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导管且使用弹性元件以缩回针的可缩回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8440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与导管一起使用的可缩回针装置(12),它包括一针托,当套管针(13)向前进入静脉时,该针托以锋利安全的方式自动注射回位至装置体中。该针被弹性元件(22)偏压拉回,所述弹性元件在使用针装置时被拉伸。而在使用前,弹性元件不拉伸。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阀装置,其具有一刚性中空内体和一可压缩的外体。该外体具有一与内体的开口端配准的自闭开口以封闭阀体。外体移动离开所述开口端而打开所述阀。(*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与导管一起使用的可缩回针装置,该针用作穿刺针,且该针在使用后利用一弹性元件能缩回。
技术介绍
导管包括多种管状医疗器件,该器件设计用于插入静脉或体腔,以便进行注射或回流液体或物质以保持通路的开放。导管在医院中被广泛使用,用于从病人体内抽取血液。实际上,导管包括为典型的传统注射钢针的穿刺针。围绕穿刺针的是一套管。套管包括供穿刺针穿过的套管针。套管针通常由柔性塑料管制成,且没有尖头(因为它本身并不穿刺身体)。套管针装配到塑料套管底上。在使用中,穿刺针刺入人体并进入人体静脉。套管针随后向前推进也进入人体静脉。穿刺针随后被收回。管状或其它形状的容器然后被连接到套管底以收集血液。由于穿刺针完全位于套管针外部地被收回,所以它存在尖利的危险,同时由于针头和体液的污染存在着生物危害。为此,进行了多种尝试以减少尖利的危险和生物危害。已知的许多装置使用了尖头保护器以减少危险。该尖头保护器包括在针使用后设置在穿刺针尖头上的某种盖形式。这种尖头保护器类型的附件本身也产生危险。已知提供了用于套管的注射回位针,在套管针被插入后,穿刺针被螺旋弹簧加偏压以注射回位至某种形式的支撑体内。该装置的优点在于针不需要与人接触就被移动。已知使用真空装置在使用后注射回位(更准确地讲是反吸)穿刺针。在一种已知的装置中,针被连接到位于永久真空下的某种形式的基座上。即,穿刺针与已处于真空的装置一起被购买。这增加了许多潜在困难。例如,可以设想随着时间的流逝,空气可能缓慢渗入支撑体内从而逐渐降低真空度。如果穿刺针在使用前被储存一段时间的话这种情况通常会发生。如果失去真空,使用者根本不会知道,直至很明显针不能合适地回缩,这就可能产生尖利的危险或生物危害。另一不利在于运输、处理和储存这种永久减压装置可能产生安全危害。例如,如果粗暴处理或意外撞击、掉落或发生类似情况,该装置可能内向破裂。为克服上述与永久真空的存在相关的缺陷,已知是提供一种注射回位针装置,该针利用真空而注射回位入支撑体内,但是所述真空仅在使用器件时才产生。即,在储存和运输期间,器件不处于真空下。将穿刺针连接至某种形式的柱塞体上通常产生一真空,滑动柱塞体经过一外圆柱体,由于柱塞体的移动而产生真空。通过某种形式的卡件或闩件,柱塞体通常可释放地被固定到外圆柱体上。在该过程中,柱塞体的释放会使其注射回位到外圆柱体的内部,并将穿刺针拉回。该装置也有不利之处,包括需要准确控制压力的减小,以保证穿刺针不会迅速注射回位,并保证一旦器件准备被使用或在器件使用前没有压力损失。该已知器件的另一不利之处是导管一被向前推,针就趋于注射回位。需要保证的是导管以平滑方式向前推,以防止导管在人体静脉、体腔和类似物上产生偏差。穿刺针的这种几乎即刻注射回位机构趋于打乱平滑的向前运动,从而导致导管产生偏差。导管的另一缺点在于,在容器或其它所需器件被连接到导管以收集血液或生物液体之前,需要阻止血液或生物液体流经导管。提供某种形式的阀装置以防止不需要的生物液体流过导管是有利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缩回的针装置,该装置和导管一起使用,该针以一种“尖端安全”的方式被缩回,且该针使用弹性元件缩回,从而不必用真空来缩回针或螺旋弹簧来缩回针。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缩回的针管装置,其至少部分克服上述缺陷或提供给公众一种有用或经济的选择。在一种形式中,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可缩回针装置包括一外部细长中空体,其具有一后部和一前部,该前部是开口的,针装置,它包括连接到针身上的针,针身采用滑动方式沿中空体从邻近后部滑至邻近前部,当针身邻近前部时,针从前部伸出,套环,针装置可释放地连接到套环上,套环采用滑动方式沿中空体从邻近后部滑至邻近前部,针装置的缩回装置,其包括弹性装置,当针装置邻近外体后部时,该弹性装置大体是未伸展状态,而当针装置邻近外体前部时,该弹性装置是拉伸状态,固定装置,当套环邻近外体元件前部时,固定装置抵消弹性装置的偏压将套环固定,释放装置,用于将针装置从套环释放,以允许针装置通过弹性装置从拉伸状态缩回到大体未拉伸状态而注射回位到外体。