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成峰专利>正文

袋式除尘装置的自动抖灰方法及新型袋式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6739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0 1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袋式除尘装置的自动抖灰方法及袋式除尘装置,该自动抖灰方法是在集尘区域和进气口上方设置一滤尘布,该滤尘布为柔性可塑性材质的滤尘布,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集尘袋主体中增加一柔性可塑性内滤尘布,利用柔性可塑性滤尘布的自然塌落效果,配合含尘气流的通断结合,由柔性可塑性滤尘布的上下运动来自动完成抖灰功能,使滤尘部恢复透气、过滤功能,无需额外的大型设备和额外的电力驱动,因此设备更加小型化,简单化,成本大幅降低。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袋式除尘装置的进气口内部还设有防止粉尘回流的柔性进气管,能彻底避免粉尘回流泄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与粉尘除尘过滤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袋式除尘装置的自动抖灰方法及新型袋式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袋式除尘过程中,粉尘会逐渐粘附并堆集在滤袋的表层,如不清除,滤袋将完全失去其功能。为了解决上述难题,人们通常主动给滤袋施加一个外力。在外力的作用下,堆集在滤袋表层的粉尘与滤料分离剥落。目前,在袋式除尘领域里,常见的清灰(或称抖灰)方法是,在滤袋里外套一个钢性笼子,除尘时,气流是由滤袋外面到滤袋里面,粉尘被滤袋隔离,在气压的作用下粘附在滤袋的外表面,当粉尘堆集到滤袋不能正常工作时,这时通往滤袋的含尘气流被关闭,滤袋内的喷吹系统启动,喷吹管出来的压缩空气瞬间反向作用给滤袋,滤袋外表面的粉尘被抖落。上述清灰方法虽然也能达到清灰的目的,但其清灰机构繁多复杂庞大,购置与维护成本较高。而另一些广泛的加工过程中,并不具备配置一套上述清灰机构的条件,直接采用简单的滤袋进行除尘过滤,滤袋在没有专业清灰机构的情况下,要么采用体积庞大的滤袋,要么频繁更换滤袋,使得滤袋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极低,无形中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滤尘袋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袋式除尘装置的自动抖灰方法及新型袋式除尘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袋式除尘装置的自动抖灰方法,袋式除尘装置底部为集尘区域,袋式除尘装置中部设进气口,其中:该自动抖灰方法是在集尘区域和进气口上方设置一滤尘布,该滤尘布为柔性可塑性材质的滤尘布,当由进气口向袋式除尘装置内通入含尘气流时,柔性可塑性滤尘布呈向上展开鼓起状态,部分粉尘逐步积聚在柔性可塑性滤尘布内表面,当柔性可塑性滤尘布上的积灰达到一定厚度时,停止向袋式除尘装置中通入气流,柔性可塑性滤尘布在其上积灰以及其自身的重力下自然向下塌落,在塌落过程中,其上的大部分积灰随柔性可塑性滤尘布形态的变动而自然落入下方的集尘区域中;当柔性可塑性滤尘布停止塌落后,恢复向袋式除尘装置中通入气流,柔性可塑性滤尘布再次向上展开鼓起,随着柔性可塑性滤尘布上升的运动产生的形态变动,又有部分积灰再次掉落,如此完成一次抖灰循环。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一种新型袋式除尘装置,该袋式除尘装置包括一集尘袋主体,集尘袋主体的侧部设有进气口,集尘袋主体的底部设有可捆扎的出灰口;其中,在集尘袋主体的进气口的上方位置,沿集尘袋主体的周边袋壁缝合有一柔性可塑性滤尘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在所述柔性可塑性滤尘布的上方、沿集尘袋主体与柔性可塑性滤尘布的缝合边还缝合有一层相对硬质的可定型滤尘布;该可定型滤尘布在含尘气流停止通入袋式除尘装置时,形态可基本不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集尘袋主体为一个采用过滤材料制作的朝下开口的倒置袋体,该倒置袋体中部侧壁设有进气口,在倒置袋体内部、进气口的上方位置,沿倒置袋体的周边内壁缝合有一柔性可塑性滤尘布,且所述柔性可塑性滤尘布的展开面积大于倒置袋体的横截面面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种实施例,袋式除尘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集尘袋主体,每个集尘袋主体的侧部设有进气口且进气口均连接切换阀和总进气管;在每个集尘袋主体的进气口的上方位置,沿集尘袋主体的周边袋壁缝合有一柔性可塑性滤尘布。