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护理台,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护理台主体,护理台主体前侧设有显示屏,显示屏下侧设有护理盘,护理盘前侧设有工作仪表,护理盘下侧设有仪器存放柜,仪器存放柜前侧设有控制卡扣,护理台主体右侧设有患者躺床和传导圈,患者躺床右侧设有支撑连杆,患者躺床下侧设有通便管道,患者躺床前侧设有除味孔,患者躺床上侧设有曲型槽,曲型槽右侧设有动力杆,动力杆右侧设有吸便板,吸便板上侧设有导入圆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功能齐全,使用方便,在进行日常护理时,操作简便,清洁卫生,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地讲是一种新型护理台。
技术介绍
:在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时,需要用到多种护理装置进行日常护理,以往的医护人员在进行日常护理时,需要利用多种护理装置相互配合来共同完成日常护理,而且不同的仪器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大不相同,而且来回切换护理装置容易影响护理的效果,影响病情的诊治,而且以往的护理装置不能智能分析处理,浪费医护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整理处理,使护理过程变得繁琐复杂,长此以往,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对疾病患者进行日常护理时,功能齐全,清洁卫生,操作简便的新型护理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护理台主体,护理台主体前侧设有显示屏,显示屏下侧设有护理盘,护理盘前侧设有工作仪表,护理盘下侧设有仪器存放柜,仪器存放柜前侧设有控制卡扣,护理台主体右侧设有患者躺床和传导圈,患者躺床右侧设有支撑连杆,患者躺床下侧设有通便管道,患者躺床前侧设有除味孔,患者躺床上侧设有曲型槽,曲型槽右侧设有动力杆,动力杆右侧设有吸便板,吸便板上侧设有导入圆管,吸便板右侧设有处理板,传导圈右侧设有输液管,输液管下侧设有输液泵,护理台主体上侧设有启动开关,护理台主体后侧设有干燥窗和导电孔,导电孔右侧设有电源线,电源线右侧设有安全保护器和插头,护理台主体内部设有压力泵和能量提供箱,压力泵内侧设有连接板,连接板右侧设有处理管道,处理管道右侧设有震动管,震动管内部设有搅拌条,能量提供箱后侧设有降噪口,能量提供箱内部设有能量供应圆柱,能量供应圆柱上侧设有缓存筒,能量供应圆柱前侧设有操作板,操作板前侧设有按键,能量供应圆柱内侧设有桥接管,能量供应圆柱右侧设有护理控制机,护理控制机上侧设有导入口,护理控制机前侧设有指示计和数据线插口。作为优选,所述患者躺床前侧设有高度调节器。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连杆下侧设有梯形台。作为优选,所述输液管下侧设有支撑座。本技术有益效果是:功能齐全,使用方便,在进行日常护理时,操作简便,清洁卫生,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患者躺床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护理台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能量提供箱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护理台主体,2、显示屏,3、护理盘,4、工作仪表,5、仪器存放柜,6、控制卡扣,7、患者躺床,8、传导圈,9、支撑连杆,10、通便管道,11、除味孔,12、曲型槽,13、动力杆,14、吸便板,15、导入圆管,16、处理板,17、输液管,18、输液泵,19、启动开关,20、干燥窗,21、导电孔,22、电源线,23、安全保护器,24、插头,25、压力泵,26、能量提供箱,27、连接板,28、处理管道,29、震动管,30、搅拌条,31、降噪口,32、能量供应圆柱,33、缓存筒,34、操作板,35、按键,36、桥接管,37、护理控制机,38、导入口,39、指示计,40、数据线插口,41、高度调节器,42、梯形台,43、支撑座。