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5597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09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距装置,包括固定支架、第一气缸组件、第一带轮组件、第一吸盘组件和第二吸盘组件。第一气缸组件包括固定于固定支架上的第一缸筒和第一活塞杆。第一带轮组件包括两固定于固定支架上的第一带轮及套设啮合于两第一带轮的第一皮带。第一吸盘组件一端固定于第一活塞杆上且夹持于第一皮带靠近第一气缸组件的一侧,另一端用于吸附工件;第二吸盘组件一端夹持于第一皮带远离第一气缸组件的一侧,另一端用于吸附工件。第一活塞杆被驱动向远离第一缸筒的方向运动时,第一吸盘组件被推动向远离第二吸盘组件的一侧运动,第二吸盘组件被第一皮带带动向远离第一吸盘组件的方向运动。通过上述变距装置可以经过一次变距就能达到符合要求的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变距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固接于机器人臂部件上可实现多模 组自动化变距的变距装置。
技术介绍
在机台加工自动上下料过程中,要求工件之间的距离比前一工位增大,人工同时 上下多片工件,工作效率低且劳动强度大。在尝试进行自动化上下料时,若多片工件之间的 距离等距变距设置在中转机构进行变距时,则需进行至少两次变距的机构,增加成本且调 试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变距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距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固定于固定支架上的第一气缸组件、第 一带轮组件、第一吸盘组件和第二吸盘组件,第一气缸组件和第一带轮组件位于固定支架 的一面上,第一吸盘组件和第二吸盘组件位于固定支架的一侧上并从侧伸出;第一气缸组 件包括固定于固定支架上的第一缸筒和一端从第一缸筒伸出的第一活塞杆;第一带轮组件 包括两个固定于固定支架上的第一带轮及套设啮合于两个第一带轮上的第一皮带;第一吸 盘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夹持件和第一吸盘,第一吸盘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一连接 部和第一吸盘,第一夹持件的一端夹持于第一皮带靠近第一气缸组件的一侧,第一夹持件 的另一端、第一活塞杆和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固接,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固接于第一吸盘的 一端;第二吸盘组件包括第二夹持件、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吸盘,第二夹持件的一端夹持于第 一皮带远离第一气缸组件的一侧,另一端固接于第二连接部的一端,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 固接于第二吸盘的一端;第一活塞杆被驱动向远离第一缸筒的方向运动时,第一吸盘组件 被第一活塞杆推动而向远离第二吸盘组件的一侧运动,第二吸盘组件被第一皮带带动向远 离第一吸盘组件的方向运动。 通过第一气缸组件和第一带轮组件推动第一吸盘组件和第二吸盘组件相向或相 背运动而实现第一吸盘组件和第二吸盘组件的变距,从而实现多组吸盘组件之间的变距, 并且通过一次变距就能达到符合要求的距离,变距结构相对简单,变距速度快。【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变距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变距装置在另一个方向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变距装置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变距装置另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变距装置又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变距装置的变距状态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和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变距装置10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变距装置1000连接于一机械臂上,用于抓取若干个工件并对若干个工件进行变 距。具体地,变距装置1000包括固定支架10、固定于固定支架10上的第一气缸组件20、第 一带轮组件30、第一吸盘组件40、第二吸盘组件50、第二气缸组件60、第二带轮组件70、第 三吸盘组件80、第四吸盘组件90和第五吸盘组件100。 第一气缸组件20和第一带轮组件30位于固定支架10的一面上,第二气缸组件60 和第二带轮组件70位于固定支架10的另一面上。第一吸盘组件40、第二吸盘组件50、第 三吸盘组件80、第四吸盘组件90和第五吸盘组件100均排列在固定支架10的一侧上并从 该侧伸出,其中,第五吸盘组件100位于该侧的中间位置,第三吸盘组件80和第四吸盘组件 90位于第五吸盘组件100的两侧,第一吸盘组件40位于第四吸盘组件90远离第五吸盘组 件100的一侧,第二吸盘组件50位于第三吸盘组件80远离第五吸盘组件100的一侧。