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及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2565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3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与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围绕显示区,此外,所述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一金属层、有机层、第二金属层与导电层,第一金属层设置在第一基板上,有机层设置在第一金属层上,有机层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金属层设置在有机层上,并且第二金属层部分覆盖有机层,导电层设置在第二金属层上,并且导电层通过第一通孔与第一金属层接触。其中,有机层上还设置有凹槽,第二金属层部分嵌入在凹槽内,凹槽的高度小于第一通孔的高度,凹槽与第一通孔均设置在非显示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与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信号间干扰小,且易实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及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液晶显示面板逐渐向带有触控功能的一体化液晶显示面板发展。现在主流的一体化液晶显示面板分为内嵌式(In-cell)与外嵌式(On-cell),其中,内嵌式即是将触控电极制作在阵列基板内部。与传统的液晶显示面板相比,内嵌式触控液晶显示面板上除了数据线(data)与扫描线(gate)之外,还增加了用于产生触控功能的触控电极Tx/Rx,因此,为了降低触控电极Tx/Rx的负载,避免触控电极Tx/Rx的信号与显示面板的显示信号发生干扰,通常会在触控电极Tx/Rx与显示信号之间增加有机层。具体地,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的内嵌式触控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内嵌式触控液晶显示面板在玻璃基板10上制作第一金属层11,第一金属层11上设置有绝缘层12、绝缘层12上设置有有机层13,触控电极层14采用金属制作在有机层13上,由于触控电极层14上的信号需要通过第一金属层11导入至控制触控电极层14的触控芯片(图中未示出)中,因此需要将有机层13开洞将触控电极层14上的信号通过导电薄膜15桥接至第一金属层11。但是,由于有机层13厚度通常比较厚,洞口界面坡度较陡,导电薄膜15在爬坡处很容易发生断裂进而导致触控电极层14的信号无法桥接至第一金属层11。目前,现有技术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种方式是降低有机层13的厚度或者不使用有机层13,但是此种做法将直接增大触控电极层14的信号与显示信号之间的干扰,进而影响触控液晶显示面板的灵敏度;第二种方式是触控电极层14直接跨过有机层13的边缘与第一金属层11连接,并且有机层13采用由中间至两边厚度渐变的方式制作,边缘处的有机层13厚度在触控电极层14与第一金属层11连接的时候不会造成爬坡断裂,但是此种方式受到触控液晶显示面板的尺寸限制,不易实施。因此,有必要提供改进的技术方案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信号间干扰小,且易实施。具体地,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所述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与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围绕所述显示区,此外,所述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一金属层、有机层、第二金属层以及导电层,所述第一金属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有机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层上,所述有机层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金属层设置在所述有机层上,并且所述第二金属层部分覆盖所述有机层,所述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二金属层上,并且所述导电层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金属层接触。其中,所述有机层上还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金属层部分嵌入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高度,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通孔均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进一步地,所述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有机层之间,所述绝缘层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贯通。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底部与所述绝缘层的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小于I微米。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板为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侦测电极与感测电极,所述侦测电极与所述感测电极设置在同一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金属层仅包括侦测电极。进一步地,所述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感测电极。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基板为彩色滤光片基板。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所述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本技术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与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通过在有机层上设置凹槽,使得当导电层在第一通孔的爬坡位置发生断裂导致第二金属层上的信号无法导入至第一金属层时,可在凹槽处进行激光修复,进而使得凹槽处的第二金属层与第一金属层接触,从而将第二金属层上的信号导入第一金属层,并且第二金属层上的信号与第一金属层上的信号不会产生干扰,实施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内嵌式触控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及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方法、步骤、结构、特征及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请参考图2,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20包括第一基板201、第一金属层202、有机层203、第二金属层204以及导电层205。其中,第一基板201、第一金属层202、有机层203、第二金属层204以及导电层205依次层叠设置,也就是说,第一金属层202设置在第一基板201上,有机层203设置在第一金属层202上,第二金属层204设置在有机层203上,并且第二金属层204部分覆盖有机层203,导电层205设置在第二金属层204上。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20包括显示区(图中未示出)与非显示区(图中未示出),非显示区围绕显示区,并且在显示区内第一金属层202作为栅极金属层和扫描线,可接收栅极信号以控制晶体管开关元件的栅极,在非显示区内第一金属层202为桥接线,主要将第二金属层204上的信号通过第一金属层202导入触控集成芯片(图中未示出)。但是,为了避免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20的显示区的第一金属层202上的信号与第二金属层204上的信号发生干扰,因此,第一金属层202与第二金属层204之间设置有有机层203。然而,有机层203的存在导致了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20的非显示区的第二金属层204无法将信号导入至第一金属层202,因此,内嵌式触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所述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与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围绕所述显示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有机层,所述有机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层上,所述有机层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设置在所述有机层上,并且所述第二金属层部分覆盖所述有机层;以及导电层,所述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二金属层上,并且所述导电层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金属层接触;其中,所述有机层上还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金属层部分嵌入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高度,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通孔均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德镇郑会龙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