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式电梯的升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24180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3 0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箱式电梯的升降机构,包括轿厢及轿厢两侧与电梯井内竖直布置的轨道构成配合,驱动机构驱动轿厢沿着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所述轿厢与轨道相邻的一侧面设置有直线导向部与轨道构成竖直方向的直线导向配合,该直线导向部位于轿厢的两侧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电梯的轿厢上设置的直线导向部与轨道构成的直线导向配合,避免由于轿厢的磨损与轨道存在的间隙,而使得轿厢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出现的晃动现象,进而消除电梯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的安全故障,提高电梯实际的使用寿命,将直线导向部沿着轿厢的两侧的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确保轿厢与轨道配合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梯
,特别涉及一种箱式电梯的升降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高层建筑的商场、住宅、写字楼广泛应用轿厢式电梯,该种电梯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轿厢式电梯设置在高层建筑预留的电梯井内,电梯井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轨道框架,电梯的轿厢外箱壁上设置在导轨上,电梯井的轨道框架最高端上设置有驱动电机,电梯的轿厢下方设置的滑轮,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滑轮,两滑轮之间通过钢丝连接,电机转动从而驱动轿厢沿着轨道上下移动,在高层建筑物的每一楼层的出口位置处停止,从而将乘客运送至指定的楼层。现有的轿厢沿着轿厢上下滑动的过程中,轿厢磨损交严重,这样轿厢与轨道配合的间隙越来越大,轿厢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进场会出现晃动的现象,一方面严重影响乘客坐乘的舒适性,另一方面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式电梯的升降机构,能够确保轿厢与轨道配合的稳定性,避免电梯存在的摇晃现象及安全隐患。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箱式电梯的升降机构,包括轿厢,所述轿厢两侧与电梯井内竖直布置的轨道构成配合,驱动机构驱动轿厢沿着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所述轿厢与轨道相邻的一侧面设置有直线导向部与轨道构成竖直方向的直线导向配合,该直线导向部位于轿厢的两侧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多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存在的技术效果为:电梯的轿厢上设置的直线导向部与轨道构成的直线导向配合,避免由于轿厢的的磨损与轨道存在的间隙,而使得轿厢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出现的晃动现象,进而消除电梯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的安全故障,提高电梯实际的使用寿命,将直线导向部沿着轿厢的两侧的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确保轿厢与轨道配合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电梯处在电梯井内框架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电梯的结构示意图;图3至图6是直线导向部各部件装配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种箱式电梯的升降机构,包括轿厢1,所述轿厢1两侧与电梯井内竖直布置的轨道20构成配合,驱动机构驱动轿厢10沿着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所述轿厢10与轨道20相邻的一侧面设置有直线导向部30与轨道20构成竖直方向的直线导向配合,该直线导向部30位于轿厢10的两侧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结合图2和图3至图6,摒弃现有技术中的轿厢10与架体A上轨道20的直接配合,利用设置在轿厢10两侧的直线导向部30与轨道20构成直线导向配合,进而电梯的轿厢10能够于直线导向部30上作直线的上下移动,进而避免由于配合间隙而导致电梯轿厢10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而出现的晃动现象,减少乘客的乘坐的不适感,而且还可进一步消除电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电梯实际的使用寿命,将直线导向部30沿着轿厢10的两侧的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确保轿厢10与轨道20配合的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直线导向部30临近轿厢10两侧的上端及下端设置。