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管清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46591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10 1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磁管清洗装置。该装置包括:冷凝部,冷凝部用于对气化的清洗液进行冷凝处理,以便得到液态清洗液;清洗部,清洗部包括:壳体,壳体内限定出清洗空间,壳体与冷凝部相连;隔板,隔板设置在清洗空间内,将清洗空间分隔为上部清洗处理区和下部集液区,隔板上设置多个通孔,上部清洗处理区具有多个中空管,且所述中空管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并连通;连接管,连接管与壳体的第一下出口相连;清洗液瓶,清洗液瓶与连接管相连;第一导管,第一导管与下部集液区和连接管相连;以及第二导管,第二导管与上部清洗处理区和连接管相连。该装置可一次清洗十几根甚至几十根核磁管,通过清洗液在清洗部反复的流入和流出,实现自动清洗核磁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核磁管清洗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分析测试仪器领域,具体地,涉及核磁管清洗装置。
技术介绍
在化学类相关的科研工作中,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测试技术,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测试过程中,将样品放于核磁管中置于磁体中进行检测。在核磁共振测试中,核磁管的清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清洗不彻底或者清洗方式不当,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目前,清洗核磁管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超声法,将核磁管浸泡在有机溶剂里面超声,但是此种方法对核磁管的损伤大;二、手动擦洗,长的铁丝或者其他工具绑上棉花,沾取有机溶剂反复擦洗核磁管内部,费时费力。三、溶剂长时间浸泡多次冲洗、甩干,清洗质量不好。除了以上几种传统的方式,现在市面上有在售核磁管清洗器,核磁管清洗器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但是目前的清洗器只能同时清洗5根核磁管,而且价格昂贵。由此,现有的核磁管清洗装置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核磁管清洗装置,该装置可以同时清洗多个核磁管,并且结构简单,价格便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核磁管清洗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装置包括:冷凝部,所述冷凝部具有第一下连接口,所述冷凝部用于对气化的清洗液进行冷凝处理,以便得到液态清洗液;清洗部,所述清洗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出清洗空间,所述壳体具有第一上连接口和第一下出口,所述第一上连接口与所述冷凝部的所述第一下连接口相连;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清洗空间内,将所述清洗空间分隔为上部清洗处理区和下部集液区,所述隔板上设置多个通孔,所述上部清洗处理区具有多个中空管,且所述中空管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并连通;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具有第二上连接口和第二下连接口,所述第二上连接口与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下出口相连;清洗液瓶,所述清洗液瓶与所述连接管的所述第二下连接口相连;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具有第一上导管口和第二下导管口,所述第一上导管口与所述下部集液区相连,所述第二下导管口伸入所述连接管的内部;以及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具有第三上导管口和第四下导管口,所述第三上导管口与所述上部清洗处理区相连并临近所述壳体的第一上连接口的下端,所述第四下导管口与所述连接管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核磁管清洗装置,可快速、高效地批量清洗核磁管装置,此装置可一次清洗十几根甚至几十根核磁管。该装置通过清洗液在清洗部反复的流入和流出,实现自动清洗核磁管,并且,清洗液可以反复回收利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价格便宜,结构简单,设计精准,操作方便,经济耐用,核磁管的清洗效率高,能够有效的辅助核磁检测。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核磁管清洗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冷凝部的所述第一下连接口、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上连接口和所述连接管的所述第二下连接口均为磨砂连接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中空管的直径为2.5-3毫米,高度为16-20厘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多个中空管中,任意相临所述中空管的距离不小于8毫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隔板与所述壳体的上端第一连接口的下沿的距离不小于22厘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导管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导管的直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导管的最高点高于所述中空管的最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导管的最高点的高度比所述中空管的最高点的高度高1.0厘米,所述第二导管的所述第三上导管口与所述上部清洗处理区连接处的高度比所述中空管的最高点的高度高1.5厘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管为一体成型形成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导管的所述第二下导管口与所述连接管的所述第二下导管口平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核磁管清洗装置由耐腐蚀玻璃形成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装置进一步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用于对所述清洗液瓶进行加热,以便使所述清洗液气化。