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网状细胞肉瘤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08859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0 18:15
一种治疗网状细胞肉瘤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为:土茯苓、山豆根、连翘、牛大力、柴胡、土贝母、露蜂房、板兰根、鬼针草、筋骨草、元参、夏枯草和白芥子各1-3份。该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按照质量份比选择优质干净的土茯苓、山豆根、连翘、牛大力、柴胡、土贝母、露蜂房、板兰根、鬼针草、筋骨草、元参、夏枯草和白芥子,各自切成片状或段状待用;B、将切好的药物盛装到布袋内扎口,同时用冷开水浸泡40分钟,然后再将浸泡好的药物和浸泡液一并放入到煎药机内,注入适量的冷开水,用武火和文火煎制50分钟,待煎制好后,滤取中药液1710毫升,装袋密封即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草药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网状细胞肉瘤的内服药物,特别是供人类网状细胞肉瘤患者使用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领域。
技术介绍
网状细胞肉瘤是起源于骨髓或松质骨的原发性骨肿瘤,形态虽与弥漫性淋巴瘤型网状细胞肉瘤一致,却是两种不同的疾病,网状细胞肉瘤为局限性、孤立性的骨病灶,占原发恶性肿瘤的5%,发病年龄以20—30岁为最多,儿童少见,50%的病例在40岁以下,也有40岁以上发病的,男女比例为2比1,任何骨骼都可能侵犯,但最常见的是股骨、胫骨和肱骨,1/3发生在膝关节周围,肱骨约占9%,扁平骨如髋骨、肩胛骨和脊柱也常有发生。网状细胞肉瘤的主要症状是:局部疼痛,休息不能减轻,但有些病人仅有轻微间歇痛;临床特点是:尽管骨破坏严重,全身情况却依然良好,虽本病发生病理骨折是在恶性骨肿瘤中最常见的,椎体塌陷可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但自然使表明其预后远比弥漫性网状细胞肉瘤为佳,此肿瘤倾向于转移至其他骨骼、区域淋巴结、远隔淋巴结、肝、脾和肾脏,肺转移并不多见,但也确有存在,X线表现没有特征性,虽现多样性,通常表现为骨的灶性破坏,无论长骨或扁平骨均系在骨髓腔或松质骨,发生穿透性、斑点状破坏区,相互融合则呈大范围的溶骨缺损,最后皮质受侵穿破,干骺端病变比骨干发生早,皮质有浸蚀或穿孔时,髓质则有更广泛的浸润;可见骨膜反应,但不象见于尤文氏肉瘤的明显的洋葱皮样改变,有的病例惟一的X线表现是成层板样或日光样的骨膜反应,反应性新生骨可以很明显,或者肿瘤呈完全破坏灶。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以有效治疗上述网状细胞肉瘤的中草药,并且能有效保证在治愈恢复后不易复发,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以解决网状细胞肉瘤患者治愈恢复后不易复发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草药为原料,具有行气解郁、清热化痰、散结软坚、活血化瘀,同时具有治疗周期短、见效快、毒副作用小、费用低等特点。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治疗网状细胞肉瘤的内服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土茯苓1-3份; 山豆根1-3份; 连翘1-3份; 牛大力1-3份; 柴胡1-3份; 土贝母1-3份; 露蜂房1-3份; 板兰根1-3份; 鬼针草1-3份; 筋骨草1-3份; 元参1-3份; 夏枯草1_3份; 白芥子1-3份。 按照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治疗网状细胞肉瘤的内服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土茯苓1份; 山豆根1份;连翘1份; 牛大力1份;柴胡1份; 土贝母1份; 露蜂房1份; 板兰根1份; 鬼针草1份; 筋骨草1份;元参1份; 夏枯草1份; 白芥子1份。 一种上述治疗网状细胞肉瘤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选择优质干净的土茯苓1份、山豆根1份、连翘1份、牛大力1份、柴胡1份、土贝母1份、露蜂房1份、板兰根1份、鬼针草1份、筋骨草1份、元参1份、夏枯草1份和白芥子1份,各自切成片状或段状待用; B、将切好的药物盛装到布袋内扎口,同时用冷开水浸泡40分钟,然后再将浸泡好的药物和浸泡液一并放入到煎药机内,注入适量的冷开水,用武火和文火煎制50分钟,待煎制好后,滤取中药液1710毫升,装袋密封即可。—种上述治疗网状细胞肉瘤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为:将煎制好的成品中药液分三天服用,每天早、中、晚各服一次,给药量190毫升/1次,饭前服。