上述袋式除尘装置中,于所述进气口的内端处还接合有一向内延伸的柔性进气管。上述袋式除尘装置中,于所述柔性可塑性滤尘布的中部设有配重块。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集尘袋主体中增加一柔性可塑性内滤尘布,利用柔性可塑性滤尘布的自然塌落效果,以及含尘气流的动力、配合含尘气流的通断结合,由柔性可塑性滤尘布的上下运动来自动完成抖灰功能,使滤尘部恢复透气、过滤功能,无需额外的大型设备和额外的电力驱动,因此设备更加小型化,简单化,成本大幅降低。此外,本专利技术中袋式除尘装置的进气口内部还设有防止粉尘回流的柔性进气管,能彻底避免粉尘回流泄漏。【附图说明】图1、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袋式除尘装置的两种工作状态时的主视示意图;图3、图4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两种工作状态的俯视状态示意图;图5、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袋式除尘装置的两种工作状态时的主视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三种实施例袋式除尘装置的两种工作状态时的主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结合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首先揭示了一种袋式除尘装置的自动抖灰方法,袋式除尘装置底部为集尘区域11,袋式除尘装置中部设进气口 12,其中:该自动抖灰方法是在集尘区域11和进气口 12上方设置一滤尘布,该滤尘布为柔性可塑性材质的滤尘布,柔性可塑性滤尘布2的周边与袋式集尘装置的集尘区域11上部敞口周边缝合,柔性可塑性滤尘布2的展开面积大于集尘区域11上部敞口的面积,当由进气口 12向袋式除尘装置内通入含尘气流时,柔性可塑性滤尘布2呈向上展开鼓起状态,部分粉尘逐步积聚在柔性可塑性滤尘布2内表面,当柔性可塑性滤尘布2上的积灰达到一定厚度时,停止向袋式除尘装置中通入气流,柔性可塑性滤尘布2在其上积灰以及其自身的重力下自然向下塌落,在塌落过程中,其上的大部分积灰随柔性可塑性滤尘布2形态的变动而自然落入下方的集尘区域中;当柔性可塑性滤尘布2停止塌落后,恢复向袋式除尘装置中通入气流,柔性可塑性滤尘布2再次向上展开鼓起,随着柔性可塑性滤尘布2上升的运动产生的形态变动,又有部分积灰再次掉落,如此完成一次抖灰循环。根据粉尘的类型、大小等因素,可以进行数次抖灰循环。再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一种新型袋式除尘装置,该袋式除尘装置包括一集尘袋主体I,本实施例中,集尘袋主体I采用较厚的或者层次较多的过滤材料或者非过滤材料制作,为上下开口的袋体,该集尘袋主体I上部侧壁设有进气口 12,集尘袋主体I的底部同样形成集尘区域11,集尘袋主体I的最底部设有可捆扎和松开的出灰口 13,集尘作业时出灰口 13被捆扎好,待需要排灰时则解开排灰;其中,在集尘袋主体I的进气口 12的上方位置,沿集尘袋主体I的周边袋壁缝合有一柔性可塑性滤尘布2,所述柔性可塑性滤尘布2的展开面积大于集尘袋主体I的横截面面积或者为横截面面积的数倍。如图5、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柔性可塑性滤尘布2的上方、沿集尘袋主体I与柔性可塑性滤尘布2的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袋式除尘装置的自动抖灰方法,袋式除尘装置底部为集尘区域,袋式除尘装置中部设进气口,其特征在于:该自动抖灰方法是在集尘区域和进气口上方设置一滤尘布,该滤尘布为柔性可塑性材质的滤尘布,当由进气口向袋式除尘装置内通入含尘气流时,柔性可塑性滤尘布呈向上展开鼓起状态,部分粉尘逐步积聚在柔性可塑性滤尘布内表面,当柔性可塑性滤尘布上的积灰达到一定厚度时,停止向袋式除尘装置中通入气流,柔性可塑性滤尘布在其上积灰以及其自身的重力下自然向下塌落,在塌落过程中,其上的大部分积灰随柔性可塑性滤尘布形态的变动而自然落入下方的集尘区域中;当柔性可塑性滤尘布停止塌落后,恢复向袋式除尘装置中通入气流,柔性可塑性滤尘布再次向上展开鼓起,随着柔性可塑性滤尘布上升的运动产生的形态变动,又有部分积灰再次掉落,如此完成一次抖灰循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成峰
申请(专利权)人:张成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