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具吸引力的钓鱼鱼饵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204099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1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极具吸引力的钓鱼鱼饵及其制备方法,该鱼饵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柠檬草15-17、百里香12-14、山萘叶7-9、黄豆粕140-150、糙米粉32-35、鸡汁4-5、虾仁7-8、紫菜3-4、花生酱1-2、牛血粉18-21、白芝麻粉12-15、绿豆渣31-35、乳酸菌菌种0.1-0.2、桑叶13-15、浮萍17-19、食盐0.4-0.6、螺蛳肉4-5、茭白1-2、胡椒油1.2-1.5、猪骨提取物1-2、羧甲基淀粉1-2。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诱鱼、钓鱼的作用特点,鱼饵湿软适口,营养多样,香味持久,能在短时间内使鱼群聚集起来,并且具有较强的抗击水流能力,制作原料天然环保,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饵料
,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鱼饵,是垂钓时引诱鱼类上钩的食物,最初的鱼饵多为蚯蚓或饲料调和的面团,以及其他一些鱼类喜食的食物。广义上讲,凡可以挂在鱼钩上的东西皆可以作为鱼饵。根据诱鱼原理,鱼饵可分为真饵和假饵。所谓真饵,是鱼类可以食用的动、植物性饵料的通称,主要通过引起鱼的食欲诱鱼。假饵也称模拟钓饵或拟饵,是以塑料、金属或其它材料制成的类似小鱼、虾和虫类的小器件。垂钓时,通过钓手的操作,使之在水中类似天然活物,诱使凶猛的鱼类上钩。根据鱼饵的性质,鱼饵可分为植物性鱼饵、动物性鱼饵、动植物混合性鱼饵。后两种饵料,我们习惯地称之为腥饵或荤饵。无论是钓鱼比赛或平时钓鱼,鱼饵总归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影响钓鱼率的主要因素有鱼饵的软硬、轻重、大小、松散度、适口性等。传统的以植物性的小米、大米、面团等原料以及以动物性的蚯蚓、小虾等原料制成的鱼饵,由于其配方组分缺乏多样性,适口性欠佳,口感也不好,加之对鱼的吸引力不够,在诱钓鱼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并且这些鱼饵加工的科技水平较低,稳定性也不好,入水后饵料容易被水打散,释香也不稳定,通常入水一段时间后就对鱼失去了诱食作用,这也不利于鱼儿的聚集和上钩。由于这些缺点的存在,因此需要开发出科技含量更高、适口性更好、诱食力更强、稳定性更好的鱼饵,彻底提高鱼的诱捕和垂钓效果,解放人工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极具吸引力的钓鱼鱼饵,该鱼饵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柠檬草15-17、百里香12-14、山萘叶7-9、黄豆柏140-150、糙米粉32-35、鸡汁4-5、虾仁7-8、紫菜3-4、花生酱1-2、牛血粉18-21、白芝麻粉12-15、绿豆渣31-35、乳酸菌菌种0.1-0.2、桑叶13-15、浮萍17-19、食盐0.4-0.6,螺蛳肉4-5、茭白1-2、胡椒油1.2-1.5、猪骨提取物I_2、羧甲基淀粉I_2。所述的极具吸引力的钓鱼鱼饵,其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柠檬草、百里香、山萘叶加水煎煮并打碎成浆,然后加入到黄豆柏、糙米粉中混合均匀,再放入蒸汽锅炉中蒸20-25分钟,取出,加入鸡汁拌匀,密封贮藏2-3天取出; (2)将虾仁、紫菜切碎煎煮炖汤,放入花生酱进行调味,再将牛血粉放入汤中搅拌均匀,小火熬煮,待熬至黏稠状时取出,烘干粉碎; (3 )将步骤(I)、( 2)的物料与白芝麻粉、绿豆渣进行混合,调节含水量为50-55%,再加入乳酸菌菌种搅拌均匀,密封起来,发酵70-75小时; (4)将桑叶、浮萍粉碎混合,放入到蒸汽锅炉中蒸10-15分钟取出,加入食盐拌匀,腌制5-8小时; (5)将螺蛳肉、茭白剁碎,放入锅中,加胡椒油炒熟,再加入适量水进行炖煮,烧制成汤; (6)将余下原料与步骤(3)、(4)的物料进行混合,再将步骤(5)的汤汁加入拌匀,送入到制粒机中制成湿颗粒,95-110°C灭菌20-30分钟后包装。