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家颖专利>正文

一种血液动态排毒的引疗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6747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血液动态排毒的引疗机。它包括核心引疗装置、可视化操控系统、血液回流装置、调温器、去水装置、监护器、平衡给养器、灭菌器、机体、容器、外接管线等部分组成。血液通过核心引疗装置与吸附剂溶合,在旋转器和“三仪”动态引导控制系统的综合作用下,将血液里的细菌、毒素引导分离出来。达到动态去除细菌、毒素,净化血液,增强免疫力等的效果,而且操作方便,环保节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设备,尤其是涉及引导血液排毒、血液净化的医疗设备,即一种血液动态排毒的引疗机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虑菌器(包括超虑器、透析机、石棉虑菌器等),都是用超虑膜、半透膜、石棉等物质将细菌、毒素隔开,来达到治疗目的,但是对更微小的细菌、毒素不能阻隔分离;光谱治疗仪、超声波治疗器分别是热辐射、高强超声波产生高温,对人体病变组织的区域进行凝固、坏死、高温消炎的治疗,易引起病变组织的扩散和恶化;服用各种高剂量的抗生素,易使细菌产生耐药和变异,且副作用大,抗生素的研制往往跟不上细菌的变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各种虑菌器、光谱治疗仪、超声波治疗器和抗生素对人体治疗效果的缺陷与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血液引导排毒的医疗设备,而且使血液净化、提高免疫力和提高血液细胞的活性。具体地说,一种血液动态排毒的引疗机,在引导排毒的过程中,不需要过虑膜阻留细菌、毒素,不需要光谱治疗仪、超声波治疗器的强辐射与高温对病变组织的消炎、凝固、坏死,而是利用温度差引导的方法、水份含量差引导的方法、光色引导的方法、磁性分离法、吸附分离法、沉淀分离法等,综合地、动态地对血液中的细菌、毒素和残余颗粒引导分离出来,然后抽离并灭菌。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核心引疗装置,血液进入核心引疗装置之前,在去水装置和调温器经过去水和调温,其目的是与吸附剂有一个水份含量差和温度差。吸附剂是根据所要分离的某细菌、毒素来决定的,吸附剂要兼顾某一种沉淀法(如非离子多聚物沉淀法、磁性分离法、有机聚合物沉淀法、免疫沉淀法、磷酸钙沉淀法等),吸附剂经过调温器进入核心引疗装置,与血液溶合,吸附剂的温度和水份要调至所治疗的细菌、毒素的理想环境。由于细菌、毒素比血液细胞更活跃和易繁殖的特点,并且血液与吸附剂有水份含量差和温度差,这样血液细胞里的细菌、毒素就被吸附剂吸引结合。因为吸附剂兼顾有某一种沉淀法原则,这样细菌、毒素逐渐趋向沉淀。其中玻璃圆筒容器里的旋转器能促进细胞、毒素与吸附剂结合,旋转器的细孔桨扇使血液向下流动,形成局部对流,使细菌、毒素易于分离血液细胞,并与吸附剂更好地结合。核心引疗装置的“三仪”(声频仪、光频仪和电磁仪)动态引导控制系统,能促进引导细菌、毒素的沉淀。其中的上下端的声频仪发出的超声波,聚焦在玻璃圆筒容器内的中部,利用超声波产生高温的原理,控制好超声波的能量温度,使其聚焦区域的温度符合所要引导的细菌、毒素的理想温度,然后定时自动调整超声波的聚焦区域,聚焦区域由中部逐渐下移到玻璃圆筒容器的底部,引导细菌、毒素向底部聚集沉淀。吸附剂与血液的对流溶合过程中,温度会下降,声频仪能保持其聚焦区的温度,保持细菌、毒素的理想温度。玻璃圆筒容器上下端的电磁仪,利用强电流脉冲通过螺绕线圈,螺绕线圈产生磁场,如吸附剂选用了磁性颗粒复合物的吸附剂,上下端的螺绕线圈定时自动调整电磁场的强弱,使与吸附剂结合的细菌、毒素快速向底部聚集沉淀。玻璃圆筒容器上下端的光频仪,用其发出的特定光色来引导细菌、毒素。例如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是全世界三分之二的抗生素药以及其他药物的原料,根据光与颜色的原理,因为链霉菌的内部结构使蓝光反射,所以链霉菌是蓝色的。在上端的光频仪模拟链霉菌结构所反射的蓝色光,驱赶玻璃圆筒容器内血液的细菌、毒素向底部聚集沉淀。同理,在下端的光频仪发出的特定波长的光色,模拟要引导的细菌、毒素的理想培养基的颜色,来引导细菌、毒素。或者借鉴荧光抗体对应某细菌、毒素的关系,光频仪模拟此荧光素颜色来引导沉淀,例如波长525纳米的绿荧光与治疗白血病有关。总之,上端的光谱仪发出的光色为某细菌、毒素的“厌恶光色”,下端的光频仪发出的光色为某细菌、毒素的“喜好光色”。上下端的光谱仪要定时自动调整发出光色(包括红外线、紫外线)的强弱、频率与区域,使细菌、毒素快速向底部聚集沉淀。在吸附剂、旋转器、“三仪”动态引导控制系统、温度差、水份含量差等的综合作用下,在细菌、毒素沉淀时,同时打开吸附剂微控门和下角微控门,并启动连接灭菌器的液泵,定量抽离细菌、毒素到灭菌器。抽离的细菌、毒素与进入的吸附剂是等量替换的,避免了空气的进入。