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损毁式安全注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7440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损毁式安全注射器,包括:外套、外套上端的筒颈及针头、外套内的芯杆,其特征是:筒颈的内腔顶端设有凸边,筒颈的内腔内置一针头座,针头座的内壁为圆柱孔,针头座的外壁设有环状凸筋,并与筒颈内腔顶端的凸边紧贴,针头置于针头座的内、外壁之间,芯杆的顶部设有内孔,倒钩的一端置于内孔内,芯杆的上部设有安装槽,其内置一密封圈,芯杆的中部设为六片状体,片状体之间设一导向槽,外套的底部设一定位片嵌入导向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从根本上保证了病者无患无忧、医务人员操作方便、保障安全,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强制损毁、安全可靠,是一种功能比较完善,符合标准化、规格化、系列化的安全注射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一次性注射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换国际标准针头或特殊针头,并将针头拉回外套内使之偏向一边,具有强制损毁的安全注射器。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注射后针尖暴露在外,医务人员或清洁工,极易被针尖刺伤,造成交叉感染,根据目前公开的安全注射器中,采用手动回拉芯杆,针头内缩式结构的,基本上都采用芯杆与针头座或特殊针头在芯杆推到底时,相互结合在一起,芯杆回拉时将针头座连同针尖一起拉回外套中的结构,此结构能避免被污染的针尖刺伤,但其共同的缺点是一、咬合装置的摩擦力较大的问题同类产品的芯杆与针头座或特殊针头的咬合装置均为硬挤膨胀式,而此硬挤膨胀式的咬合及损毁过程,均在给患者注射时完成,因咬合时产生的摩擦力较大,故所需的推力亦较大,使注射者手会抖动,从而增加被注射者的疼痛。二、针头被芯杆拉回外套腔内时,针头无法主动向外套腔内一侧倾斜问题同类产品在操作过程中,组装于针头座上的针头被芯杆拉回外套腔内时,针头均无法达到主动向外套腔内一侧倾斜,针头进入外套腔内的位置一般仍处于与外套腔壁平行的状态,如将芯杆再次向前推进,针头将露出外套,无法达到确切的安全状态,其设计是有瑕疵的。三、针头座或特殊针头与外套之间的密封及摩擦力的问题同类产品的针头座或特殊针头与外套上端筒颈之间的密封,均另加密封件来达到密封的作用,注射时针头座或特殊针头与外套之间所需的摩擦力,由密封件来提供,或由两者之间的锁定装置来提供,此种设计不但增大了摩擦力,也增加了生产成本。四、针头座与外套筒颈,采用旋转卡锁装置进行组合,虽能有效防止针头座回缩,但无法单手操作使针尖进入外套内达到安全效果的问题同类产品只解决针头座回缩现象,而临床应用时,体现此注射器的安全操作过程需双手进行,当医务人员注射完毕后,一手将注射器前端的针尖从患者体内拔出的同时,另一手拿着消毒棉球紧紧按住被针尖刺穿的皮肤伤孔止血,一般最短时间为5秒,此时注射器的针尖一直暴露在外,无法将之回拉至外套内达到安全的效果,从而有可能使针尖误伤本人或他人。五、偏头型安全注射器的定位导向问题中头型安全注射器的芯杆与针头座或特殊针头的咬合装置均设于两者的中心位置,才能保证两者能顺利咬合,此类设计的弊病在于无法应用于大规格的注射器,例如10ml、20ml等注射器,而大规格注射器的临床应用,针头必须偏置于外套顶端的一侧,此类产品设计的关键是导向装置,因芯杆在外套腔内作活塞运动时如没有定位导向装置,则无法咬合,使针头座上的针头被芯杆拉回外套腔内,同类产品的导向装置设计均需在芯杆与外套之间增加零部件,使之结构复杂、可靠性差、成本增加。综上所述,目前同类产品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上述的五大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先进的咬合、定位导向及密封装置的损毁式安全注射器,从而使其结构更完善、使用更方便、功能更齐全、成本更低廉。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损毁式安全注射器,包括外套、外套上端的筒颈及针头、外套内的芯杆,其特征是筒颈的内腔顶端设有凸边,筒颈的内腔内置一针头座,针头座的内壁为圆柱孔,针头座的外壁设有环状凸筋,并与筒颈内腔顶端的凸边紧贴,针头置于针头座的内、外壁之间,芯杆的顶部设有内孔,倒钩的一端置于内孔内,芯杆的上部设有安装槽,其内置一密封圈,芯杆的中部设为六片状体,片状体之间设一导向槽,外套的底部设一定位片嵌入导向槽内。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针头座为塑料件,倒钩为金属线状体,攻克了同类产品在咬合装置的设计上存在的弊端,使芯杆下端的推力大于金属倒钩进入针头座腔内所需的摩擦力,不会造成注射者手的抖动,避免了被注射者的疼痛,当金属倒钩进入针头座腔内时即达到强制损毁的目的,故本专利技术是目前同类产品中最简洁的。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金属倒钩的仰角设计,当针头被芯杆拉回外套腔内时,针头座受金属倒钩的仰角引导而倾斜于外套腔内,使针头也主动倾斜于外套腔内的一侧,从而杜绝了针头再次露出外套的可能性,故本专利技术是目前同类产品中最巧妙的。