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注射针头的五斜面针尖几何形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0496 阅读:3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以多斜面针尖几何形状为特征的皮下注射针头。该多斜面针尖的特征是有一主斜面,一对尖部斜面,一对中间斜面,每一中间斜面位于主斜面和相应的一个尖部斜面之间。五斜面针尖的几何形状使得形成一些较连续的在各个斜面之间没有突变的相交线或过渡的斜面,从而减小了将针头尖部穿过皮肤、肌肉或其它物料所需的穿刺力。(*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皮下注射针头针尖的几何形状,特别涉及减小针头穿刺力的皮下注射针头五斜面针尖的几何形状。皮下注射针头一般是由一具有流体流通腔的长管或套管形成,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中心轴线,皮下注射针头的近端通常设计成与之相配或以其它方式固定到流体输送装置上,如一皮下注射器。其远端一般有针尖的几何形状,用以穿透弹性隔膜和/或病人的肌肉或组织以便输送保存在注射器中的药剂。医生也可以用皮下注射针头抽吸保存在一容器,如药瓶中的流体。这时医生常要将针头的针尖穿过一与该容器在一起的橡胶或弹性材料密封以使医生可以取得在容器内的流体。在设计皮下注射针头的针尖时有种种有价值的想法。例如,有人主张把使针尖穿过病人皮肤和肌肉所需的针头穿刺力尽量减小,普通认为通过减小针头穿刺力,病人会有较小的痛感,使注射较舒服。另一在设计针尖几何形状时的想法是防止或尽量减小取芯作用。所谓取芯作用,了解本技术的人士明白,是指针头穿过的材料的一部分进入到针尖附近的腔中的现象。已经就上述想法在技术上进行了某些探索。在美国专利3,071,135中(Baldwin)等有一种方案提出,使针头面具有一对侧平面(或斜面),该侧平面与主平面相交。针头面的斜角部分包括一与内腔开口的边部或平滑圆面相接合的外凹槽,该专利声称针头凹槽的制备减轻了针头入口处膜瓣的张力,因而减小了穿刺力。美国专利2,560,162(Ferguson)提出一相似结构,但在针头上制备有一对附加的向前的侧斜面。该专利强调凹槽(这里称为凹陷)防止或减轻针头穿透的组织层栓的切断。美国专利3,308,822(Deluca)为了将注射时痛感减低,以减轻针头穿刺力为其目的。该专利声称从肌肉的原始穿透点建立呈Y形的三条大致的直线。由于形成Y形切口;形成三个大致V形皮瓣,其三个成角度的边可在皮肤开口延伸成圆形,从而防止切口边过度伸展和紧张。针尖采用由连续五次研磨形成的五个面,最后的两次研磨制成的斜面不接近针头的开口,而是在离开开口的针的背面。美国专利2,409,979(Huber)涉及也是意在减轻针头穿透组织时痛感的皮下注射针头。Huber显然是介绍一主斜面与一对斜面相接,这对斜面在靠近针头端部面积减少的曲面处相遇。尽管有这些为了得到一种针头尖部几何形状,以便减小针头穿刺力的技术上的尝试,但还是有必要寻求一种针头尖部的几何形状,它可显示出减小针头穿刺力,因而减轻病人的痛感或不适的程度。现在这里便公开这样一种几何形状。本专利技术人认为当针头插入时病人有痛感的主要原因是针头尖部的一部分在针头穿刺时扯住了皮肤或组织。本专利技术人认为针头尖部扯住皮肤或肌肉的一个原因是由于形成针尖的不同斜面之间的过渡区的相交线的高度。如果形成针头尖部的不同斜面之间的过渡不明显,相交线的高度会减小。减小过渡高度的效果近似于将形成针尖的一系列斜面,变成一比较连续的单一斜面。最终的连续斜面针尖会需要较小的力进入病人肌肉。由于减少穿刺力,相信病人会有较小痛感。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减小相接斜面间相交线高度因而造成一比较连续斜面的多斜面针头尖部。该针头包括一具有一个腔和一个穿过腔的中心轴线的套管。多斜面针头尖部限定一个在药剂注射装置和病人或容器之间通过流体的腔开口。该多斜面针头尖部最好包括一主斜面、一对尖部斜面和一对中间斜面。每一中间斜面与主斜面连接并与相应的一个尖部斜面在一相交线处相遇。通过倾斜针头管的中心轴线相对于一参考平面成一个第一平面角,形成或制备第一斜面。最好在一相对于主斜面的位置的一个旋转角范围内沿中心轴线旋转套管形成每一中间和尖部斜面。如果在套管上形成中间斜面平面角与形成主斜面的第一平面角不相同,最好大致相等。最好形成每一个尖部斜面的平面角不等于形成主斜面的第一平面角。由5个不同的斜面构成的最终针头尖部具有小的高度的相交线,在开口周围形成比较连续的斜面。而且,通过设置一系列五个不同的斜面,针头尖部比常规用的针头尖部加长,由于小的高度区间,在针头尖部上的有效外径比现在用的针头的小,这些均使针头的穿刺力减小。