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除尘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14124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1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过滤除尘一体化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第一原气室以及位于第一原气室上方的第一净气室,第一原气室的侧面设有进风口,第一净气室的侧面设有第一出风口,下方设有灰斗,第一原气室内设有若干与第一净气室相连通的过滤器,第一原气室上方设有隔板,隔板上开有若干通孔,且隔板内设有将通孔密封且可抽拉的密封板,位于隔板上方设有第二原气室,第二原气室上方设有第二净气室,其侧面设有第二出风口,第二原气室内设有若干与第二净气室相连通的过滤器。通过设置第二原气室、第二净气室以及过滤器,能够将第一次过滤时未完全过滤的空气再次过滤,进一步使过滤后的气体中粉尘达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除尘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过滤除尘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除尘器作为一种除尘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目前对于含尘气体的除尘,通过采用过滤器过滤实现。但是现有的除尘设备无法使过滤后的气体粉尘含量达标或者完全去除气体中的粉尘,尤其对于一些气体要求无粉尘才可使用的情况,现有除尘设备达不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过滤除尘一体化装置,已解决上述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过滤除尘一体化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原气室以及位于第一原气室上方的第一净气室,所述第一原气室的侧面设有进风口,第一净气室的侧面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设有阀门,位于第一原气室的下方设有灰斗,第一原气室内设有若干与第一净气室相连通的过滤器,所述第一原气室上方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开有若干通孔,且隔板内设有将通孔密封且可抽拉的密封板,位于隔板上方设有第二原气室,第二原气室上方设有第二净气室,所述第二净气室的侧面设有第二出风口,第二原气室内设有若干与第二净气室相连通的过滤器。作为优选,所述过滤器通过支架固接在第一原气室以及第二原气室内,所述支架开有孔,所述孔用于将过滤器与第一净气室或者过滤器与第二净气室连通。作为优选,所述密封板一端穿过所述壳体连接有拉板。作为优选,还包括消音器,所述消音器设置在第一出风口与第一净气室之间以及第二出风口与第二净气室之间。作为优选,所述消音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消音体,位于消音体两端设有进气口以及出气口,所述消音体内设有空腔。作为优选,所述进风口与第一原气室之间还设有预过滤器。作为优选,所述灰斗下端设有排灰阀。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原气室下端设有支架,所述支架底端设有支脚。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将空气过滤技术与除尘技术相结合,实现了过滤后的气体中粉尘达标。而且设置第二原气室、第二净气室以及过滤器,能够将第一次过滤时未完全过滤的空气再次过滤,进一步使过滤后的气体中粉尘达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的I处放大不意图;图3是本技术消音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原气室;2、第一净气室;3、进风口 ;4、第一出风口 ;5、灰斗;6、过滤器;7、隔板;8、密封板;9、第二原气室;10、第二净气室;11、第二出风口; 12、支架;13、拉板;14、消音器;15、预过滤器;16、排灰阀;17、支架;71、通孔;141、消音壳体;142、消音体;143、进气口;144、出气口; 145、空腔;171、支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过滤除尘一体化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有第一原气室1以及位于第一原气室1上方的第一净气室2,第一原气室1内部设有若干与第一净气室2相连通的过滤器6,其中第一原气室1的侧面设有进风口 3,含尘气体从进风口 3进入第一原气室1,在第一净气室2的侧面设有第一出风口 4,第一原气室1内的含尘气体由过滤器6过滤后,无尘的气体进入第一净气室2,随后从第一出风口 4排出。在第一出风口 4上设有阀门,用于第一出风口4的启闭。在第一原气室1的下方设有灰斗5,过滤后掉落的粉尘进入灰斗5,从灰斗5排出,在灰斗5上设有排灰阀16,用以开启或者关闭灰斗5。