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光熙专利>正文

防脱离用鱼竿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82749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1 14: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脱离用鱼竿帽,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当将鱼竿固定在鱼竿支架上后,鱼在咬钩时,防止鱼竿被鱼竿支架拉走的防脱离用鱼竿帽。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脱离用鱼竿帽包括:竿体,在圆筒形的内部形成有容纳部,在开放的容纳部的一侧固定有固定部,在鱼竿的把手外周面形成有螺纹以便进行拆装;丝线,一端穿过固定部中央的穿槽并固定在容纳部内部的止动件的外周面,由具有伸缩性的材质而成;小杆,一端连接在丝线另一端,形成为棒状,通过固定部的穿槽移动到容纳部;以及卡止部件,固定在小杆的另一端,在一侧形成有磁铁而通过磁力附着在竿体的固定部的外侧面,并当鱼竿脱离鱼竿支架时,使鱼竿卡止在鱼竿支架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脱离用鱼竿帽,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当将鱼竿固定在鱼竿支架上后,鱼在咬钩时,防止鱼竿在鱼竿支架被拉走的防脱离用鱼竿帽。
技术介绍
通常,垂钓时,尤其淡水垂钓时,一人设置多个鱼竿后进行观察,然后收起钩上鱼的鱼竿来抓鱼。为此,通常在地面固定“V”字形的鱼竿支架后,将鱼竿搁置在该鱼竿支架上。当为出海钓鱼时,到处有岩石,因此可将鱼竿插入在岩石之间进行固定,但是淡水垂钓时,自然石不罕见,因此,需要使用所述“V”字形的鱼竿支架。使用所述鱼竿支架时,在鱼咬钩之前会支撑鱼竿,但鱼碰钩或咬钩时,鱼竿发生晃动,尤其,当大鱼咬钩时,鱼竿会被拉到水里。会发生这种现象是因为一个人同时放下多个鱼竿进行钓鱼,而且只要稍不注意就会丢失鱼竿。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0001)韩国公开技术第20-1999-0036554号(1999年09年27日公开)(专利文献0002)韩国授权专利第10-0554025号(2006年02月14日授权)(专利文献0003)韩国授权技术第20-0174168号(1999年12月27日授权)(专利文献0004)韩国授权技术第20-0446871号(2009年11月27日授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所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鱼竿把手结合有具有卡止部件的盖帽,从而无需另外携带卡止部件也能通过磁铁方便分离来使用卡止部件的防脱离用鱼竿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卡止部件的内部结合有移动感应部,从而在夜晚垂钓时,在鱼被咬钩的状态下,感应鱼竿的移动,并通过扬声器通知的防脱离用鱼竿帽。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各种课题并不局限于以上所提及的课题,尚未提及的其他课题也能通过以下记载被明确理解。为解决所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防脱离用鱼竿帽包括:竿体,在圆筒形的内部形成有容纳部,在开放的容纳部的一侧固定有固定部,在鱼竿的把手外周面形成有螺纹以便进行拆装;丝线,一端穿过固定部中央的穿槽并固定在容纳部内部的止动件的外周面,由具有伸缩性的材质而成;小杆,一端连接在丝线另一端,形成为棒状,通过固定部的穿槽移动到容纳部;以及卡止部件,固定在小杆的另一端,在一侧形成有磁铁而通过磁力附着在竿体的固定部的外侧面,并当鱼竿脱离鱼竿支架时,使鱼竿卡止在鱼竿支架上。所述卡止部件包括:移动感应器,固定在内部的空间部,在规定范围内感应到晃动时被启动;扬声器,与所述移动感应器电连接,当所述移动感应器被启动时,输出蜂鸣声;电池,与所述扬声器电连接,而向所述扬声器供电;以及开关,能够打开(ON)/关闭(OFF)从所述电池供应到所述扬声器的电源。所述开关从所述卡止部件的一侧面向外突出形成有按钮,当所述卡止部件与竿体结合时,所述按钮被按压而电源被开启,当所述卡止部件从所述竿体脱离时,所述按钮回到最初位置而电源被关闭。所述卡止部件包括发光二极管(LED),所述发光二极管沿着外围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并与所述移动感应器电连接,而随着所述移动感应器的动作进行发光。所述卡止部件在设置有所述磁铁的相反侧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在所述内螺纹结合有具有外螺纹的照明灯,所述照明灯在夜晚垂钓时,平时朝向地面照亮而周围暗淡,当鱼咬住所述鱼竿上的鱼饵而移动时,所述鱼竿朝水边移动而所述卡止部件被卡在所述鱼竿支架上,此时,朝向地面照亮的照明灯与地面平行而照亮周围。其他实施例的具体事项被包含在详细说明及图面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防脱离用鱼竿帽具有如下效果。S卩,在鱼竿把手结合有具有卡止部件的盖帽,从而无需另外携带卡止部件也能通过磁铁方便分离。在卡止部件的内部结合有移动感应部,从而在夜晚垂钓时,在鱼被咬钩的状态下,感应鱼竿的移动,并通过扬声器通知的防脱离用鱼竿帽。应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例能够提供尚未具体提供的各种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结合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防脱离用鱼竿帽的鱼竿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将具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防脱离用鱼竿帽的鱼竿设置在鱼竿支架上的状态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防脱离用鱼竿帽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结合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防脱离用鱼竿帽的状态的切开立体图。图5是结合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防脱离用鱼竿帽的状态的正截面图。