具 体地: 固定支架10包括本体11,本体11大致呈长条板状,其具有第一面12、与第一面12相 背的第二面13、第一侧14及与第一侧14相背的第二侧15。固定支架10还包括设于第一 侧14的法兰板16及设于第二侧15的挡板17。法兰板16用于与一机械手固定连接。挡板 17与本体11之间形成一导向滑槽18。 请一并参考图3,第一气缸组件20推动第一吸盘组件40向远离第二吸盘组件50 的一侧运动,第一吸盘组件40固定连接于第一带轮组件30的一侧上,第二吸盘组件50固 定连接于第一带轮组件30的另一侧上,第一吸盘组件40的运动推动第一带轮组件30做回 转运动,第一带轮组件30的回转运动带动第二吸盘组件50进一步朝远离第一吸盘组件40 的方向运动,以达到变距的目的。具体地: 第一气缸组件20固定于本体11的第一面12且靠近法兰板16的位置。具体地,第一 气缸组件20包括固定于本体11的第一面12上的第一缸筒22、位于第一缸筒22内的第一 活塞(图未不出)、一端从第一缸筒22中伸出并与第一活塞固接的第一活塞杆24及固接于 第一活塞杆24远离第一缸筒22的一端的第一推板26。 第一带轮组件30包括两个第一带轮32及一环状的第一皮带34。其中,两个第一 带轮32分别固定在本体11的第一面12的两侧上,第一皮带34穿设于两个第一带轮32之 间,并与两个第一带轮32相互啮合,因此,第一皮带34的运动会带动第一带轮32转动,并 且第一皮带34的传动方向平行于第一活塞杆24的运动方向。 第一吸盘组件40包括第一连接部41、第一夹持件42和第一吸盘43。第一连接部 41穿过导向滑槽18,并可在导向滑槽18内滑动,第一夹持件42的一端夹持于第一皮带34 靠近第一气缸组件20的一侧,另一端同时固接于第一推板26和第一连接部41的一端上, 第一连接部41的另一端固接于第一吸盘43的一端。第一吸盘43上设置有多个吸头431, 用于通过吸附的方式抓取工件。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41包括第一连接板 44、第一坚形板45和第一横向板46。第一坚形板45穿过导向滑槽18,并可在导向滑槽18 内滑动。第一夹持件42的一端夹持于第一皮带34靠近第一气缸组件20的一侧,另一端同 时固接于第一推板26和第一连接板44的一端上。第一连接板44的另一端固接于第一坚 形板45的一端,第一坚形板45的另一端固接于第一横向板46的一端,第一横向板46的另 一端连接于第一吸盘43的一端。第一连接板44与第一坚形板45相互垂直。第一横向板 46同时垂直于第一连接板44和第一坚形板45。第一横向板46平行于第一活塞杆24的运 动方向。 第二吸盘组件50包括第二夹持件51、第二连接部52和第二吸盘53。第二夹持件 51的一端夹持于第一皮带34远离第一气缸组件20的一侧,另一端固接于第二连接部52 的一端,第二连接部52的另一端固接于第二吸盘53的一端。第二吸盘53上设有多个吸头 531,用于通过吸附的方式抓取工件。第二连接部52穿过导向滑槽18,并可在导向滑槽18 中滑动。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部52包括第二连接板54、第二坚形板55和第 二横向板56。第二坚形板55穿过导向滑槽18,并可在导向滑槽18中滑动。第二夹持件51 的一端夹持于第一皮带34远离法兰板16的一侧,另一端固接于第二连接板54的一端,第 二连接板54的另一端固接于第二坚形板55的一端,第二坚形板55的另一端固接于第二横 向板56的一端,第二横向板56的另一端固接于第二吸盘53的一端。第二连接板54与第 二坚形板55相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距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固定于该固定支架上的第一气缸组件、第一带轮组件、第一吸盘组件和第二吸盘组件,该第一气缸组件和该第一带轮组件位于该固定支架的一面上,该第一吸盘组件和该第二吸盘组件位于该固定支架的一侧上并从该侧伸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气缸组件包括固定于该固定支架上的第一缸筒和一端从该第一缸筒伸出的第一活塞杆;该第一带轮组件包括两个固定于该固定支架上的第一带轮及套设啮合于该两个第一带轮上的第一皮带;该第一吸盘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吸盘,该第一夹持件的一端夹持于该第一皮带靠近该第一气缸组件的一侧,该第一夹持件的另一端、该第一活塞杆和该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固接,该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固接于该第一吸盘的一端;该第二吸盘组件包括第二夹持件、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吸盘,该第二夹持件的一端夹持于该第一皮带远离该第一气缸组件的一侧,另一端固接于该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该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固接于该第二吸盘的一端;该第一活塞杆被驱动向远离该第一缸筒的方向运动时,该第一吸盘组件被该第一活塞杆推动而向远离该第二吸盘组件的一侧运动,同时该第二吸盘组件被该第一皮带带动向远离该第一吸盘组件的方向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