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取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6657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8 0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碳纤维取暖器,其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碳纤维发热管、用于安装所述碳纤维发热管的支架,所述的支架包括前后设置的两个下散热板,所述的下散热板上设置有散热孔、用于控制散热方向的页片,所述的位于前后两侧的下散热板中,其中一个下散热板的散热孔的散热方向朝向左侧,另一个下散热板的散热孔的散热方向朝向右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取暖器在没有设置风机的情况下,利用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将碳纤维发热管产生的热量从出风孔推出,在出风孔处产生热风。由于取暖器没有设置风机,因此该取暖器在工作时不会产生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碳纤维取暖器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取暖器一般具有壳体、设于壳体内的用于发热的电热丝、用于将电热丝产生的热量排出的风机。而一般风机会产生噪音,即使是经过改善的风机也不可避免会发出噪音,很难做到完全的静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碳纤维取暖器。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种碳纤维取暖器,其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碳纤维发热管、用于安装所述碳纤维发热管的支架,所述的支架包括前后设置的两个下散热板,所述的下散热板上设置有散热孔、用于引导散热孔的散热方向的页片,所述的页片相对散热板表面向外延伸,所述的位于前后两侧的下散热板中,其中一个下散热板的页片引导散热孔朝左侧散热,另一个下散热板的页片引导散热孔朝右侧散热。此处的左侧方向包括了左上侧方向,右侧方向包括右上侧方向。优选地,所述的支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下散热板的上方的夹持部,所述的夹持部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安装槽,所述的安装槽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管被夹持于所述的安装槽内。优选地,所述的夹持部的纵截面呈半圆形,夹持部前后两侧的边缘分别向前后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优选地,所述的支架还包括设置在下散热板上侧的前后方向设置的两个上散热板,所述的上散热板上设置有散热孔、用于控制散热方向的页片,所述的页片相对散热板表面向外延伸,所述的位于前后两侧的上散热板中,其中一个上散热板的页片引导散热孔朝左侧散热,另一个上散热板的页片引导散热孔朝右侧散热。优选地,所述的上散热板与下散热板之间设置有一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安装孔,所述的碳纤维取暖器被安装于所述的安装孔内。优选地,设于所述下散热板和上散热板上的页片引导所述的散热孔朝斜上方散热。优选地,所述的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吸气口,所述的支架设置在所述的吸气口的上方。优选地,所述的壳体包括后盖,覆盖在后盖前方的前盖,所述的后盖向内凹陷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支架和碳纤维发热管的容纳空间,所述的后盖还包括位于上部的斜面,所述的斜面下至上逐渐向前盖的方向倾斜。优选地,所述的前盖的上部设置有出风孔,所述的出风孔位于所述的斜面的前侧。优选地,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管包括内管、套设在内管外的外管、碳纤维发热线,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线呈螺旋状缠绕在所述的内管上。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采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所述的碳纤维取暖器,由于散热孔的散热方向,位于前侧的散热孔和位于后侧的散热孔朝左右两个不同的方向向上散热,因此,在该取暖器的底部形成盘旋的热气流,由于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吸气口,因此,在壳体内形成连续不断向盘旋而上的热气流,当热气流上升至壳体上部时,由于后盖斜面的作用,将热气流从出风孔推出壳体。本技术所述的取暖器在没有设置风机的情况下,利用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将碳纤维发热管产生的热量从出风孔推出,在出风孔处产生热风。由于取暖器没有设置风机,因此该取暖器在工作时不会产生噪音。由于本技术的发热线碳纤维发热线的电热转换率高,绝缘性好,即使接触水也不会触电,还能在发热的同时发射远红外线,对人体具有保健功能,因而非常安全。碳纤维电采暖作为一种安全、清洁、舒适的采暖方式,对推动节能减排,提高生活质量有显著的作用。据测算,与传统供暖方式相比,每一万平方木采暖面积在一个采暖季节可节省燃煤68.25吨,且无污染气体排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取暖器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碳纤维取暖器的前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碳纤维取暖器的后盖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安装了支架后盖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的支架安装了碳纤维发热管的侧视图;图8为本技术所述的领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所述的支架安装了碳纤维发热管的侧视图;1、前盖;2、后盖;11、出风孔;21、斜面;22、吸气口;23、安装孔;3、支架;31、下散热板;311、散热孔;312、页片;32、夹持部;33、安装槽;34、延伸部;35、安装孔;36、上散热板;4、碳纤维发热管;41、外管;42、内管;43、碳纤维发热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取暖器的外形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取暖器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包括后盖2、及覆盖在后盖2前的前盖1,所述的前盖I的上方设置有出风孔11。在所述的壳体内安装有碳纤维发热管4。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所述的碳纤维取暖器的后盖2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后盖2内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的后盖2的底部开设有吸气口22,所述的后盖2的上部设置有一向前盖I倾斜的斜面21,所述的斜面21设置在与所述的前盖I的出风孔11相对应的位置。如图4所示,在所述的后盖2内安装了支架3,所述的支架3设置在吸气口 22的上方,并靠近吸气口22设置。在后盖2上还设置有用于将取暖器悬挂到墙壁上的安装孔23。如图5所示,为本技术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管4,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管4包括内管42、外管41、碳纤维发热线43,所述的内管42被套设于所述的外管41内,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线43呈螺旋状缠绕在所述的内管42上,碳纤维发热线43从外管41的端部伸出连接电源。所述的外管41和内管42为绝缘材料制成。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线43缠绕在内管42上可以增加碳纤维发热线43的长度,而外管41则起到保护碳纤维发热线43的作用。外管41和内管42的端部做封装处理,且在内部做抽真空处理,防止碳纤维发热线43的氧化,延长碳纤维发热线43的使用寿命。优选地,所述的内管42和外管41为玻璃制成,这样碳纤维发热线43发出的红外线可以透过透明内管42和外管41,将热量辐射至周围的空气。如图6?9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管4被设置于支架3上。如图6所示,为本技术所述的支架3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支架3包括前后设置的两个下散热板31,所述的下散热板31上设置有多个贯穿地设置有多个散热孔311,所述的散热孔311的边缘处设置有控制散热孔的散热方向的页片312,所述的页片312的一端固定于下散热板31的表面,另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朝向散热板31的外表面,所述的位于前后两侧的下散热板31中,其中一个下散热板31的页片312引导散热孔311朝左侧散热,另一个下散热板31的页片312引导散热孔311朝右侧散热。优选地,所述的位于前后两侧的下散热板31中,其中一个下散热板31的页片312引导散热孔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碳纤维取暖器,其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碳纤维发热管、用于安装所述碳纤维发热管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包括前后设置的两个下散热板,所述的下散热板上设置有散热孔、用于引导散热孔的散热方向的页片,所述的页片相对散热板表面向外延伸,所述的位于前后两侧的下散热板中,其中一个下散热板的页片引导散热孔朝左侧散热,另一个下散热板的页片引导散热孔朝右侧散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传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邦多纳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