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文川专利>正文

气动葫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2752 阅读:2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气动葫芦,包括气动马达(3),主控阀(2),提升机构(4),气动马达的定子相对转子向下偏置,定子上部左右设轴向进气口,主排气在下部,副排气利用工作周期中闲置的主进气路径,结构紧凑。气动马达向下偏置启动灵敏度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气动葫芦比同吨位电动葫芦体积小,没有漏电、打火的缺点,防爆性能好,耐酸碱蒸气,抗粉尘,安全性高。(*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起重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气动的起重装置。现有的通常俗称为葫芦的小型起重装置有手动的或电动的,手动葫芦因其费力只在工作场所随意、要求简单方便的场合使用。电动葫芦用电力为动力,省力而被广泛使用,但它有重大缺点电动葫芦是一种移动的设备,存在漏电、打火的可能性,对于要求防爆的场合特别不利。如需要对提升重物作无级变速,此种驱动所用电机及控制系统是一种体积大、线路复杂的产品。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气动葫芦,较电动葫芦体积小,操作简便,作无级变速控制方便,安全且防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描述如下(参见附图说明图1,4,5,6),为记述方便,表述中的"左"、"右"以面对各图所观察的为准,标号加","表示左侧一种气动葫芦,有外壳8、主控阀2、气动马达3、提升机构4,其特征是所述气动马达有定子32及转子34,定子包括壳体323及在其内设置的偏心套322,壳体和偏心套之间有环圆周方向的主排气空腔324,所述空腔向气动马达和主控阀相贴面的上部设右、左出口325,325′;所述定子中心相对转子中心向下偏置,造成定、转子间间隙(气腔)下置;偏心套左端面上部右左对称各设一为马达轴向的进气口321,321′并通向定子内部,马达主排气口342设在偏心套下部,沟通马达气腔和上述空腔324;所述主控阀对称设置右左阀杆27、27′,分别在阀套28、28′中上下滑动,阀杆27、27′包括杆轴29、29′及轴上的三个阀塞271、272、273、271′、272′、273′,阀塞将阀套分隔成上下二个腔281、282、281′、282′;右左下腔282、282′分别经横向副排气道275、275′及纵向副排气道277、277′通向设在主控阀和气动马达相贴面上的上下出气道242,所述出气道242的上端为排出口25;该面上还设有右左进气槽276、276′,和气动马达进气口321、321′相通;阀管28、28′上对准进气槽276、276′的位置设孔2711、2711′;还设有右左环形气道241、241′,其下端与所述上下出气道242相通,上端分别对准气动马达的出口325、325′,从而和气动马达空腔324相通;阀套的右左上腔281、281′各设上腔通道2811、2811′通到主控阀的进气道274与外气源相接;所述右左杆轴29、29′的下端分别铰接到摆杆30两端,摆杆中点为枢点,使左右杆轴动作为上下互相反连锁;所述气动马达输出轴经减速器连接提升机构4。所述气动马达3成独立部件,整体装入所述外壳8中。本技术气动葫芦是这样工作的外气源经进气道274接入后压力气体同时充满右左阀套的各上腔281、281′,由于摆杆30作用,右左阀杆27、27′平衡。当将右左阀杆27、27′中任一个移向下,例如右阀杆27,中阀塞271下移至露出2711时,压力气体将由此从上腔281、孔2711、槽276、进气口321从气动马达右边进入马达空腔,推动转子叶片37,转子作顺时针(面对图6看)转动。当相邻二叶片间空间到达主排气口342位置,所存压力由主排气口342经主排气空腔324、出口325、环形气道241、上下出气道242从排出口25排出机外,这是主排气。随着转子转动,由于定转子偏心设置,经主排气后的叶片间空间逐渐缩小,这些空间内所存气体压力将上升造成马达转动阻力,此压力气体的排除为副排气,本技术方案中副排气巧妙利用现在解释时假设条件下闲置的左主进气路径,借用作副排气路径,因为右阀杆27下移使左阀杆27′上移,左中阀塞271′抬升,超过左进气槽276′位置,致使左进气槽276′和左下腔282′相通,副排气路径便经由左主进气口321′、槽276′、孔2711′、下腔282′、横及纵排气道275′、277′、上下排气道242由排出口25排出机外。以上假设右阀杆27下移,马达作顺时针转,反之,如左阀杆27′下移,情况相似,只是马达作逆时针转。二种转向表示重物的上升和下降。本方案气动葫芦最大好处是①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没有火花,抗粉尘及酸碱蒸汽,完全避免了电动葫芦的漏电、防爆、不耐酸碱蒸汽等安全方面的缺欠。②相比电动葫芦,本技术方案体积对起重能力比缩小许多,只是同吨位防爆电动葫芦体积的1/3-1/10。③经研究表明,本技术气动马达偏心下置的结构使起动灵敏度提高,现有气动马达在3kg/cm2压力时才能起动,本方案马达在0.5kg/cm2时即可起动。④本方案副排气路径利用二作周期中闲置的主进气道,使结构极为紧凑。