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送风的袋式除尘器,属于空气净化处理领域。所述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除尘器壳体,在除尘器壳体中设置有多孔进风管、滤袋以及出风口,使得进入该袋式除尘器的含尘气体在多孔进风管的调整下,均匀的进入滤袋中进行过滤,相对与现有技术,使得除尘器内部含尘气体流动更为均匀,更为充分的利用滤袋的过滤特性,从而提高了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并且延长了滤袋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送风的袋式除尘器。
技术介绍
空气净化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微电子、半导体、医药、食品、化工、医疗卫生等领域。目前滤袋式除尘器设备对PM2.5颗粒具有较高的过滤效率,但是实际应用的过滤效果往往比理论的效果要低,其中通风不均匀是导致除尘效率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另外通风不均匀还会导致含尘气体加大对滤袋的冲刷,从而降低滤袋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送风的袋式除尘器,所述内送风的袋式除尘器,包括:除尘器壳体,在所述除尘器壳体中设置有多孔进风管,所述多孔进风管的一端从所述除尘器壳体侧面凸出,所述多孔进风管的另一端封闭,在所述多孔进风管的上部设置有预设数量的滤袋;在所述除尘器壳体的侧面顶部设置有出风口,在所述除尘器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灰斗,所述除尘器壳体的外侧面底部设置有承重支架。可选的,所述多孔进风管的详细结构为:在所述多孔进风管中设置有相互对立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在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上均匀设置有预设数量的通风孔;在所述多孔进风管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侧面对应的第一导流板,以及与所述第二侧面对应的第二导流板。可选的,在所述多孔进风管中: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第一侧面通过铰链铰接,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第一侧面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导流板与所述第二侧面通过铰链铰接,所述第二导流板与所述第二侧面具有第二夹角。可选的,在所述多孔进风管的顶部,还设置有通风条缝。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使得进入该袋式除尘器的含尘气体在多孔进风管的调整下,均匀的进入滤袋中进行过滤,相对与现有技术,使得除尘器内部含尘气体流动更为均匀,更为充分的利用滤袋的过滤特性,从而提高了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并且延长了滤袋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内送风的袋式除尘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内送风的袋式除尘器的内部剖视图一;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内送风的袋式除尘器的内部剖视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结构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进一步地描述。 实施例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送风的袋式除尘器,所述内送风的袋式除尘器,包括:除尘器壳体,在所述除尘器壳体中设置有多孔进风管,所述多孔进风管的一端从所述除尘器壳体侧面凸出,所述多孔进风管的另一端封闭,在所述多孔进风管的上部设置有预设数量的滤袋;在所述除尘器壳体的侧面顶部设置有出风口,在所述除尘器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灰斗,所述除尘器壳体的外侧面底部设置有承重支架。在实施中,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除尘器内部通风不均匀的缺陷,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内送风的袋式除尘器,该袋式除尘器的详细结构如下:如图1所示,该袋式除尘器的主体为除尘器壳体1,在除尘器壳体1内部设置有多孔进风管2,该多孔进风管2的一端从除尘器壳体1的侧面凸出,从而构成袋式除尘器外部的含尘气体入口,而多孔进风管2的另一端则封闭,迫使待过滤的含尘气体从多孔进风管2侧面的通风孔21流出。当进入该袋式除尘器的含尘气体从多孔进风管2流出后,接着会均匀的进入位于多孔进风管2上方的滤袋3中。由于进入滤袋3的含尘气体流向均匀统一,使得滤袋3中的全部面料都参与到含尘气体过滤的过程中。通常滤袋3为圆筒型,垂直地悬挂在除尘器壳体1中。这样含尘气体可以从滤袋3的底部流向滤袋3的顶部,充分利用的滤袋3的过滤特性,将滤袋3的使用效率发挥至最大。