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治疗网状细胞肉瘤的内服药物,其以常见的中草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功效: 土茯苓,性味:甘、淡、平,具有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的功效,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拘挛疼痛、瘰疬、疮疡; 山豆根,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通便的功效,用于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牙齿肿痛、肺热咳嗽、湿热黄疸、痈疖肿毒便秘; 连翅,性味:苦、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用于痈疽、瘰病、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等症; 牛大力,性味:甘、平,具有补虚润肺、强筋活络的功效,用于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炎、遗精、白带; 柴胡,性味:味苦、性微寒,具有发表、退热、疏肝、解郁、升阳的功效,用于感冒发烧、寒热往来、疟疾、胁胀痛、月经不调等病症; 土贝母,性味:味苦、性凉,具有清热化痰、散结拔毒的功效,用于乳痈、瘰疬痰核、疮疡肿毒、蛇虫啼伤; 露蜂房,性味:味微甘、性平,小毒,具有祛风止痛、玫毒消肿、杀虫止痒的功效,用于风温痹痛、风虫牙痛、痈疽恶疮、瘰疬、喉舌肿痛、痔漏、风疹瘙痒、皮肤顽癣; 板兰根,性味:苦、寒、无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用于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舌绛紫暗、烂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疮肿、痈肿、水痘、麻疹、肝炎、流行性感冒、流脑、乙脑、肺炎、神昏吐衄、咽肿、火眼、疮疹,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等; 鬼针草,性味:味苦、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消肿的功效,用于咽喉、肿痛、泄泻、痢疾、黄疸、肠痈、疔疮肿毒、蛇早咬伤、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筋骨草,性味: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肺热咯血、扁桃体炎、咽炎、喉炎,外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毒蛇咬伤; 元参,性味,甘、咸、微苦、寒,具有凉血滋阴、泻火解毒、发烧烦渴、自汗盗汗、便秘、吐血鼻血、咽喉炎、肺结核的功效,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 夏枯草,性味:性寒、味甘、辛、微苦,具有清泄肝火、散结消肿、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淋巴结核、甲状腺肿、乳痈、头目眩晕、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结核、血崩、带下、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及细菌性痢疾等; 白芥子,性味:辛、温,具有祛痰、散寒、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胸胁胀满、咳嗽气喘、寒痰凝结不化、阴疽、痰核等症。服用时,首先将煎制好的成品中药液分三天服用、每天早、中、晚各服一次,给药量190毫升/1次、饭前服。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 草药为原料,具有行气解郁、清热化痰、散结软坚、活血化瘀及愈后不易复发,同时具有治疗周期短、见效快、毒副作用小、费用低等特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网状细胞肉瘤是起源于骨髓或松质骨的原发性骨肿瘤,形态虽与弥漫性淋巴瘤型网状细胞肉瘤一致,却是两种不同的疾病,网状细胞肉瘤为局限性、孤立性的骨病灶,占原发恶性肿瘤的5%,发病年龄以20—30岁为最多,儿童少见,50%的病例在40岁以下,也有40岁以上发病的,男女比例为2比1,任何骨骼都可能侵犯,但最常见的是股骨、胫骨和肱骨,1/3发生在膝关节周围,肱骨约占9%,扁平骨如髋骨、肩胛骨和脊柱也常有发生。网状细胞肉瘤的主要症状是:局部疼痛,休息不能减轻,但有些病人仅有轻微间歇痛;临床特点是:尽管骨破坏严重,全身情况却依然良好,虽本病发生病理骨折是在恶性骨肿瘤中最常见的,椎体塌陷可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但自然使表明其预后远比弥漫性网状细胞肉瘤为佳,此肿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网状细胞肉瘤的内服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土茯苓                 1‑3份;       山豆根                 1‑3份;    连翘                   1‑3份;       牛大力                 1‑3份;        柴胡                   1‑3份;      土贝母                 1‑3份;       露蜂房                 1‑3份;        板兰根                 1‑3份;      鬼针草                 1‑3份;              筋骨草                 1‑3份;       元参                   1‑3份;       夏枯草                 1‑3份;        白芥子                 1‑3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瑜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金堂海纳生物医药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