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检测回热器的换热能力的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10146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1 0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回热器的换热能力的检测系统,包括:一室内、外侧风洞;一设置在室内侧风洞上的蒸发器,蒸发器的液体进口依次通过膨胀阀和冷媒流量计与被测回热器的液体出口连接;一设置在室外侧风洞上的冷凝器,冷凝器的冷凝出口与被测回热器的液体进口连接,冷凝器的冷凝进口通过压缩机与被测回热器的蒸汽出口连接;设置在被测回热器的进、出口上的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以及一分别与室内、外侧风洞、各个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以及冷媒流量计的PLC控制器。通过对被测回热器的各个进出口在工作状态下压力和温度进行采集,并计算出被测回热器的换热能力,从而准确地对比出不同回热器的换热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回热器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回热器的换热能力的检 测系统。
技术介绍
在制冷空调系统中,为了提高系统的制冷量和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通常会在制 冷空调系统中安装回热器。回热器使节流前的液体和来自蒸发器的空调蒸汽进行热交换, 交换的结果是制冷剂液体过冷度增加,回气管中空调蒸汽的过热度增加,使得压缩机进口 气流的温度提高。这样,不仅可增加单位制冷量与增强蒸发器换热,而且可以减少无效过 热,提高压缩机的吸气温度与润滑油的工作温度,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因而,在蒸汽压缩 式制冷循环中,通过会在系统中安装一个回热器确保制冷系统正常运行。所以回热器被广 泛应用在空调制冷系统中,并且是其中尤为关键的组件。 回热器的换热能力是回热器的重要性能之一,同时也是指导产品设计与开发的重 要指标。目前,市场上并没有用于检测回热器的换热能力的装置或者系统,目前的做法是: 回热器生产完毕后,直接将回热器安装到制冷空调整机上,然后再直接对整机的整体性能 进行检测,如发现整机中的回热器出现问题,则将该出现问题的回热器从整机中拆卸下来, 操作起来相当繁琐以及也不能测试回热器的换热能力。 为此,申请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 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 用于检测回热器的换热能力的检测系统。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种用于检测回热器的换热能力的检测系统,包括: -置于室内、外侧的室内、外侧风洞; -设置在所述室内侧风洞上且由所述室内侧风洞调节其换热能力的蒸发器,所述 蒸发器的液体进口依次通过膨胀阀和冷媒流量计与被测回热器的液体出口连接; 一设置在所述室外侧风洞上且由所述室外侧风洞调节其换热能力的冷凝器,所述 冷凝器的冷凝出口与被测回热器的液体进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冷凝进口通过压缩机与被 测回热器的蒸汽出口连接; 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蒸汽出口与被测回热器的蒸汽进口之间的第一压力传感器 和第一温度传感器; 设置在所述过冷器与被测回热器的液体出口之间的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温度 传感器; 设置在所述冷凝器的冷凝出口与被测回热器的液体进口之间的第三压力传感器 和第三温度传感器; 设置在所述吸气过热器与被测回热器的蒸汽出口之间的第四压力传感器和第四 温度传感器;以及 - 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室内、外侧风洞、第一、第二、第三、第四 压力传感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温度传感器以及冷媒流量计连接。 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压缩机的压缩进口与被测回热器的蒸 汽出口之间设置有一用于保证进入压缩机内的冷媒为全气相的吸气过热器。 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压缩机的压缩进口与吸气过热器的出 口端之间设置有与所述PLC控制器连接的第五压力传感器和第五温度传感器。 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压缩机的压缩出口与冷凝器的冷凝进 口之间设置有一用于调节冷凝器的冷凝进口温度的过热器。 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压缩机的压缩出口与过热器的进口端 之间设置有与所述PLC控制器连接的第六压力传感器和第六温度传感器。 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冷凝器的冷凝进口与过热器的出口端 之间设置有与所述PLC控制器连接的第七压力传感器和第七温度传感器。 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蒸发器的液体进口与膨胀阀的出口端 之间设置有与所述PLC控制器连接的第八压力传感器和第八温度传感器。 