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32752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6 1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第一端子、若干第二端子、一绝缘舌板及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与绝缘舌板间隔开,所述第一端子具有第一接触部、弹性部、第一固定部及第一焊接部,所述接触部排布于绝缘舌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端子具有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排布绝缘舌板的下表面,所述金属外壳设有一插接孔,所述绝缘舌板把插接孔分隔为上插接孔与下插接孔,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附加端子,所述附加端子包括接触臂、第二固定部及第二焊接部,所述接触臂暴露于上插接孔与下插接孔,所述接触臂位于绝缘舌板后方,两者间隔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正反插功能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广泛应用于各电子设备中,为方便消费者插接方便,相关厂商有开发出具有正反插功能的电连接器,如中国专利技术公告第203839547号揭露的一种USB插头连接器,该USB插头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一绝缘块、一电路板及金属外壳,电路板具有位于下表面的金手指,导电端子前端焊接于电路板上表面,使导电端子与金手指一一电性连接,绝缘块成型在电路板上,共同构成一舌板,金手指暴露于舌板下表面,导电端子暴露于舌板上表面。当该USB插头连接器正向插入USB插座连接器内,导电端子与USB插座连接器内的插座端子接触,构成信号传输。当该USB插头连接器反向插入USB插座连接器内,金手指与USB插座连接器内的插座端子接触,构成信号传输。由于该USB插头连接器仅设有四个金手指与四个导电端子,只能传输USB2.0信号,传输速率低,难以满足消费者对高速率、大数据传输的使用需求。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提高传输速率的电连接器。为实现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第一端子、与第一端子一一电性连接的若干第二端子、一绝缘舌板及包覆绝缘本体与绝缘舌板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与绝缘舌板前后间隔开,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沿左右方向的排列顺序相反,所述第一端子具有第一接触部、弹性部、第一固定部及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排布于绝缘舌板的上表面,所述弹性部连接第一接触部与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于绝缘本体上,所述第二端子具有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排布绝缘舌板的下表面,所述金属外壳设有一插接孔,所述绝缘舌板收容于插接孔,所述绝缘舌板把插接孔分隔为上插接孔与下插接孔,所述绝缘舌板能够依靠弹性部的弹性上下摆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附加端子,所述附加端子包括接触臂、第二固定部及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接触臂与第二焊接部,所述接触臂暴露于上插接孔与下插接孔,所述接触臂位于第一、第二接触部的后方,并且与绝缘舌板间隔开。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通过增加附加端子,增加了信号传输通道,附加端子用于传输高频信号,提高电连接器的传输速率,有利于以满足消费者对高速率、大数据传输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沿B-B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未显示金属壳体。图4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第一端子与附加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显示转接电路板与其他零件分开。图8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未显示金属外壳与转接电路板。图9为图8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100为USB3.0插头连接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100为USB3.0插座连接器。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0、若干第一端子20、若干第二端子30、一内置电路板40、一绝缘舌板50、若干附加端子60及包覆绝缘本体10与绝缘舌板20的一金属外壳70,第一端子20通过内置电路板40与第二端子30一一电性连接。绝缘本体10包括一基部11、自基部11左右两端向前凸伸的一对延伸部12及自基部11底部向后凸伸的一支撑部13,该对延伸部12左右间隔开,两者之间形成一收容空间14。第一端子20为四支,包含一电源端子、一接地端子及位于该电源端子与接地端子之间的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符合USB2.0传输协议。每一第一端子20包括第一接触部21、弹性部22、第一固定部23及第一焊接部24,第一接触部21位于前端,第一焊接部24位于后端,弹性部22具有弹性,能够上下弹性摆动,弹性部22连接在第一接触部21与第一固定部23之间,第一固定部23连接在弹性部22与第一焊接部24之间,第一固定部23插入成型于绝缘本体10基部11内,第一焊接部24插入成型于支撑部13内并暴露于支撑部13上表面,用以与线缆(未图示)焊接在一起,弹性部22悬空于收容空间130内并向前凸伸出基部1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端子20组装于绝缘本体10内。一部分第一端子20的弹性部22具有向上凸出的弧形部221,另一部分第一端子20的弹性部22具有向下凸出的弧形部222,改善弹性部22的弹性,保证弹性部22变形后能够迅速恢复原形,延长电连接器100的使用寿命。