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宏伟专利>正文

一种能在室内或室外骑行的健身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02773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1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在室内或室外骑行的健身自行车,后行走轮上设置有从动齿轮,车架中部设置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通过驱动链条相连接,驱动齿轮中部设置有一转轴,转轴的两端分别端铰接有对应踏板,对应踏板底部设置有相应连接杆,相应连接杆前端铰接有对应扶手连杆,对应扶手连杆上端铰接在相应横杆上,对应扶手连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竖直式扶手;车架前部设置有两个前行走轮,两个前行走轮通过重心倾斜式转向机构与车架相连接。通过手脚并用才能驱动自行车运行,使用户锻炼的更全面;实现了室外骑行与室内骑行方式的切换,方便了用户使用,通过一辆自行车实现了室内骑行与室外骑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在室内或室外骑行的健身自行车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许多疾病开始困扰人们的生活。目前,由于缺少体育锻炼,亚健康病人越来越多,虽然有一些康复和放松的辅助练习器械,但对于提高人体下肢灵活性性和力量的器械还比较少。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出现了大量的健身自行车,目前,公知的健身自行车主要是由八个部分构成:车架、车把、主动轮、从动轮、车轮、链条、脚蹬和车座。当人蹬脚蹬时能够转动主动轮,主动轮通过链条带动从动轮,从动轮再带动车轮转动。利用上面过程从而将人的能量转化为自行车车轮的动能,进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健身自行车均为固定式自行车,也就是将现有的自信车固定在室内进行骑行进而实现锻炼身体的目的,主要锻炼下肢力量,不能实现上下肢均衡锻炼的目的,健身自行车也不能用于户外骑行,需要单独配置专用的健身自行车,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的一种能在室内或室外骑行的健身自行车,在保证健身效果的前提下,既能在室外骑行,又能在室内骑行,同时锻炼上下肢力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能在室内或室外骑行的健身自行车,其包括车架,车架后方设置有后行走轮,其中,后行走轮上设置有从动齿轮,车架中部设置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通过驱动链条相连接,驱动齿轮中部设置有一转轴,转轴的一端铰接有第一踏板,第一踏板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前端铰接有第一扶手连杆,第一扶手连杆上端铰接在车架之第一横杆上,第一扶手连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竖直式扶手;转轴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踏板,第二踏板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前端铰接有第二扶手连杆,第二扶手连杆上端铰接在车架之第二横杆上,第二扶手连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竖直式扶手;车架前部设置有两个前行走轮,两个前行走轮通过重心倾斜式转向机构与车架相连接。所述的健身自行车,其中,上述两个前行走轮配置有能拆卸的固定架,后行走轮配置有能拆卸的阻尼机构,阻尼机构包括阻尼支架,阻尼支架后方设置有阻尼器,阻尼器与阻尼支架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后行走轮的阻尼空间,阻尼支架用于将后行走轮支撑起来脱离地面,阻尼器外表面与后行走轮外表面相接触。所述的健身自行车,其中,上述两个前行走轮为第一前行走轮与第二前行走轮;重心倾斜式转向机构包括铰接在车架之前杆下端的第一横臂与第二横臂,第一横臂通过第一前轮羊角轴与第一前行走轮相连接,第二横臂通过第二前轮羊角轴与第二前行走轮相连接;第一横臂与第二横臂铰接点上方的前杆上设置有第一球头轴承座与第二球头轴承座,第一球头轴承座内配置有第一球头,第一球头与第一转向拉杆相连接,第一转向拉杆通过第一转向支臂与第一前行走轮的转轴相连接;第二球头轴承座内配置有第二球头,第二球头与第二转向拉杆相连接,第二转向拉杆通过第二转向支臂与第二前行走轮的转轴相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能在室内或室外骑行的健身自行车,采用踏板式驱动方式并配合竖直式扶手,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脚蹬踏对应踏板,同步的用户手部推动或拉动对应竖直式扶手来实现对自行车的驱动,即通过手脚并用才能驱动自行车运行,使用户锻炼的更全面;并且通过相应方式将前行走轮固定,为后行走轮配置阻尼器,又可以将健身自行车固定在室内进行骑行,实现了室外骑行与室内骑行方式的切换,方便了用户使用,通过一辆自行车实现了室内骑行与室外骑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健身自行车室内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健身自行车室外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重心倾斜式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在室内或室外骑行的健身自行车,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在室内或室外骑行的健身自行车,如图1与图2所示的,其包括车架I,车架I后方设置有后行走轮2,其中,后行走轮2上设置有从动齿轮3,车架I中部设置有驱动齿轮4,驱动齿轮4与从动齿轮3通过驱动链条5相连接,当然从动齿轮3可以采用齿轮的方式,进而实现驱动齿轮4与从动齿轮3传动比的变换。