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新国专利>正文

人力升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3154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涂装、清洗、建筑、外墙装修等高处作业,也适用于电梯安装、船舶维修、悬崖作业等相关行业的人力升降机构。通过脚踩动曲轴柄带动一对外啮合齿轮转动,且利用大齿轮凹槽与钢丝绳产生的摩擦力带动工作设备上升和下降,充分利用人体腿部力量和人体自重;利用棘轮离合机构控制工作设备的上升、降落和停止,有效的保证了人身及设备的安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容易操作,省力快捷,工作效率高;施工中容易拆装,便于存放和运输,可在任何可施工的场所使用。具有安全、快捷、灵便、实用的优点。(*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用于涂装、清洗、建筑、外墙装修等高处作业,也适用于电梯安装、船舶维修、悬崖作业等相关行业的一种卷扬设备,具体是人力升降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升降机构主要有两大类型(1)手扳葫芦式其结构采用手摇柄直接与绳轮联接,由于人手直接带动绳轮转动,使用起来较为费力,效率低,噪音大,只有滑穴保护,安全性差且钢丝绳磨损严重。(2)电动葫芦式其结构采用电机直联绳轮,由于电机使用过程中耗能大,噪音大,安装复杂,存在漏电安全隐患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人力升降机构,利用人体腿部力量和人体自重驱动工作设备上升和下降,有效保证人身及设备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人力升降机构结构如下大齿轮1轴孔内通过一对滚动轴承3、20套在螺栓轴18上,螺栓轴18通过螺栓联接在齿轮罩17上。滚动轴承3左端通过隔套4定位,右端通过弹性挡圈2定位。滚动轴承20右端通过隔套19定位,左端通过弹性挡圈21定位。弹性挡圈2、21嵌入大齿轮1轴孔内的凹槽中,弹性挡圈2、21之间采用套筒22固定位置。大齿轮1正下方与小齿轮9啮合。脚踏板5通过销钉与传动轴6联接。传动轴6通过一对滚动轴承7、11固定在齿轮罩17上,滚动轴承7、11内圈与传动轴6配合,外圈与齿轮罩17配合。滚动轴承7左端通过齿轮罩17固定,右端通过卡套8定位。卡套8位于小齿轮与滚动轴承7之间。小齿轮9与传动轴6通过左旋T型螺旋旋合。棘轮10套在传动轴6上,位于小齿轮的左侧摩擦盘与传动轴的右侧摩擦盘之间。棘块14固定在凸轴15上,卡入棘轮10齿内。滚动轴承11左端由传动轴摩擦轮盘定位,右端由挡圈12定位。端盖13通过螺钉固定在齿轮罩17上,挡圈12由端盖13压紧。如图2所示,导向轮23通过压轮支架24固定在栏头30上,压紧轮25固定在压轮支架24上。压紧轮25轴两端分别用压缩弹簧26、27与横梁28联接。工作钢丝绳16缠绕在大齿轮1凹槽上。其工作时,利用人体腿部力量为动力,人体自重为附加力,通过脚踩动曲轴柄带动一对外啮合齿轮转动,且利用大齿轮凹槽与钢丝绳产生的摩擦力带动工作设备上升和下降。利用棘轮离合机构控制工作设备的上升、降落和停止,有效的保证了人身及设备的安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脚踩动曲轴柄带动一对外啮合齿轮转动,且利用大齿轮凹槽与钢丝绳产生的摩擦力带动工作设备上升和下降,充分利用人体腿部力量和人体自重;2、利用棘轮离合机构控制工作设备的上升、降落和停止,有效的保证了人身及设备的安全;3、本技术结构简单,容易操作,省力快捷,工作效率高;施工中容易拆装,便于存放和运输,可在任何可施工的场所使用。具有安全、快捷、灵便、实用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脚踏板前蹬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脚踏板后蹬时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1-大齿轮,2-弹性挡圈,3-滚动轴承,4-隔套,5-脚踏板,6-传动轴,7-滚动轴承,8-卡套,9-小齿轮,10-棘轮,11-滚动轴承,12-挡圈,13-端盖,14-棘块,15-凸轮,16-工作钢丝绳,17-齿轮罩,18-螺栓轴,19-隔套,20-滚动轴承,21-弹性挡圈,22-套筒,23-导向轮,24-压轮支架,25-压紧轮,26-压缩弹簧,27-压缩弹簧,28-横梁,29-车座,30-栏头。具体实施方式当人力踩动脚踏板5前蹬(即正转)(见图2)时,脚蹬作用力经传动轴6、小齿轮9带动大齿轮1反转,大齿轮1通过凹槽对工作钢丝绳16产生的摩擦力带动工作钢丝绳16上升,从而使整个升降机构上升。