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护理台主体1,护理台主体1前侧设有显示屏2,显示屏2下侧设有护理盘3,护理盘3前侧设有工作仪表4,护理盘3下侧设有仪器存放柜5,仪器存放柜5前侧设有控制卡扣6,护理台主体1右侧设有患者躺床7和传导圈8,患者躺床7右侧设有支撑连杆9,患者躺床7下侧设有通便管道10,患者躺床7前侧设有除味孔11,患者躺床7上侧设有曲型槽12,曲型槽12右侧设有动力杆13,动力杆13右侧设有吸便板14,吸便板14上侧设有导入圆管15,吸便板14右侧设有处理板16,传导圈8右侧设有输液管17,输液管17下侧设有输液泵18,护理台主体1上侧设有启动开关19,护理台主体1后侧设有干燥窗20和导电孔21,导电孔21右侧设有电源线22,电源线22右侧设有安全保护器23和插头24,护理台主体1内部设有压力泵25和能量提供箱26,压力泵25内侧设有连接板27,连接板27右侧设有处理管道28,处理管道28右侧设有震动管29,震动管29内部设有搅拌条30,能量提供箱26后侧设有降噪口31,能量提供箱26内部设有能量供应圆柱32,能量供应圆柱32上侧设有缓存筒33,能量供应圆柱32前侧设有操作板34,操作板34前侧设有按键35,能量供应圆柱32内侧设有桥接管36,能量供应圆柱32右侧设有护理控制机37,护理控制机37上侧设有导入口38,护理控制机37前侧设有指示计39和数据线插口40。在使用本技术时,可先先将插头24插上使仪器通电,然后利用启动开关19将仪器启动,让需要被护理的患者躺在患者躺床7上面,然后利用高度调节器41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利用患者躺床7上面的吸便板14配合压力泵25、能量提供箱26和震动管29等仪器来解决需要被护理患者的排便问题,然后观察显示屏2上的被护理患者的护理状况,利用输液管17下侧的输液泵18对需要被护理的患者进行日常护理所需的输液,利用能量提供箱26中的能量供应圆柱32来提供仪器运作所需的动力,利用护理控制机37来控制完成对所要被护理患者的日常护理即可。作为优选,所述患者躺床7前侧设有高度调节器41。这样设置,可以根据护理的要求进行高度调节,使仪器更加人性化。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连杆9下侧设有梯形台42。这样设置,可以使支撑连杆9得到固定,增加仪器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输液管17下侧设有支撑座43。这样设置,可以给输液管17提供支撑力,避免输液管17折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型护理台,包括护理台主体(1),其特征是:护理台主体(1)前侧设有显示屏(2),显示屏(2)下侧设有护理盘(3),护理盘(3)前侧设有工作仪表(4),护理盘(3)下侧设有仪器存放柜(5),仪器存放柜(5)前侧设有控制卡扣(6),护理台主体(1)右侧设有患者躺床(7)和传导圈(8),患者躺床(7)右侧设有支撑连杆(9),患者躺床(7)下侧设有通便管道(10),患者躺床(7)前侧设有除味孔(11),患者躺床(7)上侧设有曲型槽(12),曲型槽(12)右侧设有动力杆(13),动力杆(13)右侧设有吸便板(14),吸便板(14)上侧设有导入圆管(15),吸便板(14)右侧设有处理板(16),传导圈(8)右侧设有输液管(17),输液管(17)下侧设有输液泵(18),护理台主体(1)上侧设有启动开关(19),护理台主体(1)后侧设有干燥窗(20)和导电孔(21),导电孔(21)右侧设有电源线(22),电源线(22)右侧设有安全保护器(23)和插头(24),护理台主体(1)内部设有压力泵(25)和能量提供箱(26),压力泵(25)内侧设有连接板(27),连接板(27)右侧设有处理管道(28),处理管道(28)右侧设有震动管(29),震动管(29)内部设有搅拌条(30),能量提供箱(26)后侧设有降噪口(31),能量提供箱(26)内部设有能量供应圆柱(32),能量供应圆柱(32)上侧设有缓存筒(33),能量供应圆柱(32)前侧设有操作板(34),操作板(34)前侧设有按键(35),能量供应圆柱(32)内侧设有桥接管(36),能量供应圆柱(32)右侧设有护理控制机(37),护理控制机(37)上侧设有导入口(38),护理控制机(37)前侧设有指示计(39)和数据线插口(40)。...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护理台,包括护理台主体(1),其特征是:护理台主体
(1)前侧设有显示屏(2),显示屏(2)下侧设有护理盘(3),护理
盘(3)前侧设有工作仪表(4),护理盘(3)下侧设有仪器存放柜(5),
仪器存放柜(5)前侧设有控制卡扣(6),护理台主体(1)右侧设有
患者躺床(7)和传导圈(8),患者躺床(7)右侧设有支撑连杆(9),
患者躺床(7)下侧设有通便管道(10),患者躺床(7)前侧设有除
味孔(11),患者躺床(7)上侧设有曲型槽(12),曲型槽(12)右
侧设有动力杆(13),动力杆(13)右侧设有吸便板(14),吸便板(14)
上侧设有导入圆管(15),吸便板(14)右侧设有处理板(16),传导
圈(8)右侧设有输液管(17),输液管(17)下侧设有输液泵(18),
护理台主体(1)上侧设有启动开关(19),护理台主体(1)后侧设
有干燥窗(20)和导电孔(21),导电孔(21)右侧设有电源线(22),
电源线(22)右侧设有安全保护器(23)和插头(24),护理台主体
(1)内部设有压力泵(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秀荣,
申请(专利权)人:宋秀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