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3451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4 2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装置,包含一盖板、至少一触控电极、一遮蔽层、至少一导线及多个导电连接体。触控电极系设置于该盖板,并沿一特定方向延伸。遮蔽层亦设置于该盖板,并覆盖触控电极的部分。导线设置于遮蔽层,并与触控电极分别位于遮蔽层的两相反侧。导电连接体相互间隔地穿设于遮蔽层中,且两端分别连接于触控电极及导线。藉此,本发明专利技术触控装置藉由多种导电连接体的实施方式,实现触控装置的外观优化设计,让使用者在一般使用状态下不会察觉导电连接体的存在,而提升触控装置的美观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触控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外观优化设计的触控装置。
技术介绍
触控屏幕是目前各种电子装置常用的显示、输入设备,可让使用者藉由较直觉的方式进行电子装置的操作。在技术发展上,触控屏幕除了屏幕显示效果的提升以及触控感应功能的提供之外,其外观的美化程度也是影响使用者体验的重要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具有外观优化设计的触控装置。于是,本专利技术触控装置,包含一盖板、至少一触控电极、一遮蔽层、至少一导线及多个导电连接体。触控电极系设置于该盖板,并沿一特定方向延伸。遮蔽层设置于该盖板的外围区域,并覆盖部分的该触控电极。导线设置于该遮蔽层,并与该触控电极分别位于该遮蔽层的两相反侧。导电连接体相互间隔地穿设于该遮蔽层中,且两端分别连接于该触控电极及该导线。较佳地,该等导电连接体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各该导电连接体的宽度。较佳地,该等导电连接体的宽度各介于0.005毫米至0.05毫米之间。较佳地,该等导电连接体的间隔距离介于0.1毫米至I毫米之间。较佳地,该遮蔽层与该等导电连接体具有相似或相同的颜色。在一实施态样中,该导线与该等导电连接体为一体式结构。在部分实施态样中,该等导电连接体呈直线排列或数组排列。 在部分实施态样中,该等导电连接体排列为特定图案、符号、文字或数字。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提供前述触控装置的制造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A)在一盖板上制作至少一个沿一特定方向延伸的触控电极;(B)在该盖板的外围区域制作一覆盖部分该触控电极的遮蔽层,该遮蔽层于重迭该触控电极处贯穿形成多个相互间隔的穿孔;及(C)在该等穿孔中分别制作一导电连接体,并在该遮蔽层之相反于该触控电极的另一侧制作至少一条连接于该等导电连接体的导线。较佳地,于该步骤(B)该遮蔽层的该等穿孔是藉由雷射蚀刻或藉由曝光、显影方式形成。在部分实施态样中,于该步骤(C)该等导电连接体与该导线系使用相异材料依序制作。在部分实施态样中,于该步骤(C)该等导电连接体与该导线系使用相同材料一体式地制作。本专利技术的功效在于:藉由导电连接体的各种实施方式,可实现触控装置的外观优化设计。【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之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一俯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触控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沿图2的II1-1II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图4至图7是触控装置的变化实施态样。【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不。参阅图1至图3,为本专利技术触控装置I的具体实施例,触控装置I可应用于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计算机等各式电子装置,并包含一盖板2、多个第一触控电极3、多个第二触控电极4、一遮蔽层5、多条第一导线6、多条第二导线7及多个导电连接体8。盖板2为供用户触碰的表层结构,其可采用玻璃等硬质基板或是可挠式基板,不以特定型态为限。第一触控电极3、第二触控电极4设置于盖板2上,并分别沿不同方向交错分布,其可采用氧化铟锡(ITO)、氧化铝锌(AZO)、氧化锌(ZnO)、氧化锡锑(ATO)、二氧化锡(Sn02)、氧化铟(In203)等透明导电材料或者是奈米银、奈米铜、奈米碳管、金属网格等导电材质制作,而在使用者触碰盖板2时,由该处的电容值变化产生对应的触控讯号。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3、第二触控电极4虽是以长条状为例示意,但其具体的形状、数量、尺寸、间距可视需要而设定,不以特定型态为限。此外,关于第一触控电极3、第二触控电极4的配置型态,可以如图1般设置为单面透明导电薄膜式的结构,此时触控装置I在第一触控电极3、第二触控电极4的交界处还包含图中未绘制的绝缘层、连接线路等构造。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3、第二触控电极4除了以单面透明导电薄膜的态样实施,还可以藉由双面透明导电薄膜的结构实施,而不以特定实施方式为限。遮蔽层5设置于盖板2的外围区域,并覆盖第一触控电极3、第二触控电极4的部分,其可采用有色光阻、有色油墨等材质制作为单层或多层膜结构,以提供外观装饰及遮蔽第一导线6、第二导线7的效果。第一导线6、第二导线7各设置于遮蔽层5上,其与第一触控电极3、第二触控电极4部分垂直重迭,并与第一触控电极3、第二触控电极4分别位于遮蔽层5的两相反侧,可将第一触控电极3、第二触控电极4产生的触控感应讯号传导于外。关于第一导线6、第二导线7的材质,其可由导电金属藉由镀膜、图案化技术制作,或由导电银浆等材质藉由网印技术制作,而不以特定实施方式为限。导电连接体8相互间隔地穿设于遮蔽层5中,且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触控电极3与第一导线6之间,以及第二触控电极4与第二导线7之间(图2、图3以其中一组第一触控电极3与第一导线6之间的连接为例说明),以提供第一触控电极3与第一导线6之间,以及第二触控电极4与第二导线7之间的电性连接功能。于材质选用,导电连接体8可使用导电碳胶等材质制作,或与第一导线6、第二导线7同样采用银浆、金属等材质。若第一导线6、第二导线7、导电连接体8采用相同材质,则三者能在同一道制程步骤中同时制作,而形成一体式结构。进一步来说,本实施例中,各个导电连接体8的宽度W系配置为介于0.005毫米至0.05毫米之间,而且导电连接体8是以圆柱形的方式实施,因此该宽度W即为圆柱截面的直径。但在不同的实施态样中,导电连接体8的截面形状还可以是矩形、多边形等多种形态,不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盖板:至少一触控电极,设置于该盖板,并沿一特定方向延伸;一遮蔽层,设置于该盖板的外围区域,并覆盖部分的该触控电极;至少一导线,设置于该遮蔽层,并与该触控电极分别位于该遮蔽层的两相反侧;及多个导电连接体,相互间隔地穿设于该遮蔽层中,且两端分别连接于该触控电极及该导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铁飞陈永山谢拯民李宪荣
申请(专利权)人:长鸿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