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冷媒流量计的出口端与膨胀阀的进口 端之间设置有与所述PLC控制器连接的第九压力传感器和第九温度传感器。 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冷媒流量计的进口端与被测回热器的 液体出口之间设置有一用于调节检测系统中冷媒的循环量的储液罐。 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冷媒流量计的进口端与被测回热器的 液体出口之间设置有一用于保证进入膨胀阀内的冷媒为全液相的过冷器。 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冷媒流量计的进口端与过冷器的出口 端之间设置有一用于观察冷媒在进入冷媒流量计之前是否为全液相的视液镜。 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室内、外侧分别设置有用于调节室内侧的 蒸发器和室外侧的冷凝器的温湿度环境的室内、外空调机组。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被测回热器的 各个进出口在工作状态下压力和温度进行采集,并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计算出被测回热器的 换热能力以及压力损失,从而能够准确地对比出不同回热器的换热能力,有效地对产品设 计与开发进行指导。【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技术的原理流程框图。【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 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参见图1,图中给出的是一种用于检测回热器的换热能力的检测系统,包括室内侧 风洞100、室外侧风洞200、蒸发器300、冷凝器400、被测回热器500、压力传感器610、620、 630、640、温度传感器710、720、730、740以及PLC控制器(图中未示出)。 室内侧风洞100置于室内。蒸发器300安装在室内侧风洞100上,并且由室内侧 风洞100调节其换热能力。蒸发器300的蒸汽出口 310与被测回热器500的蒸汽进口 510 连接,蒸发器300的液体进口 320依次通过膨胀阀810、冷媒流量计820、视液镜830、过冷 器840、储液罐850与被测回热器500的液体出口 520连接。其中,膨胀阀810是检测系统 高低压温的分界点,当从被测回热器500的液体出口 520流出的液相冷媒进入膨胀阀810 时,膨胀阀810对液相冷媒起到降温降压的作用。冷媒流量计820则是读取检测系统中冷 媒的流量,冷媒流量是计算被测回热器500的换热量的重要参数之一。视液镜830则是用 于观察冷媒在进入冷媒流量计820之前是否为全液相。过冷器840则是用于保证进入膨胀 阀810内的冷媒为全液相,同时也可以用来调节膨胀阀810的进口端温度。储液罐850内存 储有冷媒,其可用于调节检测系统中冷媒的循环量,当检测系统中的循环量升高时,储液罐 850内的冷媒便会补充至检测系统中,当检测系统中的循环量降低时,检测系统中多余部分 的冷媒则存储在储液罐850内。 室外侧风洞200置于室外。冷凝器400安装在室外侧风洞200上,并且由室外侧 风洞200调节其换热能力。冷凝器400的冷凝出口 410与被测回热器500的液体进口 530 连接,冷凝器400的冷凝进口 420依次通过过热器910、压缩机920以及吸气过热器930与 被测回热器500的蒸汽出口 540连接。压缩机910作为检测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检测回热器的换热能力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置于室内、外侧的室内、外侧风洞;一设置在所述室内侧风洞上且由所述室内侧风洞调节其换热能力的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液体进口依次通过膨胀阀和冷媒流量计与被测回热器的液体出口连接;一设置在所述室外侧风洞上且由所述室外侧风洞调节其换热能力的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冷凝出口与被测回热器的液体进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冷凝进口通过压缩机与被测回热器的蒸汽出口连接;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蒸汽出口与被测回热器的蒸汽进口之间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过冷器与被测回热器的液体出口之间的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冷凝器的冷凝出口与被测回热器的液体进口之间的第三压力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吸气过热器与被测回热器的蒸汽出口之间的第四压力传感器和第四温度传感器;以及一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室内、外侧风洞、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压力传感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温度传感器以及冷媒流量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张继轩逯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龙阳精密复合铜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