当人力踩动脚踏板5后蹬(即反转)(见图3)时,脚蹬作用力经传动轴6、小齿轮9带动大齿轮1正转,大齿轮1通过凹槽对工作钢丝绳16产生的摩擦力带动工作钢丝绳16下降,从而使整个升降机构下降。小齿轮9与传动轴6通过左旋T型螺旋旋合,棘轮10套在传动轴6上。当升降机构停止工作(即人力停止踩动脚踏板)时,由于升降机构自重,连接在升降机构上的大齿轮1下降,而引起大齿轮1产生正转,导致小齿轮9沿着传动轴6向左移动,使小齿轮摩擦盘与传动轴摩擦盘从左右两侧将棘轮10夹紧。依靠棘轮两侧面摩擦片与两侧摩擦盘产生的摩擦力带动棘轮10反转,此时棘块卡死棘轮上沟槽使的棘轮无法反转,导致整个升降机构停止不动(见图1)。权利要求1.一种人力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大齿轮(1)轴孔内通过一对滚动轴承(3、20)套在螺栓轴(18)上,螺栓轴(18)通过螺栓联接在齿轮罩(17)上;滚动轴承(3)左端通过隔套(4)定位,右端通过弹性挡圈(2)定位;滚动轴承(20)右端通过隔套(19)定位,左端通过弹性挡圈(21)定位;弹性挡圈(2、21)嵌入大齿轮(1)轴孔内的凹槽中,弹性挡圈(2)、(21)之间采用套筒(22)固定;大齿轮(1)正下方与小齿轮(9)啮合;脚踏板(5)通过销钉与传动轴(6)联接;传动轴(6)通过一对滚动轴承(7、11)固定在齿轮罩(17)上,滚动轴承(7、11)内圈与传动轴(6)配合,外圈与齿轮罩(17)配合;滚动轴承(7)左端通过齿轮罩(17)固定,右端通过卡套(8)定位;卡套(8)位于小齿轮与滚动轴承(7)之间;小齿轮(9)与传动轴(6)通过左旋T型螺旋旋合;棘轮(10)套在传动轴(6)上,位于小齿轮的左侧摩擦盘与传动轴的右侧摩擦盘之间;棘块(14)固定在凸轴(15)上,卡入棘轮(10)齿内;滚动轴承(11)左端由传动轴摩擦轮盘定位,右端由挡圈(12)定位;端盖(13)通过螺钉固定在齿轮罩(17)上,挡圈(12)由端盖(13)压紧;导向轮(23)通过压轮支架(24)固定在栏头(30)上,压紧轮(25)固定在压轮支架(24)上;压紧轮(25)轴两端分别用压缩弹簧(26、27)与横梁(28)联接;工作钢丝绳(16)缠绕在大齿轮(1)凹槽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用于涂装、清洗、建筑、外墙装修等高处作业,也适用于电梯安装、船舶维修、悬崖作业等相关行业的人力升降机构。通过脚踩动曲轴柄带动一对外啮合齿轮转动,且利用大齿轮凹槽与钢丝绳产生的摩擦力带动工作设备上升和下降,充分利用人体腿部力量和人体自重;利用棘轮离合机构控制工作设备的上升、降落和停止,有效的保证了人身及设备的安全;本技术结构简单,容易操作,省力快捷,工作效率高;施工中容易拆装,便于存放和运输,可在任何可施工的场所使用。具有安全、快捷、灵便、实用的优点。文档编号B66D1/04GK2767411SQ20052005498公开日2006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23日专利技术者谢新国 申请人:谢新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力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大齿轮(1)轴孔内通过一对滚动轴承(3、20)套在螺栓轴(18)上,螺栓轴(18)通过螺栓联接在齿轮罩(17)上;滚动轴承(3)左端通过隔套(4)定位,右端通过弹性挡圈(2)定位;滚动轴承(20)右端通过隔套(19)定位,左端通过弹性挡圈(21)定位;弹性挡圈(2、21)嵌入大齿轮(1)轴孔内的凹槽中,弹性挡圈(2)、(21)之间采用套筒(22)固定;大齿轮(1)正下方与小齿轮(9)啮合;脚踏板(5)通过销钉与传动轴(6)联接;传动轴(6)通过一对滚动轴承(7、11)固定在齿轮罩(17)上,滚动轴承(7、11)内圈与传动轴(6)配合,外圈与齿轮罩(17)配合;滚动轴承(7)左端通过齿轮罩(17)固定,右端通过卡套(8)定位;卡套(8)位于小齿轮与滚动轴承(7)之间;小齿轮(9)与传动轴(6)通过左旋T型螺旋旋合;棘轮(10)套在传动轴(6)上,位于小齿轮的左侧摩擦盘与传动轴的右侧摩擦盘之间;棘块(14)固定在凸轴(15)上,卡入棘轮(10)齿内;滚动轴承(11)左端由传动轴摩擦轮盘定位,右端由挡圈(12)定位;端盖(13)通过螺钉固定在齿轮罩(17)上,挡圈(12)由端盖(13)压紧;导向轮(23)通过压轮支架(24)固定在栏头(30)上,压紧轮(25)固定在压轮支架(24)上;压紧轮(25)轴两端分别用压缩弹簧(26、27)与横梁(28)联接;工作钢丝绳(16)缠绕在大齿轮(1)凹槽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新国
申请(专利权)人:谢新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