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13081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1 0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机,由一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的电控系统、过滤系统及风扇系统组成,所述风扇系统包括有一个风道腔体结构和安装在该风道腔体结构内的一个离心风扇,所述风道腔体结构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以及环绕在离心风扇外周的风道腔壁面,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的至少之一设置进风口,所述风道腔壁面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一侧的出风口壁面是涡舌部,该涡舌部由风道腔壁面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的出风口不少于两个,且在临近所述的涡舌部的位置,所述的风道腔壁面的内表面朝向背离所述的离心风扇的轴心的方向向外凸伸,从而形成至少一个凸出部,达到了均化出风以及降低出风口噪声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机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采用离心风扇构建风扇系统的空气净化机。
技术介绍
空气净化机又称“空气清洁器”,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主要用于解决PM2.5、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过敏原等导致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现有的空气净化机,主要包括电控系统和过滤系统及风扇系统,电控系统用于控制风扇系统工作并提供额外附加功能,如臭氧消毒、紫外消毒等,过滤系统用于拦截空气的污染物颗粒,风扇系统用于使空气经由过滤系统后吹出。现有的空气净化机多采用离心风扇构建其风扇系统,该系统包括有一个风道腔体结构、一个开设于风道腔体结构上的出风口以及安装在该风道腔体结构内的一个离心风扇。随着人们对空气净化机的使用需求不断提高,对其降噪、节能需求也随之提高,对其风扇系统也提出更高要求。现有风扇系统出风方向过于单一,噪声过大;风扇系统主要噪声为空气动力噪声中的涡流噪声,涡流噪声产生于离心风扇叶片出口处边界层分离脱流过程和气体在风道腔体内内扩压流动时分离过程,较严重影响送风效果及使用舒适度。针对该问题,现有技术方案多采用设置吸音材料或增加消音装置等方法,该方法结构复杂且成本高昂;而涡舌的改进技术方案对涡流噪声效果有限。因此优化风道腔体结构以减小噪声及风机能耗,十分必要。从而,如何兼顾多向出风和噪音是业内急需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风扇系统优化的空气净化机,以解决现有空气净化机出风方向单一以及出风口处噪声大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空气净化机由一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的电控系统、过滤系统及风扇系统组成,所述风扇系统包括有一个风道腔体结构和安装在该风道腔体结构内的一个离心风扇,所述风道腔体结构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以及环绕在离心风扇外周的风道腔壁面,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的至少之一设置进风口,所述风道腔壁面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一侧的出风口壁面是涡舌部,该涡舌部由风道腔壁面向外延伸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风口不少于两个,且在临近所述的涡舌部的位置,所述的风道腔壁面的内表面朝向背离所述的离心风扇的轴心的方向向外凸伸,从而形成至少一个凸出部。进一步的,所述的凸出部是圆弧面的凸出部。进一步的,所述的出风口在圆周上均布设置。进一步的,至少一个风口的涡舌部与延伸形成该涡舌部的风道腔壁面通过连接板相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涡舌部的外侧面相连接,另一端与风道腔壁面的外侧面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板的一端与涡舌部的远风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延伸形成该涡舌部的风道腔壁面远风端相连接。