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过渡区域进行静校正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35850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6 21:52
本申请提供一种对过渡区域进行静校正的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对待测区域进行层析建模和折射波建模的结果,确定所述待测区域中层析建模和折射波建模的过渡区域;确定所述过渡区域的低降速带厚度和表层平均速度;根据确定的所述低降速带厚度和表层平均速度,确定所述过渡区域的静校正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过渡区域进行静校正的方法及装置,能够准确地确定过渡区域对应的静校正量,从而能够对待测区域进行精准地成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对过渡区域进行静校正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初至波静校正方法是解决复杂地区静校正问题的主要方法。目前,初至波静校正方法主要有的:折射波静校正方法以及层析静校正方法。其中,折射波静校正方法适合于表层速度或厚度已知并具有稳定折射层的地区,尤其是在有明显分层的山体区,特别是老地层出露的山体区效果显著;层析静校正方法不受地表条件的限制,适合各种复杂地表区开展近地表模型反演,特别是在风化层巨厚的戈壁砾石区,解决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效果明显。然而,针对地表条件较为复杂,涵盖各种地质结构的勘探区,上述的初至波静校正方法都难以解决全部的近地表模型问题,尤其在多个地质结构相邻的过渡区域,上述的初至波静校正方法均无法精确地进行成像。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
技术介绍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过渡区域进行静校正的方法及装置,以准确地确定过渡区域对应的静校正量,从而能够对待测区域进行精准地成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过渡区域进行静校正的方法及装置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对过渡区域进行静校正的方法,包括:根据对待测区域进行层析建模和折射波建模的结果,确定所述待测区域中层析建模和折射波建模的过渡区域;确定所述过渡区域的低降速带厚度和表层平均速度;根据确定的所述低降速带厚度和表层平均速度,确定所述过渡区域的静校正量。一种对过渡区域进行静校正的装置,包括:过渡区域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对待测区域进行层析建模和折射波建模的结果,确定所述待测区域中层析建模和折射波建模的过渡区域;过渡区域参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过渡区域的低降速带厚度和表层平均速度;静校正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确定的所述低降速带厚度和表层平均速度,确定所述过渡区域的静校正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过渡区域进行静校正的方法及装置,通过联合层析建模以及折射波建模的结果,确定出待测区域内过渡区域的范围后,对该过渡区域内的低降速带厚度和表层平均速度进行分析,从而可以确定出所述过渡区域内的静校正量。进一步地,通过在过渡区域内分别计算层析建模对应的第一权重系数以及折射波建模对应的第二权重系数,从而可以准确地对过渡区域内的低降速带厚度和表层平均速度进行确定,从而能够提高过渡区域内的成像精度。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申请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附图说明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过渡区域进行静校正的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过渡区域范围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过渡区域进行静校正的装置功能模块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专利技术人考虑到目前地震勘探已经逐渐挺进复杂探区,地表条件一般较为复杂,涵盖各种地质结构,这使得采用单一的初至波建模方法很难解决全部近地表模型问题,尤其在多个地质结构相邻的过渡区域,采用单一的初至波建模的方法均无法精确地进行成像。因此可以通过联合层析建模和折射波建模的方法,对过渡区域进行精确的成像。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过渡区域进行静校正的方法流程图。虽然下文描述流程包括以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但是应该清楚了解,这些过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这些操作可以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例如使用并行处理器或多线程环境)。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S1:根据对待测区域进行层析建模和折射波建模的结果,确定所述待测区域中层析建模和折射波建模的过渡区域。