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洞式多出口仿自然鱼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5671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09 1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利工程和环保工程领域,涉及一种隧洞式多出口仿自然鱼道。通过鱼道主体连接下游河床和上游水库水域,鱼道主体设置在电站厂房旁边的山体内部;鱼道主体的鱼道进口设置在电站厂房的下游河床上,鱼道主体的鱼道出口设置在电站厂房的上游水库里;鱼道出口不少于两个;任一鱼道出口位于不同高程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够适应河床狭窄、河道两岸山体高陡的地理条件和上游水库水位急跌急涨或过鱼水位变幅较大的限制条件,还能克服鱼道修建工程量大、设计施工难度高、造价昂贵的缺点,并且尽量减少了对河道两岸山上陆生动植物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利工程和环保工程领域,涉及一种隧洞式多出口仿自然鱼道
技术介绍
洄游是鱼类因生理要求、遗传和外界环境因素等影响,引起周期性的定向往返移动。洄游是鱼类在系统发生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征,是鱼类对环境的一种长期适应,它能使种群获得更有利的生存条件,更好地繁衍后代。而现今,人类为了能获得水能,在天然河流上修筑拦河大坝,阻断了鱼类的洄游通道,严重破坏了河流内的自然生态环境。人类为了补救对河流造成的破坏,在建设拦河大坝时设计建设了多种过鱼设施,帮助洄游鱼群过坝。鱼道属于过鱼设施中最常用的一种。在修有鱼道的拦河大坝的下游河段,洄游鱼群通过鱼道进口流出的诱鱼水流找到鱼道进口,通过鱼道进口游入鱼道主体,最终游向鱼道出口,游入上游河段,完成翻越拦河大坝向上游洄游。随着我国水电建设向河道上游的推进,往往会遇到在河床狭窄、河道两岸山体高陡等地形上选取坝址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河床往往会被泄洪建筑物所占据,导致鱼道难以布置;同时,山区河流水利枢纽形成的上游水库水位经常陡涨陡跌,给鱼道的布置带来更大的困难。—般情况下,按照鱼道布置的要求,在地形陡峭及河床狭窄区域,鱼道只能布置在电站厂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隧洞式多出口仿自然鱼道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隧洞式多出口仿自然鱼道,通过鱼道主体(4)连接下游河床(14)和上游水库(15)水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道主体(4)设置在电站厂房(8)旁边的山体内部;鱼道进口(1)设置在电站厂房(8)的下游河床(14)内;鱼道出口(7)设置在电站厂房(8)的上游水库(15)内;所述鱼道主体(4)内水深为h;所述鱼道出口(7)不少于两个,各个鱼道出口(7)位于不同高程上;所述鱼道主体(4)由位于两侧的侧壁(4.2)、位于底部的底板(4.3)和位于顶部的顶拱(4.1)组成;所述鱼道主体(4)内设置有多个收缩段(9)将鱼道主体(4)间隔为多个鱼道池室(12);所述每一个收缩段(9)上的过鱼竖缝(11)连通相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钮新强廖仁强朱世洪周述达宋志忠吴俊东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