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核磁管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要求本专利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核磁管清洗装置。参考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装置包括:冷凝部100、清洗部200、连接管300、清洗液瓶400、第一导管500和第二导管600。其中,冷凝部100具有第一下连接口,该冷凝部100用于对气化的清洗液进行冷凝处理,得到液态清洗液;清洗部200包括:壳体210和隔板220,壳体210内限定出清洗空间,壳体210具有第一上连接口和第一下出口,第一上连接口与冷凝部100的第一下连接口相连;参考图2,隔板220设置在清洗空间内,将清洗空间分隔为上部清洗处理区250和下部集液区240,隔板220上设置多个通孔221,上部清洗处理区具有多个中空管230,且该中空管230与通孔221一一对应并连通;连接管300具有第二上连接口和第二下连接口,第二上连接口与壳体210的第一下出口相连;清洗液瓶400与连接管300的第二下连接口相连;第一导管500具有第一上导管口和第二下导管口,第一上导管口与下部集液区240相连,第二下导管口伸入连接管300的内部;第二导管600具有第三上导管口和第四下导管口,第三上导管口与上部清洗处理区250相连并临近壳体210的第一上连接口的下端,第四下导管口与连接管300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核磁管清洗装置,可快速、高效地批量清洗核磁管装置,此装置可一次清洗十几根甚至几十根核磁管。待清洗的核磁管套置于中空管上,第二导管下端用于吸取底部清洗液瓶内挥发的清洗液,并将其导入到清洗部内,通过清洗部上部的冷凝部,对清洗液进行冷凝液化,冷凝的清洗液在清洗室内逐渐的增多,待液面达到中空管上部端口高度时,溶剂开始经过中空管流入到下部集液区。清洗液通过下部集液区进入第一导管,清洗液在第一导管中不断累积,待液面达到第一导管最高点后,清洗液便沿着第一导管流出至下部集液区,重新回到清洗液瓶内,通过上述清洗液在清洗部反复的流入和流出,实现自动清洗核磁管。并且,清洗液可以反复回收利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核磁管清洗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核磁管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部,所述冷凝部具有第一下连接口,所述冷凝部用于对气化的清洗液进行冷凝处理,以便得到液态清洗液;清洗部,所述清洗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出清洗空间,所述壳体具有第一上连接口和第一下出口,所述第一上连接口与所述冷凝部的所述第一下连接口相连;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清洗空间内,将所述清洗空间分隔为上部清洗处理区和下部集液区,所述隔板上设置多个通孔,所述上部清洗处理区具有多个中空管,且所述中空管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并连通;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具有第二上连接口和第二下连接口,所述第二上连接口与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下出口相连;清洗液瓶,所述清洗液瓶与所述连接管的所述第二下连接口相连;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具有第一上导管口和第二下导管口,所述第一上导管口与所述下部集液区相连,所述第二下导管口伸入所述连接管的内部;以及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具有第三上导管口和第四下导管口,所述第三上导管口与所述上部清洗处理区相连并临近所述壳体的第一上连接口的下端,所述第四下导管口与所述连接管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磁管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部,所述冷凝部具有第一下连接口,所述冷凝部用于对气化的清洗液进行冷凝处理,以便得到液态清洗液;清洗部,所述清洗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出清洗空间,所述壳体具有第一上连接口和第一下出口,所述第一上连接口与所述冷凝部的所述第一下连接口相连;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清洗空间内,将所述清洗空间分隔为上部清洗处理区和下部集液区,所述隔板上设置多个通孔,所述上部清洗处理区具有多个中空管,且所述中空管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并连通;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具有第二上连接口和第二下连接口,所述第二上连接口与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下出口相连;清洗液瓶,所述清洗液瓶与所述连接管的所述第二下连接口相连;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具有第一上导管口和第二下导管口,所述第一上导管口与所述下部集液区相连,所述第二下导管口伸入所述连接管的内部;以及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具有第三上导管口和第四下导管口,所述第三上导管口与所述上部清洗处理区相连并临近所述壳体的第一上连接口的下端,所述第四下导管口与所述连接管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部的所述第一下连接口、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上连接口和所述连接管的所述第二下连接口均为磨砂连接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俊锋崔洁武宁宁侯可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