为圆柱形的胶囊K(如图2所示)。胶囊的体积在0.1~1.4立方厘米(cc)范围内,最好为0.2~0.6立方厘米(cc)。胶囊K中装入了适当数量的粉末状药物(以后称为“药粉”)。此外,胶囊放置腔5设定为使其轴向尺寸L0比胶囊K的轴向尺寸Lk略小一些,这样,胶囊K可在轴向牢固支承的状态下存放在胶囊放置腔5中。供气部分6的上端部分与胶囊夹持器2整体作出,并与胶囊夹持器2同轴延伸。供气部分6的下端部分带有供气阀腔8,它与泵13(以后讨论)通过空气流动通道7连通。在供气阀腔8中作有阀开口量限制部分9,它从胶囊夹持器2向下突出,并向着供气通道7延伸。供气阀芯10放置在供气阀腔8内,并且面对着阀开口量限制部分9,二者相互间隔开一定距离。供气阀芯10位于空气流动通道7上,并且当空气从泵13中送出时,可以向上运动,与阀开口量限制部分9接触,将空气动通道7打开;同时又可以座落在供气部分6的底面上,将供气通道7关闭。供气部分6的上部作出供气通道11。该通道11在供气部分6的中心部分,并沿轴向延伸。供气通道11的下端与药粉接收部分或横向延伸的孔12连通。该孔12贯穿阀开口量限制部分9,在供气部分6的直径方向延伸。当销子27在胶囊K上作出通孔H时,药粉接收部分12可接收从胶囊落下至供气阀芯10上的药粉。销子27在胶囊K上作出通孔H的情况将在后面讨论(见图3)。供气通道11的上端与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鼻腔给药器(1,1’),它包括:一个胶囊夹持部分(2,40),用于夹持包含粉末状药物的胶囊(K);一个供气部分(6),用于将空气送往夹持在所述胶囊夹持部分中的胶囊,所述供气部分与所述胶囊夹持部分连接;一个构成第一和第二药粉通 (19,19)的装置,从供气部分送出的空气通过该通道流动,将胶囊中的药粉送入病人左右鼻腔中;一个构成第一和第二喷药孔(20A,20A)的装置,它们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药粉通道连通,从所述第一药粉通道送出的药粉和从所述第二药粉通道送出的药 粉分别从所述第一和第二喷药孔中喷出,所述第一和第二喷药孔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轴线,它们彼此隔开一个12~25毫米(mm)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木久朝,中村茂巳,石关一则,柳川明,谷泽嘉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优尼希雅杰克斯,有限会社德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