第二端子30为四支,包含一电源端子、一接地端子及位于该电源端子与接地端子之间的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符合USB2.0传输协议。第二端子30与第一端子20的排列顺序相反。第二端子30与绝缘本体10前后间隔开,第二端子30设有第二接触部31。电路板40水平设置,其上表面设有一排第一金手指41,下表面设有一排第二金手指42,第一、第二金手指41、42一一电性连接。第一金手指41与第一接触部21一一焊接在一起,第二金手指42与第二接触部31一一电性连接,使得第一、第二端子20、30一一电性连接。绝缘舌板50位于绝缘本体10前方,与绝缘本体10前后间隔开,绝缘舌板50包覆成型在第一、第二接触部21、31及电路板40上,第一接触部21暴露于绝缘舌板50上表面,第二接触部31暴露于绝缘舌板50下表面。附加端子60为五支,用以传输高频信号,其包含两对差分信号端子601及位于该两端差分信号端子601之间的一侦测端子602,其中一对差分信号端子601用以发送差分信号,另一差分信号端子601用以接收差分信号。第一端子20及第二端子30分别与附加端子60的组合符合USB3.0传输协议。每一附加端子60包括一对接触臂611、612、一第二固定部63及一第二焊接部64,接触臂611、612位于附加端子60前端,第二焊接部64位于后端,第二固定部63连接接触臂611、612与第二焊接部64。该对接触臂611、612为竖直片状,其包含一上接触臂611及与上接触臂611上下间隔开的一下接触臂612,上接触臂611与下接触臂612上下对称,两者之间具有一开口613,使得上接触臂611与下接触臂612能够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弹性偏移。上接触臂611前端具有向上凸出的弧形接触片614,下接触臂612前端具有向下凸出的弧形接触片614。第二固定部63插入成型于绝缘本体10基部11内,接触臂611、612向前凸伸出基部11,位于收容空间13内,并且与第一端子20的弹性部22左右交错排列。接触臂611、612还位于绝缘舌板50后方,与绝缘舌板50间隔开,避免附加端子50与绝缘舌板50发生干涉,上接触臂611向上凸出于第一接触部21,并且前后错开;下接触臂612向下凸出于第二接触部31,并且前后错开。第二焊接部64插入成型于支撑部13内并暴露于支撑部13上表面,用以与线缆(未图示)或一转接电路板焊接在一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第一端子、与第一端子一一电性连接的若干第二端子、一绝缘舌板及包覆绝缘本体与绝缘舌板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与绝缘舌板前后间隔开,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沿左右方向的排列顺序相反,所述第一端子具有第一接触部、弹性部、第一固定部及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排布于绝缘舌板的上表面,所述弹性部连接第一接触部与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于绝缘本体上,所述第二端子具有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排布绝缘舌板的下表面,所述金属外壳设有一插接孔,所述绝缘舌板收容于插接孔,所述绝缘舌板把插接孔分隔为上插接孔与下插接孔,所述绝缘舌板能够依靠弹性部的弹性上下摆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附加端子,所述附加端子包括接触臂、第二固定部及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接触臂与第二焊接部,所述接触臂暴露于上插接孔与下插接孔,所述接触臂位于第一、第二接触部的后方,并且与绝缘舌板间隔开。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1.27 CN 201520969278X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第一端子、与第一端子一一电性连接的若干第二端子、一绝缘舌板及包覆绝缘本体与绝缘舌板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与绝缘舌板前后间隔开,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沿左右方向的排列顺序相反,所述第一端子具有第一接触部、弹性部、第一固定部及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排布于绝缘舌板的上表面,所述弹性部连接第一接触部与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于绝缘本体上,所述第二端子具有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排布绝缘舌板的下表面,所述金属外壳设有一插接孔,所述绝缘舌板收容于插接孔,所述绝缘舌板把插接孔分隔为上插接孔与下插接孔,所述绝缘舌板能够依靠弹性部的弹性上下摆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附加端子,所述附加端子包括接触臂、第二固定部及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接触臂与第二焊接部,所述接触臂暴露于上插接孔与下插接孔,所述接触臂位于第一、第二接触部的后方,并且与绝缘舌板间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臂为竖直片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臂为音叉状,其包括上下间隔开的一上接触臂与一下接触臂,上接触臂与下接触臂之间具有一开口,所述上接触臂暴露于上插接孔,所述下接触臂暴露于下插接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触臂前端具有向上凸出于绝缘舌板上表面的弧形接触片,所述下接触臂前端具有向下凸出于绝缘舌板下表面的弧形接触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与接触臂左右交错排布成一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插入成型于绝缘舌板内的一内置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表面具有一排第一金手指,下表面具有一排第二金手指,所述第一接触部与第一金手指一一焊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云赖中元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讯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