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起重吸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8873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采用永磁体起重钢材的装置。本装置把20个单元共轭磁路用无磁钢杆紧固在一块大顶轭中。各单元磁路之间都是彼此独立的。用电脉冲实现副磁路换向。输入电压为220V,电容器充电电压为2.9KV,贮能电容为83.5微法,最大起重量为3.0~3.5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起重量。使用时只须在起重和卸重前一瞬间各进行电脉冲一次,在起重过程中不通电,故节能率高达95%以上,又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永磁式起重装置。传统的电磁式起重吸盘,在起重过程中均要通以强大的持续电流,故能量消耗比较大。若停电就会发生事故,为了作业安全,通常还要附加一种防断电装置,但该装置造价较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节约电能又不需要防断电装置的最大起重量为3.0吨的永磁式起重吸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把多个单元磁路组合起来,共用一个顶轭。其所用单元磁路的数量,可依所要求的起重量大小来决定。被紧固在大顶轭上的钕铁硼永磁体,是以同性极相对排列的,其间的连接拉杆采用无磁钢材,从而单元磁路之间在横向上是彼此独立的。又由于单元磁路的纵向间距大于侧立轭和AlNiCo5永磁体之间的距离,因此单元磁路之间在纵向上也是彼此独立的。单元磁路,是由以钕铁硼永磁体构成的主磁路和以AlNiCo5永磁体构成的副磁路组成的所谓共轭磁路。用电脉冲对AlNiCo5永磁体进行磁化,以便完成+Bs和-Bs之间的换向,故而实现了吸重和放重。上述的大顶轭,厚为20~30mm,宽为380mm,长可依单元磁路的数量而定。大顶轭,既起支撑整体的作用,又是各单元磁路的组成部分。被吸钢件,既是工作对象,也是各单元磁路的一部分。各单元磁路中侧立轭到AlNiCo5永磁体之间的距离为50mm,侧立轭高为200mm。钕铁硼永磁体的尺寸为70×50× mm3,AlNiCo5永磁体的尺寸为40×50× mm3。各极头的面积均为35×40mm2。单元磁路的横向间距为130mm,纵向间距为60mm。附图说明图1为一对单元磁路的横向结构示意图。每个单元磁路由钕铁磁体(1)、AlNiCo5永磁体(2)、中立轭(7)、顶轭(5)、侧立轭(6)、以及被吸钢件(8)组成。侧立轭(6)与顶轭(5)之间,用φ10×55的螺栓紧固在一起。两个单元磁路之间有一个可调动的无磁钢横梁(4),再用一根穿过横梁的φ16×180的无磁钢拉杆(3)把一对单元磁路紧固在顶轭上。线圈(10)是吸盘的心脏,用φ1.04的漆包线绕制而成,匝数为400~450,电阻为2.0~2.2Ω,可产生500mT的磁化场,绝缘电阻为100MΩ。线圈共绕11层漆包线,靠AlNiCo5永磁体(2)的底层绕10匝聚脂薄膜,每层之间还用4匝聚脂薄膜隔开,外部包一层复合绝缘纸。图2是本装置的脉冲供电系统的原理图。整流充电系统(15)向脉冲电容器(17)充电,当电压达设定值时,自动断电电路(16)就使充电自动停止。接通开关(18)脉冲电容器就向线圈(10)放电,并在线圈中产生正反磁化的脉冲电流。电流的方向由双向开关(20)来改变。硅堆(19)为续流二极管,用来消除电流振荡。整个充放电过程由控制系统(21)控制。电容器组是由MW5-167型脉冲电容器并联组成的。图3为本永磁起重吸盘实施例的正视剖面图。以下结合附图详细叙述由20个单元磁路构成的最大起重量为3.0~3.5吨的永磁起重吸盘的实施例。整个吸盘长为1,170mm,宽为400mm,高为240mm。40个磁极头(9)直接与被吸钢板接触,形成20个彼此独立吸重磁路。线圈(10)的接线由接线孔(11)引出与接线板(12)相接。周围壳体(13)由无磁不锈钢板制做,顶轭(5)上有4个吊耳(14)。20个线圈串接,总电阻为40~44Ω。使20根AlNiCo5永磁体同时实现N、S极换向的技术条件是输入电压为交流220V,充电电压为2.9KV,贮能电容为835微法。本装置所有磁轭均采用A3碳钢。在大顶轭内侧面,除与永磁体相接触部位以外的部面都涂复一层C30-11型绝缘漆。所用永磁体的磁性能如下钕铁硼永磁体,Br为1.06~1.16T,bHc为800~880KA/m,(BH)max为224~248KJ/m3;全取向 AlNiCo5永磁体,Br为1.3T,bHc为56KA/m,(BH)max为52KJ/m3。本技术永磁起重吸盘,在使用时只是在起重和卸重前一瞬间各脉冲磁化一次,在起重过程中不通电,故节能率高达95%以上。也不存在因停电而发生事故的问题。本装置体积小,自重轻,又不需要防断电装置,故成本较低。永磁起重吸盘,在冶金、造船、机械、码头和铁路运输等领域将获得广泛地应用。权利要求1.一种永磁起重吸盘,它是由多个单元磁路组合在一块大顶轭(5)上的,所用单元磁路的数量由起重量大小来决定,其特征在于,被紧固在大顶轭(5)上的钕铁硼永磁体(1),是以同性极相对排列的,其间的横梁(4)和连接拉杆(3)采用无磁钢材,从而单元磁路之间在横向上是彼此独立的;单元磁路的纵向间距为60mm,侧立轭(6)到AlNiCo5永磁体(2)之间的距离为50mm,故而单元磁路之间在纵向上也是彼此独立的。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起重吸盘,其特征在于,单元磁路中的钕铁硼永磁体的尺寸为70×50×mm3,全取向的AlNiCo5永磁体的尺寸为40×50×mm3,各极头的面积为35×40mm2;单元磁路横向之间的距离为130mm,其间的无磁钢横梁(4)是可以调动的。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起重吸盘,其特征还在于,AlNiCo5永磁体(2)上所绕的线圈,采用φ1.04漆包线,共400~450匝,底层垫十匝聚脂薄膜,层间还用4匝聚脂薄膜隔开,共11层,线圈电阻为2.0~2.2Ω,绝缘电阻为100MΩ;就20个串联线圈而言,贮能电容为835微法,电压为2.9KV。专利摘要本技术为一种采用永磁体起重钢材的装置,本装置把20个单元共轭磁路用无磁钢杆紧固在一块大顶轭中。各单元磁路之间都是彼此独立的。用电脉冲实现副磁路换向。输入电压为220V,电容器充电电压为2.9KV,贮能电容为83.5微法,最大起重量为3.0~3.5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起重量。使用时只须在起重和卸重前一瞬间各进行电脉冲一次,在起重过程中不通电,故节能率高达95%以上,又安全可靠。文档编号B66C1/04GK2130798SQ92225510公开日1993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1992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1992年6月20日专利技术者齐凤春, 吴为民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电磁铁制造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永磁起重吸盘,它是由多个单元磁路组合在一块大顶轭(5)上的,所用单元磁路的数量由起重量大小来决定,其特征在于,被紧固在大顶轭(5)上的钕铁硼永磁体(1),是以同性极相对排列的,其间的横梁(4)和连接拉杆(3)采用无磁钢材,从而单元磁路之间在横向上是彼此独立的;单元磁路的纵向间距为60mm,侧立轭(6)到Alnico5永磁体(2)之间的距离为50mm,故而单元磁路之间在纵向上也是彼此独立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凤春吴为民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电磁铁制造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