驱动齿轮4中部设置有一转轴,转轴的一端铰接有第一踏板31,第一踏板31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杆6,第一连接杆6前端铰接有第一扶手连杆7,第一扶手连杆7上端铰接在车架I之第一横杆8上,第一扶手连杆7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竖直式扶手9,第一扶手连杆7主要起到过渡铰接的作用,使第一踏板31与第一竖直式扶手9联动,进而实现了用户手脚并用才能驱动自行车的目的。转轴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踏板10,第二踏板10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1前端铰接有第二扶手连杆12,第二扶手连杆12上端铰接在车架I之第二横杆13上,第二扶手连杆12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竖直式扶手14;车架I前部设置有两个前行走轮,两个前行走轮通过重心倾斜式转向机构15与车架I相连接。采用后方一个行走轮、前方两个行走轮的倒三角方式,有利于车体稳定,如图2所示的,进行室外骑行时,使用户更流畅的操纵健身自行车进行拐弯。当然通过配置相应部件,如图1所示的,用户就可以将健身自行车固定在室内进行骑行。上述两个前行走轮配置有能拆卸的固定架16,将健身自行车固定,后行走轮2配置有能拆卸的阻尼机构,阻尼机构包括阻尼支架17,阻尼支架17后方设置有阻尼器18,阻尼器18与阻尼支架17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后行走轮2的阻尼空间,阻尼支架17用于将后行走轮2支撑起来脱离地面,使后行走轮2不接触地面,即使后行走轮2转动也不会驱动车体前进或后退,而且阻尼器18外表面与后行走轮2外表面相接触,使后轮悬空,阻尼器18与后行走轮2摩擦产生可调阻力,使之达到健身效果,从而实现了用户在室内骑行时锻炼身体的目的。更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的,上述两个前行走轮为第一前行走轮19与第二前行走轮20;重心倾斜式转向机构包括铰接在车架I之前杆21下端的第一横臂22与第二横臂23,第一横臂22通过第一前轮羊角轴24与第一前行走轮19相连接,第二横臂23通过第二前轮羊角轴25与第二前行走轮20相连接;第一横臂22与第二横臂23铰接点上方的前杆21上设置有第一球头轴承座32与第二球头轴承座33,第一球头轴承座32内配置有第一球头26,第一球头26与第一转向拉杆27相连接,第一转向拉杆27通过第一转向支臂(由于视角原因图中未示出)与第一前行走轮19的转轴相连接;第二球头轴承座33内配置有第二球头29,第二球头29与第二转向拉杆30相连接,第二转向拉杆30通过第二转向支臂28与第二前行走轮20的转轴相连接。随着用户重心的偏移,对应横臂、球头、转向拉杆进行相应的倾斜,实现了车体的拐弯,并且这种转弯方式比较柔和,使用户操作车体转向更方便。当然,以上说明仅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列举上述实施例,应当说明的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显变形形式,均落在本说明书的实质范围之内,理应受到本专利技术的保护。【主权项】1.一种能在室内或室外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在室内或室外骑行的健身自行车,其包括车架,车架后方设置有后行走轮,其特征在于,后行走轮上设置有从动齿轮,车架中部设置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通过驱动链条相连接,驱动齿轮中部设置有一转轴,转轴的一端铰接有第一踏板,第一踏板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前端铰接有第一扶手连杆,第一扶手连杆上端铰接在车架之第一横杆上,第一扶手连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竖直式扶手;转轴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踏板,第二踏板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前端铰接有第二扶手连杆,第二扶手连杆上端铰接在车架之第二横杆上,第二扶手连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竖直式扶手;车架前部设置有两个前行走轮,两个前行走轮通过重心倾斜式转向机构与车架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杨宏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