对于具有复杂地质结构的待测区域,单独利用层析建模或者折射波建模都不能准确地反映待测区域的真实地质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可以联合所述层析建模以及所述折射波建模的结果,对该待测区域进行准确地成像。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分别通过层析法以及折射波法对该待测区域进行建模,从而可以得到层析法对应的第一建模结果以及折射波法对应的第二建模结果。这里采用的层析法以及折射波法对待测区域进行建模均为本领域成熟的技术手段,这里便不再赘述。在得到所述第一建模结果以及所述第二建模结果后,可以结合实际的地质结构,对所述第一建模结果以及所述第二建模结果进行分析。具体地,可以将实际的地质结构与所述第一建模结果以及所述第二建模结果进行对比,从而可以确定出所述第一建模结果以及所述第二建模结果与实际的地质结构之间的差别。当差别较小时,说明建模结果与实际地质结构相接近,而差别较大时,则说明建模结果与实际地质结构不符。根据对比得到的差别,从而可以确定出所述层析建模的成像精度满足预定阈值的第一区域范围以及所述折射波建模的成像精度满足预定阈值的第二区域范围。所述第一区域范围以及所述第二区域范围均可以视为优势范围。其中,层析建模的优势范围可以理解为在该范围内,层析建模的结果要优于折射波建模的结果;而折射波建模的优势范围则可以理解为在该范围内,折射波建模的结果要优于层析建模的结果。这样,对于同一块待测区域,层析建模以及折射波建模可以分别对应于不同的优势范围。例如,所述待测区域包括山体区和戈壁砾石区,那么对该待测区域进行层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对过渡区域进行静校正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过渡区域进行静校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对待测区域进行层析建模和折射波建模的结果,确定所述待测区域中层析建模和折射波建模的过渡区域;确定所述过渡区域的低降速带厚度和表层平均速度;根据确定的所述低降速带厚度和表层平均速度,确定所述过渡区域的静校正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过渡区域进行静校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对待测区域进行层析建模和折射波建模的结果,确定所述待测区域中层析建模和折
射波建模的过渡区域;
确定所述过渡区域的低降速带厚度和表层平均速度;
根据确定的所述低降速带厚度和表层平均速度,确定所述过渡区域的静校正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过渡区域进行静校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对待测
区域进行层析建模和折射波建模的结果,确定所述待测区域中层析建模和折射波建模的过渡
区域具体包括:
根据对待测区域进行层析建模的结果,确定所述层析建模的成像精度满足预定阈值的第
一区域范围;
根据对待测区域进行折射波建模的结果,确定所述折射波建模的成像精度满足预定阈值
的第二区域范围;
根据确定的所述第一区域范围和第二区域范围,划定所述层析建模和所述折射波建模之
间的分界线;
沿垂直于所述分界线的方向向所述第一区域范围延伸预设距离,得到第一边界线以及沿
垂直于所述分界线的方向向所述第二区域范围延伸预设距离得到第二边界线;
将所述第一边界线和所述第二边界线之间限定的区域确定为所述待测区域中层析建模
和折射波建模的过渡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对过渡区域进行静校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过
渡区域的低降速带厚度和表层平均速度具体包括:
在所述过渡区域内分别确定层析建模对应的第一权重系数以及折射波建模对应的第二
权重系数;
在层析建模和折射波建模的结果的基础上,利用所述第一权重系数和所述第二权重系
数,确定所述过渡区域的低降速带厚度和表层平均速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对过渡区域进行静校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下述公
式在所述过渡区域内分别确定层析建模对应的第一权重系数以及折射波建模对应的第二权
重系数:
nT=x/L
nR=(L-x)/L
其中,nT表示所述第一权重系数,nR表示所述第二权重系数,x代表所述过渡区域内
待测物理点与所述第二边界线之间的距离并且0≤x≤L,L为所述第一边界线和所述第二边
界之间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对过渡区域进行静校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下述公
式在所述过渡区域内分别确定层析建模对应的第一权重系数以及折射波建模对应的第二权
重系数:
nT=2arctan(2x/L-1)π+0.5]]>nR=1-nT其中,nT表示所述第一权重系数,nR表示所述第二权重系数,x代表所述过渡区域内
待测物理点与所述第二边界线之间的距离并且0≤x≤L,L为所述第一边界线和所述第二边
界之间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对过渡区域进行静校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下述公
式确定所述过渡区域的低降速带厚度和表层平均速度:
hC=hT·nT+hR·nR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景峰王乃建陈学强刘衍贵王彦峰李振华苏欢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