在第一原气室1的上方设有隔板7,参照图2,在隔板7上开有若干通孔71,且隔板7内设有将通孔71密封且可抽拉的密封板8,该密封板8—端穿过所述壳体连接有拉板13,在不密封该隔板7时,可通过拉板13将密封板8抽拉出来,优选的,也可以有电机或者气缸带动拉板13将密封板8抽出或者推入隔板7。在隔板7上方设有第二原气室9,第二原气室9上方设有第二净气室10,第二净气室10的侧面设有第二出风口 11,第二原气室9内设有若干与第二净气室10相连通的过滤器6。通过上述结构,当含尘气体在第一原气室1内的过滤器6过滤后,可能仍旧有部分粉尘含在气体中,此时,通过阀门将第一出风口 4关闭,然后通过拉板13将密封板8抽出,此时第一净气室2与第二原气室9通过隔板7的通孔71相连通,第一净气室2内的含尘气体进入第二原气室9,并由第二原气室9内的过滤器6再次过滤,随后进入第二净气室10,并最终从第二出风口 11排出,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出风口 11处也设有阀门。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将第一次过滤后的含有部分粉尘的气体再次过滤,进而将气体内的粉尘过滤,使过滤后的气体粉尘含量达标,甚至是完全无粉尘。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过滤器6通过支架12固接在第一原气室1以及第二原气室9内,具体的,该支架12密封设置在第一原气室1与第一净气室2之间以及第二原气室9与第二净气室10之间,在支架12上开有若干孔,该孔用于将过滤器6与第一净气室2或者过滤器6与第二净气室10连通,以实现过滤后的气体进入第一净气室2或者第二净气室10.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在第一出风口4与第一净气室2之间以及第二出风口11与第二净气室10之间均设有消音器14,用于降低过滤后的气体排放时产生的噪音。具体的,该消音器14包括消音壳体141,该消音壳体141内设有消音体142,该消音体142可以用消音材料填充而成;位于消音体142两端设有进气口 143以及出气口 144,其中进气口 143连通于第一净气室2以及第二净气室10,出气口 144则连通于第一出风口 4以及第二出风口 11;在消音体141内设有空腔145,一方面增加进入消音器14内的空气的流动路径,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消音效果。本实施例中的消音器14的消音降量可达25db(A)以上。在第一进风口4与第一原气室1之间还设有预过滤器15,用于提前将含尘气体中的大颗粒粉尘过滤掉。在第一原气室1下端设有支架17,在支架17底端设有支脚171,通过支脚171放置在厂房地面上。以上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过滤除尘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原气室(1)以及位于第一原气室(1)上方的第一净气室(2),所述第一原气室(1)的侧面设有进风口(3),第一净气室(2)的侧面设有第一出风口(4),所述第一出风口(4)设有阀门,位于第一原气室(1)的下方设有灰斗(5),第一原气室(1)内设有若干与第一净气室(2)相连通的过滤器(6),所述第一原气室(1)上方设有隔板(7),所述隔板(7)上开有若干通孔(71),且隔板(7)内设有将通孔(71)密封且可抽拉的密封板(8),位于隔板(7)上方设有第二原气室(9),第二原气室(9)上方设有第二净气室(10),所述第二净气室(10)的侧面设有第二出风口( 11),第二原气室(9)内设有若干与第二净气室(10)相连通的过滤器(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除尘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6)通过支架(12)固接在第一原气室(1)以及第二原气室(10)内,所述支架(12)开有孔,所述孔用于将过滤器(6)与第一净气室(2)或者过滤器(6)与第二净气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滤除尘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原气室(1)以及位于第一原气室(1)上方的第一净气室(2),所述第一原气室(1)的侧面设有进风口(3),第一净气室(2)的侧面设有第一出风口(4),所述第一出风口(4)设有阀门,位于第一原气室(1)的下方设有灰斗(5),第一原气室(1)内设有若干与第一净气室(2)相连通的过滤器(6),所述第一原气室(1)上方设有隔板(7),所述隔板(7)上开有若干通孔(71),且隔板(7)内设有将通孔(71)密封且可抽拉的密封板(8),位于隔板(7)上方设有第二原气室(9),第二原气室(9)上方设有第二净气室(10),所述第二净气室(10)的侧面设有第二出风口(11),第二原气室(9)内设有若干与第二净气室(10)相连通的过滤器(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李凌锐耿林常继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双枭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