本技术空气净化机通过风扇系统优化设计,首先在风道腔壁面上均布开设多个出风口,均化出风方向,降低风道腔体结构内气压,减少气流冲击噪声;进一步的,风道腔壁设置所述凸出部,使所述风道腔体结构在离心风扇转向上有大-小-大的变化,所述离心风扇的叶片转动经过凸出部,由于风道腔体在该凸出部突然变大导致风道腔体内凸出部附近压力突减,促使叶片上涡流噪声提前产生,即将出风口处才产生的涡流以及涡流噪声大部分转移至密封及隔音效果更好的所述风道腔体内产生,从而达到降低出风口处空气噪声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空气净化机的风道腔体结构截面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空气净化机的风道腔体结构截面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3的空气净化机的风道腔体结构截面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4的空气净化机的风道腔体结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图1是该实施例的空气净化机的风道腔体结构截面示意图,具有一壳体(图中未示出)及内部的电控系统(图中未示出)和过滤系统(图中未示出)及风扇系统;该风扇系统包括有一个风道腔体结构和安装在该风道腔体结构内的一个离心风扇I,该风道腔体结构包括上盖板(移除而未画出)和下盖板2以及垂直设置并环绕在离心风扇I外周的风道腔壁面3,该上盖板和下盖板的至少一个开设多个通风孔或者一个栅栏或者网状作为进风口,该壁面开设有第一出风口 21以及第二出风口 22;该第一出风口 21以及第二出风口 22以离心风扇I为中心,对称设置,出风方向呈均布排列,达到降风压及减小气流冲击最佳效果。其中第一出风口 21的涡舌部41以及第二出风口 22的涡舌部42均是由风道腔壁面3向外延伸分别形成的;在临近该涡舌部41的位置,该风道腔壁面3的内表面向背离离心风扇I轴心方向向外凸形成一个凸出部411,该凸出部411是一个圆弧面的凸出部;在临近该涡舌部42的位置,该风道腔壁面3的内表面向背离离心风扇I轴心方向向外凸形成一个凸出部421,该凸出部421也是一个圆弧面的凸出部;并且在风道腔壁面3上还可以额外形成多个凸出部411或凸出部421,而不仅限于该实施例的一个。离心风扇I的叶片转动经过凸出部411或凸出部421时,由于风道腔体在背离风扇I轴心方向空间突然变大,该处压力突减,促使所述的离心风扇叶片提前产生涡流,即本应在第一出风口 21或第二出风口22处才产生的涡流及涡流噪声部分转移至密封及隔音效果更好的所述风道腔体内产生,从而达到改善输出以及降低风噪目的。实施例2: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如下:第一出风口21处,涡舌部41与风道腔壁面3相接的夹角处设置有连接板412,该连接板412—端与涡舌部41的外侧面相连接,另一端与风道腔壁面3的外侧面相连接,使涡舌部41的底部与风道腔壁面3固结一体,当离心风扇I转动时,气流由出风口流出冲击涡舌部41,连接板412起到固定涡舌部41的作用,显著降低了涡舌部41以及风道腔壁面3的震动,起到降低出风口噪声的作用。同时,第二出风口22也采用相类似的设置,连接板422起到降低第二出风口 22噪声的作用。实施例3: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如下:以离心风扇I为中心,均布设置有第一出风口 21、第二出风口 22以及第三出风口23,三个出风口呈圆周均布设置,离心风扇I流出的气流可均匀离散流出,气流作用力均衡,可避免风扇系统的震动噪声的产生。同时,环形侧壁面5环绕离心风扇I一周,所有的出风口的涡舌部以及风道腔壁面都沿出风方向延伸至环形侧壁面5,并与环形侧壁面5的内表面相连接。以第一出风口21为例,涡舌部41由靠近离心风扇I的起点处,沿着出风方向持续延伸,直至接触环形侧壁面5的内表面;同时,与该涡舌部41相连接的一段风道腔壁面3在出风口 22处沿出风方向延伸直至接触环形侧壁面5。涡舌部41与风道腔壁面3共同与环形侧壁面5相连接,在该实施例中,环形侧壁面5作为连接板,使涡舌部41与延伸形成该涡舌部41的风道腔壁面3连接成为为一体式结构,抗气流冲击作用最好,可达到最佳的降低涡舌部41震动噪声的效果,且涡舌部41以及该段风道腔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空气净化机,由一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的电控系统、过滤系统及风扇系统组成,所述风扇系统包括有一个风道腔体结构和安装在该风道腔体结构内的一个离心风扇,所述风道腔体结构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以及环绕在离心风扇外周的风道腔壁面,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的至少之一设置进风口,所述风道腔壁面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一侧的出风口壁面是涡舌部,该涡舌部由风道腔壁面向外延伸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风口不少于两个,且在临近所述的涡舌部的位置,所述的风道腔壁面的内表面朝向背离所述的离心风扇的轴心的方向向外凸伸,从而形成至少一个凸出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思吴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唯科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