下面参照以下附图详述细叙本专利技术,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斜面针头尖部几何形状正面透视图;图2是图1的多斜面针头尖部顶视图;图3是图1的多斜面针头尖部侧视图;图4是图1的多斜面针头尖部正视图,示出为形成中间和尖部斜面套管沿中心轴线的旋转角;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多斜面针头尖部的第二侧视图,示出围绕中心轴线旋转到第一旋转角,并相对于穿过中心轴线的设想面倾斜到第一平面角,以形成中间斜面的套管;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多斜面针头尖部的第三侧视图,示出围绕中心轴线旋转到第二旋转角,并相对于穿过中心轴线的设想面倾斜到第二平面角以形成尖部斜面的套管。在本文中采用的惯例是用“近端”一词表示最邻近医生的方向,“远端”一词表示离医生最远的方向。现参看图,图中相同数字表示相同部分。图1-6所示的皮下注射针头10特征在于是具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个斜面的尖20。精通本技术的人士会明了,皮下注射针头10可由在其内限定了一流体输送通道或腔16的管或套管11形成。皮下注射针头10包括近端14,它可以流体连通地安装到一药剂输送器(未示出)上。多斜面针尖20限定一个进出流体输送腔16的流体开口22。流体输送腔的特征在于具有一中心轴线18。多斜面针尖20的特征在于具有长度“L”,并且是由在流体开口22的周边共同限定了斜面40的多个单独的斜面构成。在申请人在此公开的实施例中,多斜面针尖部的特征是具有一主斜面30;一对中间斜面32a、32b、和一对尖部斜面34a、34b。一对中间斜面32a、32b和一对尖部斜面34a、34b大体对称地形成在主斜面30的相对侧面,这将在下面进一步介绍。相邻的中间和尖部斜面32a、34b在交线38a相遇,交线38a划分开构成中间斜面和尖部斜面的各平面。同样地中间和尖部斜面在交线38b相遇。尖部斜面34a、34b在首先进入病人皮肤(或流体容器的密封)的顶尖36相遇。主斜面30、中间斜面32a、32b和尖部斜面34a、34b是在套管10上相对于中心轴线18倾斜和/或旋转一系列角度形成或制备的。在这里所示的实施例中,如在图4、5和6中示出的,主斜面30是将皮下注射针头18的中心轴线相对于参考平面50倾斜一个30Ω角在皮下注射针头上形成或制备的。参考平面50可以代表,例如,一个研磨轮,如精通本技术的人士所知研磨是形成皮下注射针头斜面的一种方法。为了解释中间和尖部斜面的形成,在皮下注射针头上主斜面30的位置可以由围绕中心轴线18的一中线旋转位置60(见图4)来确定。中间斜面32a、32b和尖部斜面34a、34b同样可以通过相对于参考面50倾斜皮下注射针头10的中心轴线至某一角度,以及围绕中心轴线相对于主斜面30的中线旋转位置60旋转皮下注射针头10至某一角度,来形成或制备。在这里叙述的本实施例中,每一中间斜面32a、32b是通过相对于参考面50倾斜皮下注射针头的中心轴线18到32Ω角,并围绕中心轴线18旋转皮下注射针头32λ旋转角来形成或制备的。同样地,尖部斜面34a、34b是相对于参考面50倾斜皮下注射针头10的中心轴线18到34Ω角,和围绕中心轴线18旋转皮下注射针头到32λ旋转角形成或制备的。为了简化,图4、5和6表示当从图4的前方观察皮下注射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多斜面针尖的针头,包括;一个具有一腔和一穿过腔的中心轴线的套管,所述多斜面针尖被制备在所述套管一端,所述多斜面针尖包括一主斜面、一对尖部斜面和一对中间斜面,所述一对中间斜面中每一个位于所述主斜面和所述一对尖部斜面中的一个之间,其中,所述一对尖部斜面中每一个与相应的中间斜面在相交线处相遇,其中,就所述中心轴线和一参考平面之间限定的角度来说,所述主斜面是按第一平面角被制备在所述套管上,所述一对中间斜面是按第二平面角被制备在所述套管上,所述一对尖部斜面是按第三平面角被设置在所述套管上,并且,就围绕所述中心轴线的旋转角来说,所述主斜面是以第一旋转角设置,所述一对中间斜面中每一个是按第二旋转角设置,所述一对尖部斜面中每一个是按第三旋转角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平面角大体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迪斯L多伊尔史蒂芬L科兹奥尔
申请(专利权)人: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