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 1、本专利技术采用黄豆柏、糙米粉、虾仁、牛血粉、绿豆渣等和浮萍、猪骨提取物等相结合使得本专利技术的饵料具有丰富的营养和持久的香味,其中,柠檬草、百里香、山萘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与黄豆柏、糙米粉等相互配合,不仅能引诱鱼类吞食鱼饵,还能提高鱼类的上钩几率,黄豆柏、糙米粉通过蒸汽处理,使得原料内的蛋白质、淀粉发生分子结构的改变,再通过鸡汁贮藏,适口性和消化率均得到提高,同时还能产生风味类物质,乳酸菌菌种的发酵处理能使各原料进一步分解和转化,增加原料的柔软度,提高入口适口性,牛血粉经熬制后加入配合发酵,不仅能改变发酵产品的口感风味,提高鱼饵品质,还能增强本专利技术对鱼类的诱食力,提高聚集数量,羧甲基淀粉等能增加本专利技术在水中的稳定性,使得鱼饵不易被水打散和消蚀,延长诱鱼时间,增强诱鱼效果,鱼饵制成湿颗粒则更能提高鱼的采食兴趣,提高垂钓效率。2、本专利技术具有集鱼、诱鱼、钓鱼的作用特点,鱼饵湿软适口,营养多样,香味持久,能在短时间内使鱼群聚集起来,并且具有较强的抗击水流能力,可在流动水域和静止水域垂钓使用,制作原料天然环保,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破坏,使用过程环保卫生。【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种极具吸引力的钓鱼鱼饵,该鱼饵包含以下重量份(千克)的组分:柠檬草15、百里香12、山萘叶7、黄豆柏140、糙米粉32、鸡汁4、虾仁7、紫菜3、花生酱1、牛血粉18、白芝麻粉12、绿豆渣31、乳酸菌菌种0.1、桑叶13、浮萍17、食盐0.4、螺蛳肉4、茭白1、胡椒油1.2、猪骨提取物1、羧甲基淀粉I。所述的极具吸引力的钓鱼鱼饵,其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柠檬草、百里香、山萘叶加水煎煮并打碎成浆,然后加入到黄豆柏、糙米粉中混合均匀,再放入蒸汽锅炉中蒸20分钟,取出,加入鸡汁拌匀,密封贮藏2天取出; (2)将虾仁、紫菜切碎煎煮炖汤,放入花生酱进行调味,再将牛血粉放入汤中搅拌均匀,小火熬煮,待熬至黏稠状时取出,烘干粉碎; (3)将步骤(1)、(2)的物料与白芝麻粉、绿豆渣进行混合,调节含水量为50%,再加入乳酸菌菌种搅拌均匀,密封起来,发酵70小时; (4)将桑叶、浮萍粉碎混合,放入到蒸汽锅炉中蒸10分钟取出,加入食盐拌匀,腌制5小时; (5)将螺蛳肉、茭白剁碎,放入锅中,加胡椒油炒熟,再加入适量水进行炖煮,烧制成汤; (6)将余下原料与步骤(3)、(4)的物料进行混合,再将步骤(5)的汤汁加入拌匀,送入到制粒机中制成湿颗粒,95 °C灭菌20分钟后包装。使用本专利技术鱼饵与普通鱼饵分别对500尾鱼进行垂钓,试验结果表明,鱼对本专利技术鱼饵的平均咬食次数是45.24次/分钟,对普通鱼饵的平均咬食次数是3.12次/分钟,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能提高鱼的饮食兴趣,缩短引诱时间,提高垂钓效率。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主权项】1.一种极具吸引力的钓鱼鱼饵,其特征在于,该鱼饵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柠檬草15-17、百里香12-14、山萘叶7-9、黄豆柏140-150、糙米粉32-35、鸡汁4-5、虾仁7-8、紫菜3-4、花生酱1-2、牛血粉18-21、白芝麻粉12-15、绿豆渣31-35、乳酸菌菌种0.1-0.2、桑叶13-15、浮萍17-19、食盐0.4-0.6、螺蛳肉4_5、茭白1_2、胡椒油1.2_1.5、猪骨提取物1_2、羧甲基淀粉1_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具吸引力的钓鱼鱼饵,其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柠檬草、百里香、山萘叶加水煎煮并打碎成浆,然后加入到黄豆柏、糙米粉中混合均匀,再放入蒸汽锅炉中蒸20-25分钟,取出,加入鸡汁拌匀,密封贮藏2-3天取出; (2)将虾仁、紫菜切碎煎煮炖汤,放入花生酱进行调味,再将牛血粉放入汤中搅拌均匀,小火熬煮,待熬至黏稠状时取出,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极具吸引力的钓鱼鱼饵,其特征在于,该鱼饵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柠檬草15‑17、百里香12‑14、山萘叶7‑9、黄豆粕140‑150、糙米粉32‑35、鸡汁4‑5、虾仁7‑8、紫菜3‑4、花生酱1‑2、牛血粉18‑21、白芝麻粉12‑15、绿豆渣31‑35、乳酸菌菌种0.1‑0.2、桑叶13‑15、浮萍17‑19、食盐0.4‑0.6、螺蛳肉4‑5、茭白1‑2、胡椒油1.2‑1.5、猪骨提取物1‑2、羧甲基淀粉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允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三分钟钓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