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打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2501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3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节的打眼器,其包括打眼器框架、固定设置在打眼器框架上一个以上的打眼锥以及套装在打眼器框架上的用于确定行距的划行距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多个打眼锥通过安装缝固定设置在条框板上,依据眼距标尺确定打眼锥的间距从而确定眼孔的间距,通过眼深标尺和两个板螺母的调整可以设定眼孔的深度,这样试验田的株距就会很准确,眼孔的深度和间距可以精确到厘米,增加种植的精度保证植株的相对间距,从而获得准确的试验数据,在结合划行距板精确行间距,进一步保证种植的精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试验田农具,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的打眼器
技术介绍
随着耕地的日益减少,现代化农业高效率种植越来越是新的增长点,随着杂交育种的不断深入,对高效种植的探索就日益凸显,怎样结合新的种植方法来将新品种的优势发挥到最大,越来越多的农业专家深入试验田进行科研种植。试验田在播种小麦、玉米、棉花等都需要精准的打眼,要求眼距、行距和深度都要准确,试验田多是小地块,人工作业,而现在的现代化农业都是机械化的大田设备,没有针对试验田小规模的打眼设备,而且研发成本和装备成本太高,大机械对翻耕后的土地还会有影响,原有的工具过于简单,不能满足高精度的种植研究,因此诸多因素导致试验田的数据不够精准,没有一种符合试验田人工操作的精准的手工打眼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调行距、株距、深度的打眼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种可调节的打眼器,其包括打眼器框架、固定设置在打眼器框架上一个以上的打眼锥以及套装在打眼器框架上的用于确定行距的划行距板;所述打眼器框架包括:顶部的握杆、底部的条框板以及固定连接握杆和条框板的连杆,所述条框板设置有安装缝,所述打眼锥通过安装缝固定设置在打眼器框架上,所述安装缝一侧的条框板上设置有沿安装缝设置的眼距标尺;所述打眼锥包括:下侧的锥头、与锥头顶部连接且穿过安装缝的锥头螺杆以及用于固定锥头螺杆的两个板螺母,两个所述板螺母设置在锥头螺杆上且一个位于条框板上侧,另一个位于条框板下侧;所述板螺母大于安装缝的宽度,所述锥头螺杆设置有眼深标尺,所述眼深标尺的起点为锥头的底端点。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划行距板包括:矩形的框环、设置在框环一侧的条孔板以及通过两个条螺母固定在条孔板上的划行片,所述条孔板设置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一侧的条孔板上设置有行距刻度尺,所述刻度尺的起点与锥头的底端点位于同一个竖直平面,所述划行距板通过框环套装在条框板的一端。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划行片底端设置有划行底片,所述划行底片与条框板平行。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条框板两端分别套装有划行距板。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锥头通过螺纹与锥头螺杆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多个打眼锥通过安装缝固定设置在条框板上,依据眼距标尺确定打眼锥的间距从而确定眼孔的间距,通过眼深标尺和两个板螺母的调整可以设定眼孔的深度,这样试验田的株距就会很准确,眼孔的深度和间距可以精确到厘米,增加种植的精度保证植株的相对间距,从而获得准确的试验数据,再结合划行距板精确行间距,进一步保证种植的精确。行距的确定以行距刻度尺为依据来精准确定,在进行前一行的打眼时划行片会在土壤表面留下划痕为下一次打眼划定准确的位置,而且可以通过螺母和调节孔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调节增加整个装置的适用性。两端的划行板可以给两侧的操作人员均给出指示,方便操作人员使用,加快打眼速度,使用方便。由于播种的种子种类不同,孔眼的大小要求不同,当需要小孔眼时更换直径小的锥头,需要大孔眼时更换大的锥头,有套种间作时可以依据孔眼大小排列依次更换对应的锥头,方便使用,增加设备的适用性,而且操作方便。【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打眼器框架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打眼锥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框环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划行距板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11握杆、12条框板、13连杆、14安装缝、15眼距标尺、21锥头、22锥头螺杆、23板螺母、24眼深标尺、31框环、32条孔板、33划行片、331划行底片、34调节孔、35行距刻度尺、36条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的叙述。