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螺旋式旋钮自动旋转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02366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09 1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实现螺旋式旋钮自动旋转的装置,包括旋钮,旋钮包括帽盖部和连接在帽盖部上的螺杆部,还包括带动所述旋钮转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源和可相对所述旋钮轴向移动且可带动所述旋钮转动的驱动销轴,驱动销轴的一端与驱动源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旋钮传动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后,通过驱动源带动驱动销轴转动,驱动销轴带动旋钮转动,旋钮转动的同时进行轴向移动,在旋钮轴向移动的同时,驱动销轴可以带动旋钮转动,从而保证旋钮的正常推进,如此通过驱动源代替手动旋转旋钮,其具有方便控制旋钮、能够提升生产效率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实现螺旋式旋钮自动旋转的装置
技术介绍
旋钮通常包括帽盖部和连接在帽盖部上的螺杆部,螺杆部上设有外螺纹。在使用时,螺杆部配合至相应的螺孔中,通过转动帽盖部,在转动帽盖部的同时,帽盖部和螺杆部会沿着螺杆部的轴线方向作相应的移动,螺杆部的端部可以起到顶压作用,用以顶紧或者放松某些零部件,从而起到顶紧或者放松的作用。传统的旋钮通常采用手动进行旋转,当旋钮设置位置较为隐蔽,或者旋钮的操作环境较为恶劣时,采用手工操作显得很不方便;当旋钮较多时,采用手工操作还存在效率较低的缺点。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带动旋钮转动的装置,以达到方便控制旋钮、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种实现螺旋式旋钮自动旋转的装置,包括旋钮,旋钮包括帽盖部和连接在帽盖部上的螺杆部,还包括带动所述旋钮转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源和可相对所述旋钮轴向移动且可带动所述旋钮转动的驱动销轴,驱动销轴的一端与驱动源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旋钮传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驱动源为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转盘,所述驱动销轴与转盘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过渡件,过渡件与所述帽盖部固定连接,在过渡件上设有轴孔,所述驱动销轴的一端与所述转盘固定连接,另一端可活动地穿设在轴孔中。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驱动销轴为四个,均匀布设在所述过渡件上,所述驱动销轴位于所述帽盖部的外周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盘通过键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支架和平板,支架包括横板、第一纵板以及第二纵板,横板与平板平行设置,第一纵板和第二纵板均与横板垂直设置,第一纵板的一端与横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平板固定连接,第二纵板的一端与横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平板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在横板上,所述旋钮设置在第一纵板与第二纵板之间。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后,通过驱动源带动驱动销轴转动,驱动销轴带动旋钮转动,旋钮转动的同时进行轴向移动,在旋钮轴向移动的同时,驱动销轴可以带动旋钮转动,从而保证旋钮的正常推进,如此通过驱动源代替手动旋转旋钮,其具有方便控制旋钮、能够提升生产效率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不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印染设备乳辊压力控制台上驱动压力调整旋钮的应用示意图。图中:10-旋钮11-帽盖部12-螺杆部20-电机21-输出轴30-驱动销40-过渡件41-锁定螺钉50-支架51-第一纵板52-第二纵板53-横板60-平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参照图1和图2,一种实现螺旋式旋钮自动旋转的装置,包括旋钮10,旋钮10包括帽盖部11和连接在帽盖部11上的螺杆部12,还包括带动所述旋钮10转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源和可相对所述旋钮10轴向移动且可带动所述旋钮10转动的驱动销轴30,驱动销轴30的一端与驱动源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旋钮10传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驱动源为电机20,电机20的输出轴21上连接有转盘22,所述驱动销轴30与转盘22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本技术还包括过渡件40,过渡件40与所述帽盖部11固定连接,具体是通过锁定螺钉41将过渡件40与帽盖部11固定在一起,在过渡件40上设有轴孔,轴孔采用光孔,所述驱动销轴30的一端与所述转盘22固定连接,另一端可活动地穿设在轴孔中。优选地,驱动销轴30与转盘22连接的部位设有螺纹,在转盘22设有相应的螺孔,驱动销轴30穿设在轴孔中的部位为光杆。驱动销轴30与轴孔的配合优选间隙较大的松配合,当加工及安装误差较大时旋钮10与驱动销轴30依然可以保持相对移动,但间隙不宜过大,否则会有较大反向间隙,造成电机20控制误差,具体配合间隙,应视旋钮旋20转角度精度要求,根据具体应用实例而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驱动销轴30为四个,均匀布设在所述过渡件40上,过渡件40采用圆饼结构,在过渡件40上沿周向等间距地设有四个轴孔,四根驱动销轴30对应穿设在轴孔中,所述驱动销轴30位于所述帽盖部11的外周沿,在电机20转动的过程中,驱动销轴30可以在轴孔中进行轴向移动,同时利用驱动销轴30可以带动过渡件40转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电机20的输出轴21与所述转盘22通过键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支架50和平板60,支架包括横板53、第一纵板51以及第二纵板52,横板53与平板60平行设置,第一纵板51和第二纵板52均与横板53垂直设置,第一纵板51的一端与横板5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平板60固定连接,第二纵板52的一端与横板5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平板60固定连接,所述电机20的外壳固定在横板53上,电机20的输出轴31向下设置且与横板53垂直设置,所述旋钮10设置在第一纵板51与第二纵板52之间。参照图2,其为印染设备乳辊压力控制台上驱动压力调整旋钮的应用示意图,在图中,旋钮10为压力调节旋钮,通过电机20的转动可以实现旋钮10的螺杆部12的轴向移动,从而实现压力调整。本技术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主权项】1.一种实现螺旋式旋钮自动旋转的装置,包括旋钮,旋钮包括帽盖部和连接在帽盖部上的螺杆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带动所述旋钮转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源和可相对所述旋钮轴向移动且可带动所述旋钮转动的驱动销轴,驱动销轴的一端与驱动源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旋钮传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螺旋式旋钮自动旋转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源为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转盘,所述驱动销轴与转盘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螺旋式旋钮自动旋转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渡件,过渡件与所述帽盖部固定连接,在过渡件上设有轴孔,所述驱动销轴的一端与所述转盘固定连接,另一端可活动地穿设在轴孔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螺旋式旋钮自动旋转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销轴为四个,均匀布设在所述过渡件上,所述驱动销轴位于所述帽盖部的外周沿。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现螺旋式旋钮自动旋转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盘通过键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现螺旋式旋钮自动旋转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和平板,支架包括横板、第一纵板以及第二纵板,横板与平板平行设置,第一纵板和第二纵板均与横板垂直设置,第一纵板的一端与横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平板固定连接,第二纵板的一端与横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平板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在横板上,所述旋钮设置在第一纵板与第二纵板之间。【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实现螺旋式旋钮自动旋转的装置,包括旋钮,旋钮包括帽盖部和连接在帽盖部上的螺杆部,还包括带动所述旋钮转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源和可相对所述旋钮轴向移动且可带动所述旋钮转动的驱动销轴,驱动销轴的一端与驱动源传动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实现螺旋式旋钮自动旋转的装置,包括旋钮,旋钮包括帽盖部和连接在帽盖部上的螺杆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带动所述旋钮转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源和可相对所述旋钮轴向移动且可带动所述旋钮转动的驱动销轴,驱动销轴的一端与驱动源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旋钮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鹏徐大伟邹炎火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