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针头座外壁的环状凸筋,代替了密封件的密封作用,达到了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针头座与外套均为塑料件,针头座凸筋的外径大于外套上端筒颈的内径且具有一定的宽度,与外套上端筒颈组合完成时,产生的摩擦力大于使用时针管穿刺人体皮肤所产生的穿刺力和摩擦力的三倍以上,又能达到密封作用,且能被芯杆上的金属倒钩轻松拉回,故本专利技术是目前同类产品中最合理的。本专利技术的针头座与外套组合时所产生的摩擦力,足够承受针头装到针头座上的作用力,即注射时针尖穿刺皮肤所需的阻力及摩擦力,针头座与外套之间无任何卡锁装置,医务人员给患者注射完毕后,拿着消毒棉球的手可紧紧按住患者皮肤伤口,另一只可单手操作将注射器内的芯杆回拉,使针尖进入外套腔内,达到损毁注射器之目的,从而彻底杜绝了针尖误伤本人或他人的可能性,故本专利技术较目前同类产品,其使用上更为方便简洁,更加安全有效,更具有人性化。本专利技术的定位导向装置是最简单的,芯杆与外套之间不用另加部件,只改进芯杆与外套的结构,使咬合装置启动无失误,并手感轻松顺滑地将针头座上的针头被芯杆拉回外套腔内,达到注射器的安全损毁之目的。本专利技术从根本上保证了病者无患无忧、医务人员操作方便、保障安全,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强制损毁、安全可靠,是一种功能比较完善,符合标准化、规格化、系列化的安全注射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可换针头偏头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针头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外套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芯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或二的芯杆侧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或二的芯杆剖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倒钩状倒钩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直柱状倒钩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螺旋状倒钩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带活塞片的芯杆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不可换针头偏头型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可换针头中头型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不可换针头中头型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针头咬合状态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的针头回缩状态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的针头损毁状态示意图。其中1外套 2筒颈 3针头 4芯杆 5凸边6针头座 7圆柱孔 8凸筋 9内孔 10倒钩 11安装槽12密封圈 13导向槽 14定位片 15斜臂 16活塞片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可换针头偏头型安全注射器。如图1、图11、图12、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外套1、外套1上端的筒颈2及针头3、外套1内的芯杆4,筒颈2的内腔顶端设有凸边5,筒颈2的内腔内置一针头座6,针头座6的内壁为圆柱孔7,针头座6的外壁设有环状凸筋8,并与筒颈2内腔顶端的凸边5紧贴,针头1置于针头座6的内、外壁之间,芯杆4的顶部设有内孔9,倒钩10的一端置于内孔9内,芯杆4的上部设有安装槽11,其内置一密封圈12,芯杆4的中部设为六片状体,片状体之间设一导向槽13,外套1的底部设一定位片14嵌入导向槽13内。如图1所示筒颈2应设于外套1上端的一侧,芯杆4顶部的内孔9与外套1上端的筒颈2应设于相应的一侧。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与装配要求如下如图1、图2、图3所示密封装置由针头座6与外套1组成,针头座6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一道环状凸筋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损毁式安全注射器,包括:外套、外套上端的筒颈及针头、外套内的芯杆,其特征是:筒颈的内腔顶端设有凸边,筒颈的内腔内置一针头座,针头座的内壁为圆柱孔,针头座的外壁设有环状凸筋,并与筒颈内腔顶端的凸边紧贴,针头置于针头座的内、外壁之间,芯杆的顶部设有内孔,倒钩的一端置于内孔内,芯杆的上部设有安装槽,其内置一密封圈,芯杆的中部设为六片状体,片状体之间设一导向槽,外套的底部设一定位片嵌入导向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顶尖堂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