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接头焊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058046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3 2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T型接头焊接方法,包括步骤:(1)焊接连接第一金属部件与第二金属部件,形成第一条焊缝,并在第一条焊缝端部形成自然坡口;(2)焊接连接第三金属部件与第一金属部件和第二金属部件,形成第二条焊缝,第二条焊缝并填充自然坡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T型接头焊接方法,通过在第一条焊缝端部形成自然坡口,免去碳弧气刨开坡口并打磨的要求,从而优化了焊接工艺,减少了焊接工序,提高了焊接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T型接头焊缝质量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焊接
,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Τ型接头焊接方法。
技术介绍
Τ型接头是在焊接三个金属部件时产生的两条焊缝形成的,现有Τ型接头的焊接方法是先采用人工焊接两个金属部件形成位于两个金属部件之间的第一条焊缝,然后利用碳弧气刨处理该第一条焊缝的端部,并打磨,最后焊接第三个金属部件形成第二条焊缝。由于需要对焊缝进行气刨处理和打磨,导致焊接效率低,而且影响Τ型结构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Τ型接头焊接方法,目的是提高焊接工作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Τ型接头焊接方法,包括步骤:(1)焊接连接第一金属部件与第二金属部件,形成第一条焊缝,并在第一条焊缝端部形成自然坡口;(2)焊接连接第三金属部件与第一金属部件和第二金属部件,形成第二条焊缝,第二条焊缝并填充自然坡口。所述第一条焊缝采用折回焊接方式形成。所述第一条焊缝是通过采用折回焊接方式产生的多道焊缝堆积而成。在步骤(1)中,第一道焊缝的起弧点和收弧点位置处于由第一金属部件和第二金属部件拼接形成的第一对接缝的两端之间。在步骤(1)中,下一道焊缝的起弧点和收弧点位置处于上一道焊缝的起弧点和收弧点位置之间。在步骤(1)中,焊接形成的各道焊缝均至少经过两次折回。所述第二条焊缝由多道焊缝堆积而成。所述第二条焊缝的起点和终点位置分别位于自然坡口的一侧。本专利技术的Τ型接头焊接方法,通过在第一条焊缝端部形成自然坡口,免去碳弧气刨开坡口并打磨的要求,从而优化了焊接工艺,减少了焊接工序,提高了焊接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 Τ型接头焊缝质量的稳定性。【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图1是三个金属部件拼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Α-Α剖视图;图3是第一条焊缝形成示意图;图4是第二条焊缝形成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第一金属部件;2、第二金属部件;3、第三金属部件;4、第一对接缝;5、第二对接缝;6、第一条焊缝;61、第一道焊缝;62、第二道焊缝;63、第三道焊缝;64、第四道焊缝;65、第五道焊缝;66、第六道焊缝;7、第二条焊缝;71、第一道焊缝;72、第二道焊缝;73、第三道焊缝;74、第四道焊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τ型接头焊接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1)焊接连接第一金属部件1与第二金属部件2,形成第一条焊缝,并在第一条焊缝端部形成自然坡口 ;(2)焊接连接第三金属部件3与第一金属部件1和第二金属部件2,形成第二条焊缝,第二条焊缝并填充自然坡口。T型接头是在焊接三个金属部件时产生的两条焊缝形成的,如图1和图2所示,在焊接前,将第一金属部件1、第二金属部件2和第三金属部件3拼接起来,第一金属部件1和第二金属部件2位于第三金属部件3的同一侧,第一金属部件1和第二金属部件2且位于同一直线上。拼接后,第一金属部件1与第二金属部件2的端面(为斜面)之间形成V型的第一对接缝4,第一金属部件1和第二金属部件2的侧面(为斜面)与第三金属部件3的侧面之间形成V型的第二对接缝5。在焊接三个金属部件时,第一对接缝4和第二对接缝5中产生两条焊缝,最终形成T型接头。作为优选的,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条焊缝是由多道焊缝堆积而成,即第一条焊缝的形成需经过多次的焊接操作,填充第一对接缝4,最终形成第一条焊缝。