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换热槽式蒸汽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55432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5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多级换热槽式蒸汽产生装置,其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换热器、发热管和蒸汽喷嘴,同时其下端设有进水口。其中:换热器,其由壳体与盖板密闭盖合而成,壳体的内表面上同轴纵向排列有呈凹槽结构的多级换热槽,换热器上端设有出汽口。该装置还包括注水泵和储水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多级换热槽的槽式连通结构,使加热过程中液态水能在多级换热槽前半部分吸热变成饱和蒸汽后,再进入到多级换热槽后半部分进行二次吸热形成过热蒸汽,实现了高温高压蒸汽产生过程中二次加热均在同一换热器内进行,使整个加热装置结构简单,能耗低,安全性能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将液体水转换为高温高压蒸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蒸汽产生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多级换热槽式蒸汽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高温高压蒸汽发生装置,是将液态水注入到一个密闭的加压锅内,通过对加压锅加热,使加压锅内部的水沸腾产生蒸汽,由于加压锅为一密封环境,蒸汽不会溢出,因此在水沸腾的情况下,加热锅内的压力较大,最终得到高于100°c的高温蒸汽。但因传统高温高压蒸汽发生装置的设计对加压锅本体的耐压强度要求极高,长期使用会由于机械疲劳存在较大的汽爆安全隐患,同时其产生的蒸汽温度范围较大,无法达到使用要求。现有技术中已有一种蒸汽产生装置,通过对液体水的二次加热使液态水转换为高温高压蒸汽,其安全性能较高,能长期使用,但整个设备及其加工工艺较复杂,能耗大,且可调控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多级换热槽式蒸汽产生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该多级换热槽式蒸汽产生装置,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换热器、发热管和蒸汽喷嘴,同时其下端设有进水口。其中:换热器,其由壳体与盖板密闭盖合而成,壳体的内表面上同轴纵向排列有呈凹槽结构的多级换热槽,换热器上端设有出汽口;发热管,其部分埋设于壳体的下部,通过与换热器紧配配合,可将热传导至多级换热槽内;蒸汽喷嘴,其与所述出汽口螺旋连接,连接处设有阀门;其中发热管的加热温度可控,可将加热器预热至所需加热温度。该多级换热槽式蒸汽产生装置,还包括注水栗,其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吸水口和注水口,所述注水口连接有进水管道,并与所述进水口通过进水管接头连通;该多级换热槽式蒸汽产生装置,还包括储水器,其通过吸水管道与所述吸水口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注水栗上设置有注水栗保护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注水栗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其注水口出水量的注水栗水量调节器。当所用液体水的水温相差较大时,可通过其调节进入加热装置内的注水量,使最终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效果达到最佳状态。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器上设置有常闭接点温控器和常开接点温控器。其中常闭接点温控器作为加热装置的高温限制及缺水的过温度保护;常开接点温控器作为对加热装置预热温度的监测。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作用于壳体与盖板盖合处的防漏密封圈,使换热器盖合后的内部空间处于密闭状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利用多级换热槽的槽式连通结构,使加热过程中液态水能在多级换热槽前半部分吸热变成饱和蒸汽后,再进入到多级换热槽后半部分进行二次吸热形成过热蒸汽,实现了高温高压蒸汽产生过程中二次加热均在同一换热器内进行,使整个加热装置结构简单,能耗低,安全性能高。本技术通过液体水在加热过程中同时配合注水栗压力调整、注水栗注水量的调节和发热管预热温度控制,可输出不同参数的高温高压蒸汽,且输出的高温高压蒸汽可控制在一个较小的温度范围内,使蒸汽产生过程具有较高的可调控性。本技术在换热器上设置有常闭接点温控器和常开接点温控器,同时在注水栗上设置有注水栗保护器,进一步提高整个装置的安全性能。本技术用于将液体水转换为高温高压蒸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中各个部件的组装后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中多级换热槽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加热装置的横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图3,该多级换热槽式蒸汽产生装置,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换热器11、发热管12和蒸汽喷嘴13,同时其下端设有进水口。其中:换热器11,其由壳体112与盖板113密闭盖合而成,壳体112的内表面上同轴纵向排列有呈凹槽结构的多级换热槽111,换热器11上端设有出汽口;发热管12,其部分埋设于壳体112的下部,通过与换热器11紧配配合,可将热传导至多级换热槽111内;蒸汽喷嘴13,其与所述出汽口螺旋连接,连接处设有阀门;该多级换热槽式蒸汽产生装置,还包括注水栗2,其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吸水口和注水口,所述注水口连接有进水管道21,并与所述进水口通过进水管接头211连通;该多级换热槽式蒸汽产生装置,还包括储水器3,其通过吸水管道31与所述吸水口连通。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注水栗2上设置有注水栗保护器22。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注水栗2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其注水口出水量的注水栗水量调节器23。当所用液体水的水温相差较大时,可通过其调节进入加热装置内的水量,使过热蒸汽效果达到最佳状态。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换热器11上设置有常闭接点温控器14和常开接点温控器15。其中常闭接点温控器作为加热装置的高温限制及缺水的过温度保护;常开接点温控器作为对加热装置预热温度的监测。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换热器11还包括作用于壳体112与盖板113盖合处的防漏密封圈16,使换热器11盖合后的内部空间处于密闭状态。该多级换热槽式蒸汽产生装置在工作时,首先调节发热管12,通过常开接点温控器15监测换热器11的温度,使换热器11预热到所需温度。然后调整注水栗压力和注水栗水量调节器23,开启注水栗2,储水器3内部定量的液态水通过吸水管道31被吸入到注水栗2内加压,,再由注水栗2通过进水管道21注入到换热器11中,此时液态水在多级换热槽111的前半部分中吸热变成饱和蒸汽后,再进入到多级换热槽111的后半部分进行二次吸热,最终转换成高温高压蒸汽。最后通过调节出汽口连接处的阀门,将高温高压蒸汽通过蒸汽喷嘴13喷射出供使用。以上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主权项】1.多级换热槽式蒸汽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装置,其包括: 换热器(11),其由壳体(112)与盖板(113)密闭盖合而成,壳体(112)的内表面上同轴纵向排列有呈凹槽结构的多级换热槽(111),换热器(11)上端设有出汽口 ; 发热管(12),其部分埋设于壳体(112)的下部,通过与换热器(11)紧配配合,可将热传导至多级换热槽(111)内; 蒸汽喷嘴(13 ),其与所述出汽口螺旋连接,连接处设有阀门; 加热装置下端设有进水口; 注水栗(2),其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吸水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级换热槽式蒸汽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装置,其包括:换热器(11),其由壳体(112)与盖板(113)密闭盖合而成,壳体(112)的内表面上同轴纵向排列有呈凹槽结构的多级换热槽(111),换热器(11)上端设有出汽口;发热管(12),其部分埋设于壳体(112)的下部,通过与换热器(11)紧配配合,可将热传导至多级换热槽(111)内;蒸汽喷嘴(13),其与所述出汽口螺旋连接,连接处设有阀门;加热装置下端设有进水口;注水泵(2),其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吸水口和注水口,所述注水口连接有进水管道(21),并与所述进水口通过进水管接头(211)连通;储水器(3),其通过吸水管道(31)与所述吸水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卫根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信弘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