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黄草乌种植
,具体地说是一种高寒山区黄草乌规范化种植技术。
技术介绍
黄草乌(学名:AconitumvilmorinianumKom.)别称:草乌、大草乌、昆明堵喇(云南),昆明乌头。是乌头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块根椭圆球形或胡萝卜形,茎缠绕,叶片坚纸质,五角形,花序有3~6花;苞片线形;萼片紫蓝色,种子三棱形,只在一面密生横膜翅。8~10月开花。生海拔2100~2500米间山地灌丛中。分布于中国云南中部、四川及贵州西部。块根:苦、辛,温。有剧毒。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痛,手足厥。草乌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属喜温凉、喜光,半潮湿作物,最怕高温干旱及涝灾。多生长于年均温不低于15~16℃、年均降水量不低于1100mm、相对湿度达80%以上的高寒冷凉、背荫半潮湿的地区;通常年生育期220天左右。近年来,人们大量采用人工种植黄草乌的方法,但由于种源混杂、栽培环境差异大、采收加工不、技术不合理等原因,人工种植的黄草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寒山区黄草乌规范化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选择种植区域选择红壤、沙壤土及灰汤土,pH值为中性或微酸性土壤;种植在海拔1800~3200米的高寒冷凉、背荫半潮湿的地区,选择低山丘陵地、坡度在5~25°的半向阳背荫半潮湿地段,土壤潮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中性或微酸性、盐分低于10%的水源方便,能排能灌,光照充足的缓坡地种植;2)整地当年10~12月前作收获后,采用机耕或牛耕翻犁,深度为20~40厘米,并清除杂草,使土壤充分熟化,增加肥力,减少病虫害,播种前再抄梨2次,清除杂草曝晒数日打垡,使土壤充分匀细、疏松;3)挑选种子选择当年收获的新鲜黄草乌测生块根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高寒山区黄草乌规范化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选择种植区域
选择红壤、沙壤土及灰汤土,pH值为中性或微酸性土壤;种植在海拔1800~3200米的高
寒冷凉、背荫半潮湿的地区,选择低山丘陵地、坡度在5~25°的半向阳背荫半潮湿地段,土
壤潮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中性或微酸性、盐分低于10%的水源方便,能排能灌,光
照充足的缓坡地种植;
2)整地
当年10~12月前作收获后,采用机耕或牛耕翻犁,深度为20~40厘米,并清除杂草,使
土壤充分熟化,增加肥力,减少病虫害,播种前再抄梨2次,清除杂草曝晒数日打垡,使土壤
充分匀细、疏松;
3)挑选种子
选择当年收获的新鲜黄草乌测生块根进行种植;
4)规范化栽培
a.播种时间
11月中下旬至12月中旬或4月中旬至5月初播种;
b.播种量
每亩12000~13500株;
c.理墒
按东西向每墒宽70cm、高20~30cm、沟宽40cm的标准进行理墒;理好墒后,将墒面土壤
搂平,并打碎墒面的大土垡,使墒面土壤平整、细碎、疏松;
d.播种
在理好的墒面上开沟条播,先将腐熟农家肥1500kg/亩和复合肥30kg/亩,拌合均匀后
施在沟内,再盖上一层3~5cm厚的细土,再将块根芽眼朝上播种在沟内,每沟2行,错行播
种,大行行距为70cm,小行行距20cm,株距10~15cm,最后覆盖土壤5~8cm;
5)田间管理
a.保证苗齐
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度在50~60%含水量,保证出苗所需水分,利于出苗整齐;
b.合理灌溉
出苗后,根据天气情况及土壤墒情,适时灌溉和排涝,保持土壤含水量在70%左右,水
分过多易引起根腐病,过少不利于生长;
e.适时追肥
第一次追施在出苗20~30天,幼苗有6~8片叶子时,追施充分腐熟的厩粪水或人粪尿,
以8~10千克粪水或0.8千克尿素兑水50千克浇施;
第二次追肥在植株生长至0.8~1.2米,开花前20天,用2‰尿素、1.5‰的磷酸二氢钾兑
水浇施于植株的根部,同时加入杀虫和杀菌的农药,保证块根膨大期的养分和防治病虫害
的侵害;
f.插杆打架
第一次施肥结合中耕除草时进行插杆,沿墒面每50cm插一根长1.8~2.2米的木杆或竹
竿,每亩插杆180~220根;同时利用预备苗带土移栽进行补苗,保证插杆时苗齐苗全;
g.中耕除草
搭架前结合施肥进行第一次培土和除草,促进不定根生长;开花前结合第二次施肥在
进行一次,促进块根在短期内迅速发育膨大,为防治雨水侵入根部,降低地温及减少根腐病
发生,促进块根膨大,在追肥时将沟中的土搂入植物根部作成鱼背形,雨季来临,杂草易于
生长,应及时除草,保持地无杂草,沟无积水;
h.封顶打杈
在植株现雷时开始打尖,打尖长度为20~40厘米,到开花时基本完成;打尖后的植株,
长出腋芽或腋芽果应随时摘除,摘芽时不要损伤叶片或植株老叶,保证叶片光合作用正常
进行;
6)病虫害防治
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科学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适期对症施药;
a.主要病虫害
黄草乌主要病害为白粉病、白粉病、根腐病和根结线虫病;
b.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c.农业防治
技术研发人员:字淑慧,沙本才,杨生超,沈勇,马慧祥,陈军文,张广辉,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