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电起痕测试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51923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10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漏电起痕测试仪,该测试仪具有一壳体,所述的壳体内部设置有处理器和检测组件,该处理器由单片机微电脑和电控系统组成,壳体的外部设置有与处理器连接的操作面板;所述的检测组件包括:安装于壳体内部安装有用于支撑待检测产品的支撑架、作用于待检测产品上的铂电极以及设置于支撑架正上方的滴液装置;所述的铂电极左右对称设置,并且铂电极通过一绝缘管支架设置于支撑架的上方;所述的壳体内部还安装有排风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处理器由单片机微电脑和电控系统组成能够有效地提高漏电起痕试验仪的精度和稳定性能,解决PLC系统数模实际转换精度达不到的同时,又提高抗干扰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检测设备
,特指一种漏电起痕测试仪
技术介绍
:漏电起痕试验仪是按GB4207、IEC60112等标准要求设计制造的专用检测仪器,适用于对电工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的固体绝缘材料及其产品模拟在潮湿条件下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和耐漏电起痕指数的测定,具有简便、准确、可靠、实用等特点。用于照明设备、低压电器、家用电器、机床电器、电机、电动工具、电子仪器、电工仪表、信息技术设备的研究、生产和质检部门,也适用于绝缘材料、工程塑料、电气连接件、辅件行业等模拟仿真试验。漏电起痕试验仪实验原理为:漏电起痕试验是在固体绝缘材料表面上,在规定尺寸的铂电极之间,施加某一电压并定时定高度滴下规定液滴体积的导电液体,用以评价固体绝缘材料表面在电场和潮湿或污染介质联合作用下的耐漏电性能,测定其相比电痕化指数和耐电痕化指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漏电起痕试验仪。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漏电起痕测试仪,该测试仪具有一壳体,所述的壳体内部设置有处理器和检测组件,该处理器由单片机微电脑和电控系统组成,壳体的外部设置有与处理器连接的操作面板;所述的检测组件包括:安装于壳体内部安装有用于支撑待检测产品的支撑架、作用于待检测产品上的铂电极以及设置于支撑架正上方的滴液装置;所述的铂电极左右对称设置,并且铂电极通过一绝缘管支架设置于支撑架的上方;所述的壳体内部还安装有排风扇。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壳体内部形成一安装腔,所述的处理器和检测组件安装于该安装腔内,壳体上设置有一观测门。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操作面板上设置有显示屏以及功能操作键。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支撑架包括:安装于壳体内部的升降台以及设置于升降台上的玻璃盘。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绝缘管支架包括:安装于壳体内部、可于纵向平面上摆动的支撑杆以及枢接于支撑杆上的绝缘管,该绝缘管上套设有可沿绝缘管移动的砝码;所述的铂电极设置于绝缘管的一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的处理器由单片机微电脑和电控系统组成能够有效地提高漏电起痕试验仪的精度和稳定性能,解决PLC系统数模实际转换精度达不到的同时,又提高抗干扰能力;2、为提高漏电起痕试验仪的实用性,产品根据实际试验流程编写程序,试验控制过程实现一键式操作,方便试验过程的同时,也实现试验效率的提升;漏电起痕试验仪还对检测组件进行升级,试验过程一键式操作,最大程度上节约试验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中检测组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0、安装腔11、观测门2、处理器21、操作面板3、检测组件31、支撑架311、升降台312、玻璃盘32、铂电极33、滴液装置34、绝缘管支架341、支撑杆342、绝缘管343、砝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见图1-2所示,漏电起痕测试仪,该测试仪具有一壳体1,所述的壳体1内部设置有处理器2和检测组件3,该处理器2由单片机微电脑和电控系统组成,壳体1的外部设置有与处理器2连接的操作面板21 ;所述的检测组件3包括:安装于壳体1内部安装有用于支撑待检测产品的支撑架31、作用于待检测产品上的铂电极32以及设置于支撑架31正上方的滴液装置33 ;所述的铂电极32左右对称设置,并且铂电极32通过一绝缘管支架34设置于支撑架31的上方;所述的壳体1内部还安装有排风扇。