设置四个直线导向部30与轨道20构成卡接式的直线导向配合,进而可确保将轿厢10与轨道20配合的牢靠度,进一步避免轿厢10出现的晃动现象。所述轿厢10的两侧设置有竖梁11,竖梁11的上端设置有横梁12,所述横梁12长度方向水平且向轿厢10的两侧方向延伸,所述直线导向部30位于其两延伸端。将竖梁11固定在轿厢10的两侧,在竖梁11的上端设置横梁12,从而可将直线导向部30固定在横梁12上,同样地,轿厢10下方的直线导向部30也采用该种方式固定。具体地,所述直线导向部30包括与横梁12固定的支架31,所述支架31的延伸端设置有由耐磨材料制成的卡槽32,所述轨道20设置在卡槽32的开口内,卡槽32的槽宽与轨道20的厚度吻合。采用卡槽32与轨道20构成的卡接配合,进而确保直线导向部30与配合的牢靠度。所述支架31呈一槽型板状,槽型板槽长方向竖直且槽壁呈收口状布置,支架31槽底的外壁面延伸有与横梁12上梁面固定的安装支板,所述卡槽32设置在支架31的槽口位置处,支架31上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栓311,第一调节螺栓311与支架31构成螺纹配合且杆端与卡槽32的外壁面抵靠,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旋拧第一调节螺栓311,进而调节卡槽32配合的间隙,已达到卡槽32与轨道20配合的牢靠度。支架31的槽型区域内设置有磁铁33,所述磁铁33吸附在卡槽32的外壁上。利用磁铁33的磁性,使得卡槽32在与轨道20配合时产生一定的吸附力,从而使得轿厢10在停止的过程中与轨道20存在一定的固定作用,避免轿厢10在楼层停止时而产生的晃动现象。所述支架31的两槽壁上各设置有护板34,所述护板34呈槽型板状,两护板34的槽口相对槽长方向水平,两护板34卡置在支架31的两槽壁上,护板上设置有第二调节螺栓341,第二调节螺栓341分别穿过护板34及支架31的槽壁且构成螺纹配合,第二调节螺栓341的杆端与与卡槽32的外壁面抵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利用第二调节螺栓341的调节作用,进而使得第二调节螺栓341的端部抵靠在卡槽32的槽壁上,进而调节卡槽32的两槽壁的宽度,从而调节卡槽32与轨道20配合的紧密度。为避免灰尘等杂质进而卡槽32内,所述的支架31的上端槽口位置处还设置有挡板35,挡板35上还设置有第三调节螺栓351,第三调节螺栓351与挡板35构成螺纹配合且杆端抵靠在护板34的上槽壁的外表面。利用第三调节螺栓351的调节作用,进而将护板34紧紧的固定在支架31上。所述的驱动机构为设置在电梯井上端的卷扬电机40,所述轿厢10的下端设置有带轮13,卷扬电机40上设置有绳50设置在带轮13上,绳子的端部固定在电梯井的最上端。【主权项】1.一种箱式电梯的升降机构,包括轿厢(10),所述轿厢(1)两侧与电梯井内竖直布置的轨道(20)构成配合,驱动机构驱动轿厢(10)沿着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10)与轨道(20)相邻的一侧面设置有直线导向部(30)与轨道(20)构成竖直方向的直线导向配合,该直线导向部(30)位于轿厢(10)的两侧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多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式电梯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导向部(30)临近轿厢(10)两侧的上端及下端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式电梯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10)的两侧设置有竖梁(11),竖梁(11)的上端设置有横梁(12),所述横梁(12)长度方向水平且向轿厢(10)的两侧方向延伸,所述直线导向部(30)位于其两延伸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箱式电梯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导向部(30)包括与横梁(12)固定的支架(31),所述支架(31)的延伸端设置有由耐磨材料制成的卡槽(32),所述轨道(20)设置在卡槽(32)的开口内,卡槽(32)的槽宽与轨道(20)的厚度吻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箱式电梯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1)呈一槽型板状,槽型板槽长方向竖直且槽壁呈收口状布置,支架(31)槽底的外壁面延伸有与横梁(12)上梁面固定的安装支板,所述卡槽(32)设置在支架(31)的槽口位置处,支架(31)上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栓(311),第一调节螺栓(311)与支架(31)构成螺纹配合且杆端与卡槽(32)的外壁面抵靠,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箱式电梯的升降机构,包括轿厢(10),所述轿厢(10)两侧与电梯井内竖直布置的轨道(20)构成配合,驱动机构驱动轿厢(10)沿着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10)与轨道(20)相邻的一侧面设置有直线导向部(30)与轨道(20)构成竖直方向的直线导向配合,该直线导向部(30)位于轿厢(10)的两侧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多个。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明肖义豪贺文静曹动学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迅立达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