本技术还可以在基本方案上进一步改进。其一是定速调节,副排气路径中有呈直角布置的横及纵副排气道275、277及275′、277′,在纵副排气道277、277′中设定速调节螺丝23、23′(参见图12),它是一个端头为斜面的螺丝,与纵副排气道作螺纹连接,斜坡面位置正对着纵横排气道口相交处,螺丝作0-180°转动时,坡面从正对变为背对(堵住)横排气道口,排气口面积从最大变化到最小,这样来控制排气,在同样气源条件下可调节马达转速高低。同样,在固定定速调节螺丝位置下变化阀杆27、27′位置代表变化进气口开启大小,从而达到无级调节马达速度。这是定速调节及无级变速控制。这样控制比电动葫芦要简便得多。本技术方案中还可增设刹车及限位联锁机构,使其工作的安全性更高。也可附加挂装机构,使本技术葫芦适应不同的移动工作场合。本技术的主控阀阀杆的动作还可以设手阀以气动方式控制其启停及变速,使动作更为灵巧。这些附加机构、附加结构将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详加描述。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整体布置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侧视图。图3为手控阀结构示意图。图4为主控阀结构示意图。图5为气动马达纵剖面图。图6为气动及马达横剖面图。图7为(a)(b)为二种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a)(b)(c)为三种制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限位联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a)(b)(c)为三种挂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减速器示意图。图12是定速调节螺丝安装示意图。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实施例。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总体布置示意图。图2是其左视图。壳8内安置气动马达3,左侧装设在外壳上的是主控阀2,1为手控阀,主控阀有三通接头,一头接外气源,一头接主控阀上主气接头12,一头经气管103接手控阀进气口19,另有二条气管101、102分别连通手控阀上控制气输出口18、18′和主控阀2上的控制接头11、11′(参见图3),马达3的输由轴接减速机构5,后者的低速级连接提升机构4,在尽右端为制动机构6,外壳8的下方有限位联锁机构7,上方为挂装机构9。图5、6为气动马达的纵及横剖面示意图。有定子32及转子34,定子包括壳体323及在其内设置的偏心套322,壳体和偏心套之间有环圆周方向的主排气空腔324,所述空腔向气动马达和主控阀相贴面的上部设右、左出口325,325′;所述定子中心相对转子中心向下偏置,造成定、转子间间隙(气腔)下置;偏心套左端面上部右左对称各设一为马达轴向的进气口321,321′并通向定子内部,马达主排气口342设在偏心套下部,沟通马达气腔和上述空腔324;转子上设多个叶片37,在相应的槽中滑动,使叶片的自由端顶在偏心套内壁;左端盖31带有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动葫芦,有外壳(8)、主控阀(2)、气动马达(3)、提升机构(4),其特征是所述气动马达有定子(32)及转子(34),定子包括壳体(323)及在其内设置的偏心套(322),壳体和偏心套之间有环圆周方向的主排气空腔(324),所述空腔向气动马达和主控阀相贴面的上部设右、左出口(325、325′);所述定子中心相对转子中心向下偏置,造成定、转子间间隙(气腔)下置;偏心套左端面上部右左对称各设一为马达轴向的进气口(321、321′)并通向定子内部,马达主排气口(342)设在偏心套下部,沟通马达气腔和上述空腔(324);所述主控阀对称设置右左阀杆(27、27′),分别在阀套(28、28′)中上下滑动,阀杆(27、27′)包括杆轴(29、29′)及轴上的三个阀塞(271、272、273、271′、272′、27 3′,阀塞将阀套分隔成上下二个腔(281、282、281′、282′),右左下腔(282、282′)分别经横向副排气道(275、275′)及纵向副排气道(277、277′)通向设在主控阀的气动马达相贴面上的上下出气道(242),所述出气道(242)的上端为排出口(25);该面上还设有右左进气槽(276、276′),和气动马达进气口(321、321′)相通;阀管(28、28′)上对准进气槽(276、276′)的位置设孔(2711、2711′)还设有右左环形气道(241、241′),其下端与所述上下出气道(242)相通,上端分别对准气动马达的出口(325、325′),从而和气动马达空腔(324)相通;阀套的右左上腔(281、281′)各设上腔通道(2811、2811′)通到主控阀的进气道(274)与外气源相接;所述右左杆轴(29、29′)的下端分别铰接到摆杆(30)两端,摆杆中点为枢点,使左右杆轴动作为上下互相反连锁;所述马达输出轴经减速器连接提升机构(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川
申请(专利权)人:周文川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