具体而言,所述的壳体1内部形成一安装腔10,所述的处理器2和检测组件3安装于该安装腔10内,壳体1上设置有一观测门11,操作面板21上设置有显示屏以及功能操作键,通过该操作面板21可以直接观测漏电起痕测试仪所设定的参数,功能操作键包括有:电压调节键、电流调节键等,所述的支撑架31包括:安装于壳体1内部的升降台311以及设置于升降台311上的玻璃盘312,玻璃盘312用于放置待检测产品,并且用于承接滴液装置33滴下的溶液;滴液装置33具有一滴针,所述的绝缘管支架34包括:安装于壳体1内部、可于纵向平面上摆动的支撑杆341以及枢接于支撑杆341上的绝缘管342,该绝缘管342上套设有可沿绝缘管342移动的砝码343,铂电极32设置于绝缘管342的一端。—、本技术测试前的安装准备工作如下:1、设备的调试调试前需确认:1、接触检查:检查电箱后面配线是否正确;安装排烟管,拧紧接头。2、滴液测试:调整出合适的滴液。滴液间隔=30-滴液时间。3、铂电极的安装与调整1、调整支撑杆,使到绝缘管处于水平位置。1)用4mm量规测试铂电极间隔距离。2)用测力计测量当前铂电极压力,改变重物砝码位置可改变压力。3)固定铂电极螺丝。4、待检测产品的安装与调整。样品尺寸:大于15mmX15mmX3mm,表面平整无异物。将待检测产品放在升降台的玻璃盘中。重新调整升降台到水平位置。二、控制和程序的一些说明1、滴液间隔;电磁阀动作间隔。2、滴液时间:电磁阀打开时间,以此控制滴液。3、漏电起痕测试仪自动保护程序:超时:短路试验1分钟后自动退出,请在1分钟之内调整好电流。门保:门打开无法进入部分程序或关闭部分可能造成危险的功能。过流:当系统电流超过2A关闭电源。过压:当调整电压超过设定电压±10V,无法进行短路和试验三、使用方法1、调节滴针高度为30?40mm,将液滴滴落的时间间隔设定为30±5S ;2、擦净滴针并流掉5?20滴溶液,以保证液滴大小和溶液浓度的准确;3、打开仪器电源,将两极短路,是否报警,报警电流是否大于0.5A。,如不大于则应调节电流,再次短接,直至电流达到0.5A ;4、将两个铂电极对称地安放在与水平试样面相垂直的平面内,它们之间的夹角为60°C,调节电极之间的距离为4mm ;5、按产品标准的材料组设定试验电压;6、启动试验开关,记录试验现象和试验时间;7、试验应在5个不同的点重复五次。最后,试验结果评定:满足以下要求为合格:5个试验点应能经受住50滴溶液而不形成0.5A的导电通路或试样不应燃烧。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技术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内。【主权项】1.漏电起痕测试仪,该测试仪具有一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内部设置有处理器(2)和检测组件(3),该处理器(2)由单片机微电脑和电控系统组成,壳体(1)的外部设置有与处理器(2)连接的操作面板(21);所述的检测组件(3)包括:安装于壳体(1)内部安装有用于支撑待检测产品的支撑架(31)、作用于待检测产品上的铂电极(32)以及设置于支撑架(31)正上方的滴液装置(33);所述的铂电极(32)左右对称设置,并且铂电极(32)通过一绝缘管支架(34)设置于支撑架(31)的上方;所述的壳体(1)内部还安装有排风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起痕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内部形成一安装腔(10),所述的处理器⑵和检测组件(3)安装于该安装腔(10)内,壳体⑴上设置有一观测门(11)。3.根据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漏电起痕测试仪,该测试仪具有一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内部设置有处理器(2)和检测组件(3),该处理器(2)由单片机微电脑和电控系统组成,壳体(1)的外部设置有与处理器(2)连接的操作面板(21);所述的检测组件(3)包括:安装于壳体(1)内部安装有用于支撑待检测产品的支撑架(31)、作用于待检测产品上的铂电极(32)以及设置于支撑架(31)正上方的滴液装置(33);所述的铂电极(32)左右对称设置,并且铂电极(32)通过一绝缘管支架(34)设置于支撑架(31)的上方;所述的壳体(1)内部还安装有排风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张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精邦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