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挑模板支撑架的平衡架构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09771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1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挑模板支撑架的平衡架构造装置,包括搭设在悬挑梁上的悬挑支撑架,在安装悬挑支撑架悬挑梁的下一层建筑物结构中搭设的第一平衡架,在安装悬挑支撑架的悬挑梁的同层高度建筑物结构中搭设的第二平衡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减轻悬挑模板支撑架附加荷载对建筑物结构板造成的不利影响,可平衡悬挑支撑架的整架重量,抵抗高空风荷载产生的倾覆力矩,增强悬挑支撑架的整体稳定性,保障施工及结构的安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搭设方便,构造简单易行,具有良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中悬挑结构模板支撑架的设计与施工,具体涉及一种悬挑模板支撑架的平衡架构造装置,适合于超长、高空、多层现浇悬挑结构模板支撑架的搭设过程。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与建筑物或结构物的基本使用功能,对建筑物的造型、外观等美学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伴随着这种趋势,各种建筑形式不断涌现,其中就包括许多高空悬挑结构物。这类高空悬挑结构尤其是现浇结构需要搭设悬挑模板支撑架来完成施工。这类悬挑模板支撑架的悬挑梁一般锚固在建筑物结构板或梁上。悬挑梁的锚固位置处会产生很大的内力,对建筑结构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超长、超高、多层悬挑结构板的支撑架荷载更大、整体稳定性不足,而且高空悬挑支撑架受风荷载影响较大,在悬挑结构板混凝土饶筑的情况下,存在着较大的倾覆风险,存在较大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挑模板支撑架的平衡架构造装置,该装置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现浇悬挑结构的施工,特别是超长、超高、多层悬挑结构板的施工。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种悬挑模板支撑架的平衡架构造装置,包括搭设在悬挑梁上的悬挑支撑架,在安装悬挑支撑架悬挑梁的下一层建筑物结构中搭设的第一平衡架,在安装悬挑支撑架的悬挑梁的同层高度建筑物结构中搭设第二平衡架。进一步地,所述的悬挑支撑架、第一平衡架和第二平衡架均包括水平杆和立杆,水平杆与立杆采用扣件扣接,水平杆和立杆垂直固结,水平杆和立杆均设置多根。进一步地,所述的悬挑支撑架与第二平衡架共用水平杆,水平杆横向拉通,并与悬挑支撑架、第二平衡架的所有立杆相接。进一步地,所述的悬挑支撑架的水平杆与第二平衡架的水平杆二者水平搭接,搭接长度大于悬挑支撑架或第二平衡架的二跨距离,搭接位置采用旋转扣件进行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平衡架和第二平衡架的顶部设置有可调托撑,在托撑与上一层建筑物结构之间设置有木枋,通过可调托撑使木枋与建筑物结构之间顶紧。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平衡架中立杆的间距、第二平衡架中立杆的间距均与悬挑支撑架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平衡架、第二平衡架的横向搭设宽度均与悬挑梁的长度相同,第一平衡架、第二平衡架的纵向搭设总长度与悬挑支撑架纵向搭设长度相同。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特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悬挑模板支撑架的平衡架构造装置,可有效减轻悬挑模板支撑架附加荷载对建筑物结构板造成的不利影响,可平衡悬挑支撑架的整架重量,抵抗高空风荷载产生的倾覆力矩,增强悬挑支撑架的整体稳定性,保障施工及结构的安全。本技术搭设方便,构造简单易行,具有良好的推广使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可调托撑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代表:1一悬挑支撑架,2—第一平衡架,3—第二平衡架,4一水平杆(悬挑支撑架与第二平衡架共用),5—水平杆(悬挑支撑架的),6—水平杆(第二平衡架的),7—搭接段,8一旋转扣件,9一结构板,1一木枋,11 一托撑。【具体实施方式】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悬挑模板支撑架的平衡架构造装置,包括搭设在悬挑梁上的悬挑支撑架1,在安装悬挑支撑架I的悬挑梁的下一层建筑物结构中搭设第一平衡架2,在安装悬挑支撑架I的悬挑梁的同层建筑物结构中搭设第二平衡架3。其中,悬挑支撑架1、第一平衡架2和第二平衡架3均包括水平杆和立杆,水平杆与立杆采用扣件扣接;水平杆和立杆垂直固结,水平杆和立杆均设置多根。