经过滤袋3过滤后的含尘气体直接从位于除尘器壳体1的侧面顶部设置有出风口4流出,而过滤下的灰尘则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降落在除尘器壳体1的底部设置的灰斗5中,便于清洁人员进行统一收集处理。另外为了维持该内送风的袋式除尘器的稳定性,在除尘器壳体1的外侧面底部设置有承重支架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送风的袋式除尘器,该袋式除尘器包括除尘器壳体,在除尘器壳体中设置有多孔进风管、滤袋以及出风口,使得进入该袋式除尘器的含尘气体在多孔进风管的调整下,均匀的进入滤袋中进行过滤,相对与现有技术,使得除尘器内部空气流动更为均匀,更为充分的利用滤袋的过滤特性,从而提高了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并且延长了滤袋的使用寿命。可选的,所述多孔进风管的详细结构为:在所述多孔进风管中设置有相互对立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在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上均匀设置有预设数量的通风孔;在所述多孔进风管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侧面对应的第一导流板,以及与所述第二侧面对应的第二导流板。在实施中,如图2所示,在多孔进风管2具有两个较长的侧面,即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在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均匀的分布有预设数量的通风孔21,这样从多孔进风管2—端进入的含尘气体就可以从通风孔21中流出。进一步的,在多孔进风管2的外侧面上,还设置有分别与第一侧面对应的第一导流板22和第二导流板23,经过通风孔21流出的含尘气体在流至第一导流板22和第二导流板23时,由于第一导流板22和第二导流板23分别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具有一定的角度,这样就使得原本流向多孔进风管2两侧的气流发生改变,折向除尘器壳体1顶部滤袋3的方向。经过设置在多孔进风管2上的通风孔21以及第一导流板22和第二导流板23,使得处于除尘器壳体1内的气流方向发生改变,并且使得改变方向后的气流变得均匀。可选的,在所述多孔进风管中: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第一侧面通过铰链铰接,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第一侧面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导流板与所述第二侧面通过铰链铰接,所述第二导流板与所述第二侧面具有第二夹角。在实施中,第一导流板22和第二导流板23均通过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以铰链的方式铰接,这样可以根据实际过滤含尘气体的需求,主动的调节第一导流板22和第二导流板23与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之间的角度,以便于得到更好的过滤效果。可选的,在所述多孔进风管的顶部,还设置有通风条缝。在实施中,如图3所示,在多孔进风管2的顶部,还设置有通风条缝24。这样使得进入多孔通风管2的含尘气体除了经由通风孔21之外,还可以经由通风条缝24流出,这样使得通过通风条缝24流出的气流,能够具有相同的流速和流向,最终令进入滤袋3的含尘气体能够更为均匀,进而令滤袋3发挥最大的过滤作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送风的袋式除尘器,该袋式除尘器包括除尘器壳体,在除尘器壳体中设置有多孔进风管、滤袋以及出风口,使得进入该袋式除尘器的含尘气体在多孔进风管的调整下,均匀的进入滤袋中进行过滤,相对与现有技术,使得除尘器内部含尘气体流动更为均匀,更为充分的利用滤袋的过滤特性,从而提高了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并且延长了滤袋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送风的袋式除尘器进行含尘气体过滤的实施例,仅作为该袋式除尘器中在实际应用中的说明,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将上述袋式除尘器在其他应用场景中使用,其具体实现过程类似于上述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各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送风的袋式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送风的袋式除尘器,包括:除尘器壳体,在所述除尘器壳体中设置有多孔进风管,所述多孔进风管的一端从所述除尘器壳体侧面凸出,所述多孔进风管的另一端封闭,在所述多孔进风管的上部设置有预设数量的滤袋;在所述除尘器壳体的侧面顶部设置有出风口,在所述除尘器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灰斗,所述除尘器壳体的外侧面底部设置有承重支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越胜,邓斌,王英志,彭凯,胡家雷,文珂,刘兆海,王玉琦,曹冬冬,王帅,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