同理,玻璃圆筒容器内上部区域的健康血液,同时打开上角微控门和原血液入口微控门,并启动连接监护器的液泵,定量抽离健康血液到监护器。由于抽离的健康血液与原血液是等量替换的,也避免了空气进入玻璃圆筒容器。其中4个微控门和液泵由微机自动化控制系统来分配控制,原血液入口微控门、上角微控门(一对门)与吸附剂微控门、下角微控门(另一对门),这两对门是分别定时交替打开的,这样能分别顺利抽离细菌、毒素和健康血液,而不相互干扰。“三仪”动态引导控制系统由“三仪”控制处理器统一控制。连接原血液入口微控门与连接吸附剂微控门的软胶液袋,起到原血液与吸附剂的缓冲暂留的作用。从核心引疗装置出来的健康血液经过监护器,监护器有检测电解质是否紊乱、酸碱平衡是否失调、调节血液温度等的功能,其内部有这些功能相对应的仪器装置。监护器连接平衡给养器,平衡给养器有给予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高压氧、外接给养管等,其内部有这些功能相对应的仪器装置。平衡给养器连接血液回流装置,利用现有技术的血液回流装置,具有检测血压、监测漏血漏气和输送等的功能,其内部有这些功能相对应的仪器装置。血液回流装置连接血液出口管线。其中可视化操控系统,有操控显示器、操控面板等组成,实现人机对话,易于整机的实时监控与操作。本专利技术的效果、优点是1.动态去除细菌、毒素,不激发细菌、毒素的变异,能去除更微小的细菌、毒素。2.根据吸附剂的不同,还可以降糖、降脂,使血液平衡净化。衰老细胞、残余颗粒的活性低,亦可沉淀去除。3.改善血液微循环,增强免疫力,对各种中毒、脏器衰竭等亦有疗效。4.应用范围广,在医用治疗之外,还可用来当实验室的生化试验设备。5.操作过程人机对话,方便、简易。有多个监控,安全。6.不需用各种新特药的昂贵药物,节约费用,符合环保型社会、节约型社会的方针政策!附图说明下面是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一种血液动态排毒的引疗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核心引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中主要由机体(46)、可视化操控系统(47)、核心引疗装置(15)、调温器(7)、调温器(17)、去水装置(8)、原血液入口容器(9)、监护器(11)、平衡给养器(12)、外接给养管(13)、血液回流装置(14)、吸附剂容器(18)、吸附剂外接管(19)、灭菌器(42)、废液容器(43)、废液外接管(44)、血液入口管线(56)、血液出口管线(57)等组成。可视化操控系统(47)由微机自动化控制系统面板(48)、“三仪”(声频仪、光频仪、电磁仪)动态引导控制系统面板(49)、调温器与去水装置控制面板(50)、监护器与平衡给养器控制面板(51)血液回流装置控制面板(52)、操控显示器(53)等组成。机体(46)由机箱(55)、侧杆(54)、电流稳压器(58)等组成。图2核心引疗装置(15)主要由玻璃圆筒容器(5)、软胶液袋(6)、软胶液袋(16)、密封垫圈(20)、旋转器(40)、“三仪”动态引导控制系统(30)、微机自动化控制系统(39)等组成。其中微机自动化控制系统(39)由微机自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血液动态排毒的引疗机,其特征在:主要由机体(46)、可视化操控系统(47)、核心引疗装置(15)、调温器(7)、调温器(17)、去水装置(8)、原血液入口容器(9)、监护器(11)、平衡给养器(12)、外接给养管(13)、血液回流装置(14)、吸附剂容器(18)、吸附剂外接管(19)、灭菌器(42)、废液容器(43)、废液外接管(44)、血液入口管线(56)、血液出口管线(57)等组成,可视化操控系统(47)由微机自动化控制系统面板(48)、“三仪”(声频仪、光频仪、电磁仪)动态引导控制系统面板(49)、调温器与去水装置控制面板(50)、监护器与平衡给养器控制面板(51)、血液回流装置控制面板(52)、操控显示器(53)等组成,机体(46)由机箱(55)、侧杆(54)、电流稳压器(58)等组成,核心引疗装置(15)主要由玻璃圆筒容器(5)、软胶液袋(6)、软胶液袋(16)、密封垫圈(20)、旋转器(40)、“三仪”动态引导控制系统(30)、微机自动化控制系统(39)等组成,其中微机自动化控制系统(39)由微机自动化控制系统面板(48)、操控显示器(53)、微控中心(45)、原血液入口微控门(1)、上角微控门(2)、吸附剂微控门(3)、下角微控门(4)、液泵(10)、液泵(41)等组成,其中“三仪”动态引导控制系统(30)由“三仪”(声频仪、光频仪、电磁仪)动态引导控制系统面板(49)、操控显示器(53)、螺绕线圈(21)、(24),光频环状探头(22)、(25),声频半球状探头(23)、(26),光谱仪(31)、(35),声谱仪(32)、(36),电磁仪(33)、(37),“三仪”控制处理器(34)、(38)等组成,其中旋转器(40)由细孔桨扇(27)、旋转杆(28)、旋转器电机(29)等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颖
申请(专利权)人:陈家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