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邦才专利>正文

埋线埋药器暨用其埋线埋药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29727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埋线埋药器暨用其埋线埋药方法,是向穴位内埋线埋药器具暨用其埋线埋药方法。器具有两型,每型各有若干号。Ⅰ型由①刺穴位空心针、②装线装药装置、③推线推药针芯、④抽吸出血装置构成;Ⅱ型由①刺穴位空心针、②装软膏剂装置、③挤压推药膏装置、④抽吸出血装置构成。用其埋线更加安全方便,能选择长短粗细最适宜的线进行埋植,能提高疗效并扩大适用范围;用其埋药是提供了一种新的给药途径,能引起将多种中西药研制成大大降低用量、更加安全特效的穴位埋药专用新药。(*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向针灸穴位内埋线埋药用的器具暨用其埋线埋药的方法。“埋线是将铬制羊肠线埋植在穴位内,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性刺激作用,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穴位埋线主要有穿刺针埋线和三角针埋线两种方法,而以穿刺针埋线为比较方便实用。穿刺针埋线的操作方法是“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镊取一段1~2公分长已消毒的羊肠线,放置在腰椎穿刺针管的前端,后接针芯,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捏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拿针,刺入皮肤至所需要的深度;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植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针孔处敷盖消毒纱布。”其注意事项有“(1)无菌操作,线头不得外露……(3)神经干及大血管分布的表浅部位,避免埋线,以免损伤……”(《针灸学》南京中医学院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年7月第一版1984年4月第7次印刷161页)类似的治法有“异体蛋白植入治疗”,其方法大略为“取通过脱脂、经高压消毒处理过的粗猪毛,剪取3~4cm长,浸泡于75%的酒精中待用。先进行局部常规消毒,洞巾覆盖,再将猪毛用持针器插入9号腰椎穿刺针内,寻准穴位迅速刺入皮下。当进入肌肉层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体……术后若有出血,应止血,再用酒精消毒,用‘创可帖’或用敷料包扎……猪毛推尽出针后,若有外露,应拔出重术。”(《当代中医外治精要》主编王华 钱志云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488页)这两种治法在穴位内埋的羊肠线与猪毛的外形都是短线状,所以从所埋物体的外形进行分类,都可以归类为穴位埋线,简称为埋线。在现有技术中,用9号腰椎穿刺针埋线,是进行穴内埋线比较常用的方法。将线(包括外形为线形的各种物体)插入9号腰椎穿刺针管的前端,很容易用针芯将线推出穿刺针管埋入穴内,尤其是可以径取市售的9号穿刺针就可以进行埋线,所以比较方便。然而用现有的9号腰椎穿刺针进行埋线有一些缺点(1)在进行埋线“手术”已常规消毒皮肤后,才将已消过毒的线用持针器插入穿刺针,这容易发生施术者的手碰到线和针,施术者呼出的气呼到线和要刺入穴位的针管部分,造成对线和针的污染,尤其这对年龄较大、视力较差、手不太灵巧的施术者来说是比较难实施的;(2)在显而易见的大血管分布的表浅部位避免埋线是容易做到的,然而对较深肌层部位的、看不见摸不清的、能被穿刺针横向刺穿或顺向刺入的不太大的血管,有时还是不能幸免刺伤,所以现有技术就有“术后若有出血,应止血……”等补救措施。然而所埋的线若是横穿在血管上,则有时候止血比较困难不说,若万一有较短的线顺着血管走向埋入了静脉血管内,则有可能酿成大祸!(3)出针后“线头不得外露”,“若有外露,应拔出重术。”然而由于现有技术埋线用的9号腰椎穿刺针的针芯是在针管内,针芯尖不能被推出针管尖以外,故不能将线推到离开针管尖有一些距离,所以容易造成线头外露拔出重术。“穴位埋药”是笔者根据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穴位贴药等疗法进行综合分析,推理设想而命名的一种治疗方法的名称。穴位埋药是将自然形成的或人工制成的线状、或微小颗粒状、或软膏状等剂型的药物埋植在穴位内,利用所埋物体对穴位的持续性刺激和药理性能的共同作用,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在很多情况下,穴位埋线与穴位埋药是一种事物的两种叫法。如穴位埋猪毛疗法,可以从所埋物体的外形是线状而称其为穴位埋线,也可以从所埋物猪毛是一种出自《本草纲目》的中药,而称其为穴位埋药;另如“指甲埋穴法”(《当代中医外治精要》主编王华 钱志云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1996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503页)既可以从所埋物指甲是被剪成细线条状其外形与短线形状相同,而归类入穴位埋线,又可以因为所埋物指甲是一种出自《本草纲目》的中药而归类入穴位埋药。如果穴位埋线埋入穴内的“线”不会被人体有所吸收,该线的物质性能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则此种埋线不应该称作是穴位埋药。