在一般情况下,应该使悬挑支撑架I与第二平衡架3共用水平杆(如图中所示的标号4),水平杆横向拉通,并与悬挑支撑架1、第二平衡架3的所有立杆相接。而当水平杆长度不够,悬挑支撑架I和第二平衡架3应各自搭设其水平杆(如图中标号5、6分别为悬挑支撑架、第二平衡架的水平杆),并使悬挑支撑架I的水平杆与第二平衡架3的水平杆二者水平搭接,搭接长度大于悬挑支撑架I或第二平衡架3的二跨距离(两个立杆间的距离为一跨),搭接位置采用旋转扣件8进行连接,如图1中所示的搭接段7。第一平衡架2和第二平衡架3的顶部设置有可调托撑11,在托撑与上一层建筑物结构的结构板9之间设置有木枋10,通过可调托撑11使木枋10与建筑物结构之间顶紧,达到受力状态。第一平衡架2中立杆的间距、第二平衡架3中立杆的间距均与悬挑支撑架I相同。第一平衡架2、第二平衡架3的横向搭设宽度均与悬挑梁的长度相同,第一平衡架2、第二平衡架3的纵向搭设总长度与悬挑支撑架I纵向搭设长度相同。架体搭设所采用钢管宜采用Φ48.3X3.6 钢管。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悬挑模板支撑体系平衡架的构造装置,可有效减轻悬挑模板支撑架附加荷载对建筑物结构板9造成的不利影响,可平衡悬挑支撑架I的整架重量,降低高空风荷载产生的倾覆风险,增强悬挑支撑架I的整体稳定性,保障施工及结构的安全。本技术搭设方便,构造简单易行,具有良好的推广使用价值。【主权项】1.一种悬挑模板支撑架的平衡架构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搭设在悬挑梁上的悬挑支撑架(I),在安装悬挑支撑架(I)的悬挑梁的下一层建筑物结构中搭设第一平衡架(2),在安装悬挑支撑架(I)的悬挑梁的同层高度建筑物结构中搭设第二平衡架(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挑模板支撑架的平衡架构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挑支撑架(I)、第一平衡架(2)和第二平衡架(3)均包括水平杆和立杆,水平杆与立杆采用扣件扣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挑模板支撑架的平衡架构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挑支撑架(I)与第二平衡架(3)共用水平杆,水平杆横向拉通,并与悬挑支撑架(I)、第二平衡架(3)的所有立杆相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挑模板支撑架的平衡架构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挑支撑架(I)的水平杆与第二平衡架(3)的水平杆二者水平搭接,搭接长度大于悬挑支撑架(I)或第二平衡架(3)的二跨距离,搭接位置采用旋转扣件(8)进行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挑模板支撑架的平衡架构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平衡架(2)和第二平衡架(3)的顶部设置有可调托撑(11),在托撑与上一层建筑物结构之间设置有木枋(10),通过可调托撑(11)使木枋(10)与建筑物结构之间顶紧。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挑模板支撑架的平衡架构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平衡架(2)中立杆的间距、第二平衡架(3)中立杆的间距均与悬挑支撑架(I)相同。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挑模板支撑架的平衡架构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平衡架(2)、第二平衡架(3)的横向搭设宽度均与悬挑梁的长度相同,第一平衡架(2)、第二平衡架(3)的纵向搭设总长度与悬挑支撑架(I)纵向搭设长度相同。【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悬挑模板支撑架的平衡架构造装置,包括搭设在悬挑梁上的悬挑支撑架,在安装悬挑支撑架悬挑梁的下一层建筑物结构中搭设的第一平衡架,在安装悬挑支撑架的悬挑梁的同层高度建筑物结构中搭设的第二平衡架。本技术可有效减轻悬挑模板支撑架附加荷载对建筑物结构板造成的不利影响,可平衡悬挑支撑架的整架重量,抵抗高空风荷载产生的倾覆力矩,增强悬挑支撑架的整体稳定性,保障施工及结构的安全。本技术搭设方便,构造简单易行,具有良好的推广使用价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悬挑模板支撑架的平衡架构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搭设在悬挑梁上的悬挑支撑架(1),在安装悬挑支撑架(1)的悬挑梁的下一层建筑物结构中搭设第一平衡架(2),在安装悬挑支撑架(1)的悬挑梁的同层高度建筑物结构中搭设第二平衡架(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长明叶正武简超军梅源郭艳宋乾坤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