如附图1、2、3和4所示,一种可调节的打眼器,其包括打眼器框架、固定设置在打眼器框架上一个以上的打眼锥以及套装在打眼器框架上的用于确定行距的划行距板;所述打眼器框架包括:顶部的握杆11、底部的条框板12以及固定连接握杆11和条框板12的连杆13,所述条框板12设置有安装缝14,所述打眼锥通过安装缝14固定设置在打眼器框架上,所述安装缝14一侧的条框板12上设置有沿安装缝14设置的眼距标尺15;所述打眼锥包括:下侧的锥头21、与锥头21顶部连接且穿过安装缝14的锥头螺杆22以及用于固定锥头螺杆22的两个板螺母23,两个所述板螺母23设置在锥头螺杆22上且一个位于条框板12上侧,另一个位于条框板12下侧;所述板螺母23大于安装缝14的宽度,所述锥头螺杆22设置有眼深标尺24,所述眼深标尺24的起点为锥头21的底端点;所述划行距板包括:矩形的框环31、设置在框环31—侧的条孔板32以及通过两个条螺母36固定在条孔板32上的划行片33,所述条孔板32设置有调节孔34,所述调节孔34—侧的条孔板32上设置有行距刻度尺35,所述刻度尺35的起点与锥头21的底端点位于同一个竖直平面,所述划行距板通过框环31套装在条框板12的一端;所述划行片33底端设置有划行底片331,所述划行底片331与条框板12平行;所述条框板12两端分别套装有划行距板;所述锥头21通过螺纹与锥头螺杆22固定连接。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在使用时,根据需要播种的品种种类和试验基础数据的要求,借助眼距标尺15固定打眼锥,根据间距确定打眼锥的位置,根据眼孔的深度调整锥头螺杆22与条框板12的相对位置;然后旋紧所有的板螺母23将锥头螺杆22固定,从而固定锥头21的位置,再根据行距借助行距刻度尺35确定划行片33的位置再旋紧条螺母36进行固定,整个工具设置完成后,两名人员各执握杆11 一端,就可以使用了,在进行第一个打孔动作时,锥头21扎入土壤内,同时划行底片331也进入土壤标记出下一次打孔的位置,依次动作进行操作。条框板12上的安装缝14可以是不连续的缝隙,如图1所述,眼距标尺15延安装缝14设置,两个板螺母23将锥头螺杆22固定在安装缝14上,框环31直接套装在条框板12上划行片朝向工作的前进方向,通过螺母和调节孔34调整划行片33的位置,划行底片331与条框板12平行设置,这样可以使划痕更明显。附图中没有给出组装图,因为工具很大给出组装图细节过于紧密因此省略,但是不影响整个装置的理解。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并非本技术可行实施的穷举。对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对其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应当被认为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可调节的打眼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打眼器框架、固定设置在打眼器框架上一个以上的打眼锥以及套装在打眼器框架上的用于确定行距的划行距板; 所述打眼器框架包括:顶部的握杆(11)、底部的条框板(12)以及固定连接握杆(11)和条框板(12)的连杆(13),所述条框板(12)设置有安装缝(14),所述打眼锥通过安装缝(14)固定设置在打眼器框架上,所述安装缝(14) 一侧的条框板(12)上设置有沿安装缝(14)设置的眼距标尺(15); 所述打眼锥包括:下侧的锥头(21)、与锥头(21)顶部连接且穿过安装缝(14)的锥头螺杆(22)以及用于固定锥头螺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节的打眼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打眼器框架、固定设置在打眼器框架上一个以上的打眼锥以及套装在打眼器框架上的用于确定行距的划行距板;所述打眼器框架包括:顶部的握杆(11)、底部的条框板(12)以及固定连接握杆(11)和条框板(12)的连杆(13),所述条框板(12)设置有安装缝(14),所述打眼锥通过安装缝(14)固定设置在打眼器框架上,所述安装缝(14)一侧的条框板(12)上设置有沿安装缝(14)设置的眼距标尺(15);所述打眼锥包括:下侧的锥头(21)、与锥头(21)顶部连接且穿过安装缝(14)的锥头螺杆(22)以及用于固定锥头螺杆(22)的两个板螺母(23),两个所述板螺母(23)设置在锥头螺杆(22)上且一个位于条框板(12)上侧,另一个位于条框板(12)下侧;所述板螺母(23)大于安装缝(14)的宽度,所述锥头螺杆(22)设置有眼深标尺(24),所述眼深标尺(24)的起点为锥头(21)的底端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晓艺丁民伟史占良郭进考赵璇韩然魏建伟赵彦坤李彩华高振贤王秀堂李辉利单子龙贾丹胡龙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