如果穴位内所埋的物体会被人体吸收,其物质性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以治疗疾病,则所埋物体尽管外形有或为线状、或为软膏状等的不同,而皆可以称其为穴位埋药。所以,“穴位埋线”所用的器具就可以直接用来进行所埋药物外形为线形的“穴位埋药”,也可以将该器具经过适当改变后用来进行所埋药物为其它形状的穴位埋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克服前述现有技术用9号腰椎穿刺针埋线缺点的、能适应多种需要的、系列的穴位埋线埋药器具暨用其埋线埋药的方法,使穴位埋线埋药更加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疗效提高、适应范围扩大。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研制出穴位埋药专用的、安全特效的多种新药,使中国医药能更好地为全人类服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首先将现有9号腰椎穿刺针埋线改变成专门制成的、Ⅰ型9号埋线埋药器埋线埋药。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不同号的系列Ⅰ型,和专用于埋植软膏状药的系列Ⅱ型埋线埋药器。Ⅰ型埋线埋药器由①刺穴位空心针、②装线装药装置、③推线推药针芯(针芯尖端能伸出针管尖外6mm)、④抽吸出血装置构成。用Ⅰ型埋线埋药的方法是先在②中装入欲埋植入穴内的线或药,然后将①与②打入包中,或密封于类似无毒塑料制的一次性注射器袋中,进行消毒灭菌后妥善放置备用。进行埋线埋药时,常规消毒穴位铺好洞巾后,打开无毒无菌包或袋,先将①后面接上消过毒的④,当①的针尖刺入穴位皮下后使④开始持续抽吸出血,并徐徐将①的针身继续刺入穴内,刺入过程中若有出血被抽吸到④的透明空筒中,则立即将针身稍后退并继续使④抽吸,待再抽吸不出来血,则适当调整进针方向后再继续向里进针,并同时使④持续抽吸,若针尖刺到了所需部位而再未抽出血,或针尖刺到了所需部位而始终未抽出血,都可以将④从①卸下,将②接到①上,用消过毒的③将线或药从②推到①的针尖一端,适当顶住③而将①先退出皮外后将③亦退出皮外,再将针尖刺开孔部位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本专利技术因为是在术前作准备工作时,将欲埋入穴内的线或药先装入②中,然后将①、②打入包中或密封于袋中进行消毒,消毒后妥善放置备用,不需要在埋线“手术”中向细空心针管中插线,所以能使埋线“手术”变得比较容易和顺利,减少或杜绝对刺入穴位的针和埋入穴位的线的污染,因此能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用9号穿刺针埋线的缺点(1);本专利技术因为在①的针尖刺入穴位皮下后向所需部位徐徐刺入时,有④随时将针尖所刺入血管中的血抽吸出来显示给施术者,以使施术者调整进针方向,这就能减少线横穿血管的机率,尤其是能杜绝将线埋入血管中,这就能够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埋线缺点(2);本专利技术因为③的针芯尖端能伸到①与②连接体的针尖外6mm,用这样的③顶住线,将①与②连接体先缓缓退出,然后将③退出皮外,线会被顶在离皮表进针点6mm内,因此不会发生出针后线头外露,能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埋线的缺点(3)。因此说本专利技术能克服现有技术用9号腰椎穿刺针埋线的缺点,能使穴位埋线埋药更加操作方便、使用安全。本专利技术因为只是将一根9号腰椎穿刺针埋线改成①与②主体两根空心针埋线,即由粗细相同、空心内径相等的两根9号针梗相接起来埋线,所以只要相接后两个针梗的空心管在一条直线上,相接面能密切接触而接缝很微小,则将放置于②主体中的线用针芯推到①的针尖部是很顺利的,会使本专利技术器具Ⅰ型①与②埋线能象用一根9号穿刺针埋线一样可行,而使①与②主体能密切相接,相接后使它们的空心管处在一条直线上又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另外②在未接到①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向穴位内埋线埋药用的器具暨用其埋线埋药的方法,其特征是器具分为两型,Ⅰ型由①刺穴位空心针、②装线装药装置、③推线推药针芯、④抽吸出血装置构成,Ⅱ型由①刺穴位空心针、②装软膏剂装置、③挤压推药膏装置、④抽吸出血装置构成,两型器具都是以其①的针身粗细及其空心管内径的大小比对标准注射器针头针梗(后文或省略针头二字)而分为不同的号,如针身粗细空心管内径大小与6、*、7、8、9、12、16等号针梗相同的、并各自能配套成的器具称作Ⅰ型或Ⅱ型6、*、7、8、9、12、16等号埋线埋药器,其④是构成两型各个号埋线埋药器通用的抽吸出血装置,用该器具埋线埋药的方法是先将欲埋入穴内的线或药装入②,然后将①②③④消毒后备用,皮肤消毒后将接有④的①的针尖刺入穴位皮下,启动④持续抽吸①的针尖部位的血,并继续缓缓进针,进针中若有出血被抽吸到④的透明空筒中,则立即将针身稍后退并继续使④抽吸,待再抽不出来血,则适当调整进针方向后再继续向里进针,并同时使④持续抽吸,若针尖刺到了所需部位而再未抽出血,或针尖刺到了所需部位而始终未抽出血,都可以将④从①卸下,将装有线或药后消过毒的②接到①上,用③将线或药推入或挤压入穴位内,出针后适当处理针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邦才
申请(专利权)人:杨邦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