在更宽的形式中,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缩回针装置,其包括外部细长体,含有针和针身的针装置,该针装置可沿外部细长体从该细长体的后部向其前部移动,缩回装置,其用于将针装置从其前部缩回到后部,该缩回装置包括弹性装置。在另一形式中,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插入到套管基座内的阀装置,该套管基座具有一支撑套管针的前部,一大体中空的主基体,一开口的后部,注射器的luer尖端能穿过该开口后部,该阀装置具有一内部和一外部,该内部包括大体刚性的管状元件,其一端与套管针流体连通,另一端是自由端,该外部包括适合在内部上延伸的弹性可压缩的管状元件,该外部还具有一密封的端部元件,该端部元件可在密封位置和开口位置之间移动,在该密封位置,端部元件延伸穿过并密封内部另一端,在开口位置,端部元件被推离内部的另一端,从而使得液体流经内部,该端部元件装有自闭开口,该开口被偏压至一自然封闭位置。在一较宽的形式中,本专利技术依赖一阀装置,该阀装置包括一内部和一外部,该内部包括具有开口端的一刚性中空元件,该外部包括具有密封端的一可压缩元件,该密封端形成有自密封开口,该外部在密封位置和开口位置之间移动,在该密封位置,密封端在中空元件的开口端上延伸,且自密封开口是闭合的,在开口位置,密封端已离开中空元件的开口端。虽然可缩回针装置将参照与套管的共同使用而被描述,但可以设想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仅限于这种使用。外体元件包括一中空细长管。该管的长度可以变化,但通常在30-200mm之间。外体元件通常是圆柱形,直径在10-30mm之间。外体元件通常由塑料材料制成。外体元件具有一后部和一前部,该前部为开口。适当的,该后部也是开口。该后部可以形成有边缘向上延伸的唇缘。外体元件可形成有长缝或槽。该长缝或槽贯穿外体元件的壁并大体沿外体元件,基本上沿直线延伸。长缝或槽通常从外体元件的后部伸入外体元件的前部,但是向内与前部有一间隔。合适地,也可以设置一对这样的长缝或槽。它们可以相对彼此完全相反地延伸。外体元件的前部也可以装有固定装置以将套环固定在向前的位置。该固定装置可以是与主基体元件整体成形的夹指形式,该夹指可以将套环夹持或锁定在向前的位置。针装置设置有固定到针身上的针(通常为传统的钢针)。针装置能够沿外体元件从邻近外体元件后部移至邻近外体元件前部。适当的,针身的尺寸被设计以配合在外体元件内,并能使针身沿外体元件滑动。在针身与外体元件之间密封有真空是不必要的。针身用于支撑针。适当的,针身基本上是中空的,并具有可视液流腔以使血流(或其它生物液体形式)被看见,这表明针成功地穿入人体静脉。气体渗透隔板(但血液不能透过)最好设置在中空体内,并与中空体的一端间隔开,可以作为透气口。针身可以提供连接装置,例如钩,它便于将针身连接到针装置的缩回装置上。该装置还包括一套环。该套环如果提供的话,应适于沿外体元件从邻近外体元件后部处向邻近外体元件前部滑动。该套环由塑料材料制成。该套环结构上大体为管形,或也可以包括一大体U型的套环。该套环被设计使得针身能被支撑,或连接到套环上。适当的,针身能够大致在套环内延伸。该套环和/或针装置可以设置有可释放的连接装置,于是套环朝着外体元件前部的运动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缩回针装置,包括:一外部细长中空体件,其具有一后部和一前部,该前部是开口的,一针装置,其包括连接到针身上的针,所述针身适于沿中空体件从邻近后部滑至邻近前部,当针身邻近前部时,针从前部伸出,一套环,针装置可释放地 连接到套环上,套环适于沿中空体件从邻近后部滑至邻近前部,针装置缩回装置,其包括弹性装置,当针装置邻近外体后部时,该弹性装置大体是未伸展状态,而当针装置邻近外体前部时,该弹性装置是拉伸状态,固定装置,当套环邻近外体元件前部时, 该固定装置抵消弹性元件的偏压而将套环固定,释放装置,通过弹性装置从拉伸状态缩回到大体未拉伸状态,所述释放装置将针装置从套环释放,使得针装置被注射回位到外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布鲁斯利基恩
申请(专利权)人:医疗器械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AU[澳大利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