各道焊缝是指焊枪沿着第一对接缝4移动完成一次焊接过程形成的焊缝,各道焊缝均具有一个起弧点和一个收弧点。作为优选的,如图3所示,第一对接缝4中的各道焊缝是采用折回焊接方式形成的,而且各道焊缝的起弧点和收弧点的位置位于第一对接缝4的两端开口之间,保证焊缝质量。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1)中焊接形成各道焊缝的过程中,焊枪均经过两次折回,各道焊缝均具有一个起弧点、一个第一转折点、一个第二转折点和一个收弧点,起弧点和收弧点位于第一转折点和第二转折点之间,起弧点并位于第一转折点与收弧点之间,收弧点位于起弧点与第二转折点之间。对于各道焊缝的形成,设焊枪从起弧点至第一转折点的行进路径为第一直线段,设焊枪从第一转折点至第二转折点的行进路径为第二直线段,设焊枪从第二转折点至收弧点的行进路径为第三直线段,第一直线段、第二直线段和第三直线段相平行,且第二直线段的长度最长,第一转折点的位置靠近或位于第一对接缝4的一端开口,第二转折点的位置靠近或位于第一对接缝4的另一端开口。如图3和图4所示,在步骤(1)中,第一次焊接形成的第一道焊缝61位于第一对接缝4的最底部,第一道焊缝61的起弧点和收弧点位置处于第一对接缝4的两端之间,第一道焊缝61的第一转折点位于第一对接缝4与第二对接缝5相连通的开口处,第一道焊缝61的第二转折点位于第一对接缝4的另一端开口处,第一道焊缝61的起弧点和收弧点朝向第一对接缝4的内部偏移一定距离si和s2,第一道焊缝61的第二直线段的长度与第一对接缝4的长度大致相等。作为优选的,如图3和图4所示,在步骤(1)中,下一道焊缝的起弧点和收弧点位置处于上一道焊缝的起弧点和收弧点位置之间,而且下一道焊缝的第一转折点的位置相对于上一道焊缝的第一转折点的位置为朝向第一对接缝4的内部偏移一定距离d,同样的,下一道焊缝的第二转折点的位置相对于上一道焊缝的第二转折点的位置也为朝向第一对接缝4的内部偏移同样的距离d,也即下一道焊缝的两个转折点的位置处于上一道焊缝的两个转折点的位置之间。由于第一转折点和第二转折点的位置也是各道焊缝的两端,也即下一道焊缝的两端处于上一道焊缝的两端之间,焊缝长度越来越短,这样就可以使最终形成的第一条焊缝的端部呈台阶状结构,第一条焊缝不会延伸至第二对接缝5中,第一条焊缝的端部可形成自然坡口。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条焊缝是由六道焊缝堆积而成,分别为经过六次焊接过程形成的第一道焊缝61、堆叠在第一道焊缝61上的第二道焊缝62、堆叠在第二道焊缝62上的第三道焊缝63、堆叠在第三道焊缝63上的第四道焊缝64、堆叠在第四道焊缝64上的第五道焊缝65和堆叠在第五道焊缝65上的第六道焊缝66。从第一道焊缝61至第六道焊缝66,各道焊缝的长度逐渐减小,且每次的减小值为2d。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对接缝4中采用折回焊接的方式产生各道焊缝,使各道焊缝的起弧点与收弧点留在焊缝端部向内偏移的偏移值si和s2约为50mm,保证焊缝质量。而且,除第一道焊缝61外,其余各道焊缝的第一转折点和第二转折点朝向第一对接缝4的内部偏移的偏移值d为5mm。第一对接缝4与第二对接缝5相交,且两者之间的夹角可以为锐角会直角。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金属部件1和第二金属部件2与第三金属部件3相垂直,第三金属部件3为倾斜设置,形成的第二对接缝5与第一对接缝4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作为优选的,如图4所示,第二条焊缝由多道焊缝堆积而成,即第二条焊缝的形成也需经过多次的焊接操作,每次焊接操作后形成填充第二对接缝5的一道焊缝,最终多道焊缝堆积形成第二条焊缝。第二条焊缝并在步骤(1)中形成的自然破口处与第一条焊缝连接,填充自然坡口,第二条焊缝的起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3/CN105414794.html" title="T型接头焊接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T型接头焊接方法</a>

【技术保护点】
T型接头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焊接连接第一金属部件与第二金属部件,形成第一条焊缝,并在第一条焊缝端部形成自然坡口;(2)焊接连接第三金属部件与第一金属部件和第二金属部件,形成第二条焊缝,第二条焊缝并填充自然坡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永刚钱光荣唐维龙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昌永得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