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060652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4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交换系统,涉及制冷领域,用以提高系统性能。该热交换系统包括油分离器、控制器和旁通支路;油分离器与旁通支路并联。其中,控制器用于切换来自压缩机的油气混合物的流向,以使得油气混合物按照下列方式之一流动:经由旁通支路流向换热器、经由油分离器流向换热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热交换系统,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油气混合物是否流过油分离器,以使得热交换系统在制热/制冷状态下根据需要选择能提高系统性能的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交换系统
技术介绍
家用或商用空调或热栗系统中,压缩机的冷冻油会随油气混合物排出,从而对系统产生影响。配置油分离器的系统,从排气管排出的大部分冷冻油被收集后返回压缩机,小部分进入冷凝器和换热件。没有配置油分离器的系统,排出的冷冻油全部进入了冷凝器和换热件。传统观念和研究认为,冷冻油进入冷凝器和换热件,由于占据了部分体积和质量流量,导致减少油气混合物流量且增加功耗,所以会对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且过多的排出冷冻油会造成压缩机缺油,降低可靠性,所以在系统排气管路上增加油分离器竭力避免冷冻油进入系统。专利技术人发现,在不同的情况下,冷冻油进入冷凝器和换热件所产生的影响存在有利和不利两种情况。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形选择设计,从而提高系统性能,特别是提高制热模式下的换热量,从而有效降低辅助电加热使用率,降低能耗,提高性能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热交换系统,用以提高系统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热交换系统,包括:油分离器、控制器和旁通支路;所述油分离器与所述旁通支路并联;其中,所述控制器用于切换来自压缩机的油气混合物的流向,以使得所述油气混合物按照下列方式之一流动:经由所述旁通支路流向换热器、经由油分离器流向所述换热器。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热交换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来自所述压缩机的油气混合物经由所述旁通支路流向所述换热器;当所述热交换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来自所述压缩机的油气混合物经由所述油分离器流向所述换热器。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油分离器串联,所述第二控制阀设在所述旁通支路上;其中,当所述第一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二控制阀处于打开状态,来自所述压缩机的油气混合物经由所述旁通支路流向所述换热器;其中,当所述第一控制阀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二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来自所述压缩机的油气混合物经由所述油分离器流向所述换热器。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热交换系统还包括防止所述旁通支路中油气混合物流向所述油分离器的单向阀。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油分离器设置在储油罐中,所述储油罐设有与所述压缩机连通的管路,所述管路上设有流量调节阀。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储油罐底部开设有出油口,出油口与回油管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回油管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储油罐内部;所述回油管的侧壁设有回油孔;其中,当所述热交换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所述储油罐中的冷冻油经由所述回油孔流向所述出油口 ;当所述热交换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所述储油罐中的冷冻油同时经由所述回油管的第二端以及所述回油孔流向所述出油口。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阀和/或第二控制阀为电磁阀。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系统为空调系统或热栗系统。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热交换系统,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油气混合物是否流过油分离器,以使得热交换系统在制热/制冷状态下根据需要选择能提高系统性能的方式。【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系统处于制冷模式下的控制流程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系统处于制热模式下的控制流程图。附图标记:100、压缩机;101、油分离器; 102、储油罐;103a、冷冻油;103b、冷冻油;104a、流量调节阀;104b、电子膨胀阀; 105、换热器;106、换热件;107a、第一控制阀; 107b、第二控制阀;108、单向阀;109、油位传感器; 110、回油管;111、回油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图3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热交换系统,包括油分离器101、控制器和旁通支路;油分离器101与旁通支路并联。其中,控制器用于切换来自压缩机100的油气混合物的流向,以使得油气混合物按照下列方式之一流动:经由旁通支路流向换热器105、经由油分离器101流向换热器105。控制器可以采用多通阀或阀组的形式,当然,不限于上述方式。上文的油分离器101位于压缩机100排气高压侧。若系统存在四通阀,则其体现在四通阀之前。上述热交换系统可以为空调系统或热栗系统。在空调系统中,有两个可实现换热的部件,上文所提及的换热器是指与压缩机100的输出口相连的那个换热器105。为清楚描述,本实施例中,将与压缩机100的输入口连接的换热部件称为换热件106。换热器105、换热件106中其中一个为蒸发器,另一个为冷凝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热交换系统,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油气混合物是否流过油分离器101,以使得热交换系统在制热/制冷状态下根据需要选择能提高系统性能的方式。进一步地,当热交换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控制器用于控制来自压缩机100的油气混合物经由旁通支路流向换热器105。当热交换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控制器用于控制来自压缩机100的油气混合物经由油分离器101流向换热器105。上述技术方案,当系统处于制热模式运行时,油气混合物则不经过油分离器101直接进入系统,同时该模式下实现压缩机100排油率可调,后文将详述此处。压缩机100排气后,在随后的冷凝过程中,在某个干度区间里冷冻油的存在可以增大液相的表面张力,从而增大液相与管壁的接触面积,同时油的存在增加发泡点,增强沸腾,从而提高换热量。鉴于此,系统具有一定的含油率,可以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换热效果及性能。上述技术方案,改变了无论制冷模式还是制热模式下排气都必须经过油分离器101的现状,使得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是否需要经过油分离器101,以使得系统的换热性能得到最大化发挥。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阀107a和第二控制阀107b。第一控制阀107a与油分离器101串联,第二控制阀107b设在旁通支路上。其中,当第一控制阀107a处于关闭状态、第二控制阀107b处于打开状态,来自压缩机100的油气混合物经由旁通支路流向换热器105。当第一控制阀107a处于打开状态、第二控制阀107b处于关闭状态,来自压缩机100的油气混合物经由油分离器101流向换热器105。第一控制阀107a、第二控制阀107b可都采用电磁阀。油气混合物流出换热器105后,流向电子膨胀阀104b、换热件106,然后流回压缩机100。通过第一控制阀107a、第二控制阀107b和单向阀108的结构设计,使压缩机100的油气混合物流向改变。制冷模式下,系统为带油分离器101工作,系统含油率极低;制热模式下,系统为不带油分离器101工作,系统具有一定的含油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实现在压缩机100和系统可靠运行的条件下,可以提高系统性能和能效,特别是制热量和制热性能系数的提高,有效降低辅助电加热的使用率,具有高效和节能的功能优势。上述技术方案,压缩机100排出的油气混合物可以根据需要进入或不进入油分离装置再进入换热器105。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分离器(101)、控制器和旁通支路;所述油分离器(101)与所述旁通支路并联;其中,所述控制器用于切换来自压缩机(100)的油气混合物的流向,以使得所述油气混合物按照下列方式之一流动:经由所述旁通支路流向换热器(105)、经由油分离器(101)流向所述换热器(10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敏胡余生黄伟才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