图6是放大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防脱离用鱼竿帽的卡止部件的截面图。图7是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防脱离用鱼竿帽的卡止部件结合有照明灯的状态的截面图。图8是图7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防脱离用鱼竿帽的使用状态的截面图。附图标记:1:鱼竿支架,2:卡止孔,10:鱼竿,20:把手,30:盖帽,100:竿体,110:容纳部,120:固定部,121:穿槽,200:连接部件,210:止动件,220:丝线,230:小杆,240:支撑片,300:卡止部件,310:磁铁,320:空间部,330:内螺纹,900:照明灯,910:外螺纹【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可明确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特征及达成方法。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可具体实施为其他形态。以上所述实施例用于完善所示内容及用于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传递本专利技术的思想而提供。在图中,层及区域厚度则为了准确性而被放大示出。第一及第二术语可用于说明各种构成要素,但所述构成要素并不局限于所述术语。所述术语仅用于从一个构成要素区分其他构成要素而使用。例如,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第一构成要素可被命名为第二构成要素,第二构成要素也可命名为第一构成要素。在构成要素中,上端、下端、上面、下面或上部、下部等术语用于区分相对位置而使用。例如,为了方便而将图中的上侧定为上部,将图中的下侧定为下部时,实际上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可将上部定为下部,可将下部定为上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说明特定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语句中没有明确指示时,单数体现可包含复数体现。在本专利技术中,“包含”或“具备”等术语仅用于指定说明书中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部分或其组合的存在,并不能事先排除一个以上的其他特征或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部分或其组合的存在或附加可能性。未作指定时,技术或科学术语等所有术语具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通常使用的辞典中定义的术语应理解为与相关技术的语句所具有的含义相同的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未作明确指定时,不能解释为理想或过度形式化的含义。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防脱离用鱼竿帽的优选实施例。图1是结合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防脱离用鱼竿帽的鱼竿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将具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防脱离用鱼竿帽的鱼竿设置在鱼竿支架上的状态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防脱离用鱼竿帽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结合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防脱离用鱼竿帽的状态的切开立体图,图5及图6是结合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防脱离用鱼竿帽的状态的正截面图,图7是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防脱离用鱼竿帽的卡止部件结合有照明灯的状态的截面图,图8是图7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防脱离用鱼竿帽的使用状态的截面图。如图1至图8所示,用于支撑鱼竿10的鱼竿支架I形成为“Y”字形,在下端形成有卡止孔2以卡止卡止部件300,在卡止孔2卡止连接部件200进行支撑。S卩,当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脱离用鱼竿帽,其特征在于,包括:竿体,在圆筒形的内部形成有容纳部,在开放的容纳部的一侧固定有固定部,在鱼竿的把手外周面形成有螺纹以便进行拆装;丝线,一端穿过固定部中央的穿槽并固定在容纳部内部的止动件的外周面,由具有伸缩性的材质而成;小杆,一端连接在丝线另一端,形成为棒状,通过固定部的穿槽移动到容纳部;以及卡止部件,固定在小杆的另一端,在一侧形成有磁铁而通过磁力附着在竿体的固定部的外侧面,并当鱼竿脱离鱼竿支架时,使鱼竿卡止在鱼竿支架上,所述卡止部件包括:移动感应器,固定在内部的空间部,在规定范围内感应到晃动时被启动;扬声器,与所述移动感应器电连接,当所述移动感应器被启动时,输出蜂鸣声;电池,与所述扬声器电连接,而向所述扬声器供电;以及开关,打开/关闭从所述电池供应到所述扬声器的电源,所述开关从所述卡止部件的一侧面向外突出形成有按钮,当所述卡止部件与竿体结合时,所述按钮被按压而电源被开启,当所述卡止部件从所述竿体脱离时,所述按钮回到最初位置而电源被关闭,所述卡止部件包括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沿着外围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并与所述移动感应器电连接,而随着所述移动感应器的动作进行发光,所述卡止部件在设置有所述磁铁的相反侧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在所述内螺纹结合有具有外螺纹的照明灯,所述照明灯在夜晚垂钓时,平时朝向地面照亮而周围暗淡,当鱼咬住所述鱼竿上的鱼饵而移动时,所述鱼竿朝水边移动而所述卡止部件被卡在所述鱼竿支架上,此时,朝向地面照亮的照明灯与地面平行而照亮周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熙
申请(专利权)人:李光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