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In Cell型触控显示面板的GOA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55099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3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In Cell型触控显示面板的GOA电路,在输出缓冲模块(600)中增加了由第二P型薄膜晶体管(T2)与第三N型薄膜晶体管(T3)构成的第三传输门(TG3)、第一P型薄膜晶体管(T1)、及第四N型薄膜晶体管(T4),并引入触控控制信号(TCK)与反相触控控制信号(XTCK)来控制输出缓冲模块(600)的工作状态,使得在触控扫描阶段,第三传输门(TG3)关闭,第一、第四薄膜晶体管(T1、T4)打开,栅极扫描驱动信号输出端(Gate(N))悬空,输出的栅极扫描驱动信号呈高阻态,跟随触控扫描驱动信号在高、低电位之间跳变而发生同样的高、低电位跳变,能够降低IC在触控扫描阶段对于信号处理的负载,提升GOA电路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In Cell型触控显示面板的G0A电路。
技术介绍
GOA (Gate Driver on Array)技术即阵列基板行驱动技术,是利用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液晶显示器阵列制程将栅极扫描驱动电路制作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以实现逐行扫描的驱动方式,具有降低生产成本和实现面板窄边框设计的优点,为多种显示器所使用。G0A电路具有两项基本功能:第一是输出扫描驱动信号,驱动面板内的栅极线,打开显示区内的TFT,以对像素进行充电;第二是移位寄存功能,当一个扫描驱动信号输出完成后,通过时钟控制进行下一个扫描驱动信号的输出,并依次传递下去。嵌入式触控技术是将触控面板和液晶面板结合为一体,并将触控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面板内,使得液晶面板同时具备显示和感知触控输入的功能。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触控显示面板已经广泛地被人们所接受及使用,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均使用了触控显示面板。现有的嵌入式触控技术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触控电路在液晶盒上型(On Cell),另一种是触控电路在液晶盒内型(In Cell)。现有技术的In cell型触控显示面板会在每一帧画面的正常显示(Display)期间之后实现触控侦测(Sensing)的功能,即触控扫描信号在GOA电路的各级G0A单元均完成输出栅极扫描驱动信号的时刻开启,进入触控侦测。图1所示为一种现有的适用于In Cell型触控显示面板的G0A电路,包括:级联的多级G0A单元,每一级G0A单元均包括:正反向扫描控制模块100、控制输入模块200、复位模块300、锁存模块400、与非门信号处理模块500、及输出缓冲模块600。所述正反向扫描控制模块100用于对上、下级的级传信号进行选择,实现正向或反向扫描驱动。所述控制输入模块200用于级传信号的输入控制,实现对第一节点Q(N)的充电。所述复位模块300用于对第一节点Q(N)进行清零处理。所述锁存模块400用于锁存级传信号。所述与非门信号处理模块500用于对锁存的级传信号与时钟信号进行与非处理,以产生本级的栅极扫描驱动信号;所述输出缓冲模块600包括奇数个串联的反相器,用于增加栅极扫描驱动信号的驱动能力,减小阻容延迟(RC Loading)。具体地,设N为正整数,除第一级G0A单元与最后一级G0A单元外,在第N级G0A单元中:所述正反向扫描控制模块100包括:第一传输门TG1,所述第一传输门TG1的低电位控制端接入第一直流控制信号U2D,高电位控制端接入第二直流控制信号D2U,输入端电性连接于上一级第N-1级G0A单元的第一节点Q(N-l),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第一时钟控制反相器TF1的输入端;以及第二传输门TG2,所述第二传输门TG2的高电位控制端接入第一直流控制信号U2D,低电位控制端接入第二直流控制信号D2U,输入端电性连接于下一级第N+1级GOA单元的第一节点Q(N+1),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第一时钟控制反相器TF1的输入端;第N-1级GOA单元的第一节点Q(N-l)的电位作为正向扫描级传信号,第N+1级GOA单元的第一节点Q(N-l)的电位作为反向扫描级传信号;所述控制输入模块200包括:第一时钟控制反相器TF1,所述第一时钟控制反相器TF1的高电位控制端电性连接于第Μ条时钟信号CK (Μ),低电位控制端电性连接于第Μ条反相时钟信号XCK(Μ),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第二节点Ρ (Ν);所述复位模块300包括:第一 Ρ型薄膜晶体管Τ1,所述第一 Ρ型薄膜晶体管Τ1的栅极接入复位信号Reset,源极接入恒压高电位VGH,漏极电性连接于第二节点P(N);所述锁存模块400包括:第二时钟控制反相器TF2,所述第二时钟控制反相器TF2的低电位控制端电性连接于第Μ条时钟信号CK(M),高电位控制端电性连接于第Μ条反相时钟信号XCK(M),输入端电性连接于第一节点Q(N),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第二节点P(N);以及第一反相器IN1,所述第一反相器IN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于第二节点P(N),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第一节点Q(N);所述与非门信号处理模块500包括:与非门NAND,所述与非门NAND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于第一节点Q(N),第二输入端接入第M+2条时钟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第二反相器IN2的输入端;所述输出缓冲模块600包括:第二反相器IN2,所述第二反相器IN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第三反相器IN3的输入端;第三反相器IN3,所述第三反相器IN3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第四反相器IN4的输入端;以及第四反相器IN4,所述第四反相器IN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栅极扫描驱动信号输出端Gate (N)。上述现有的适用于In Cell型触控显示面板的GOA电路在正常显示阶段的工作过程为:以正向扫描为例,当第N-1级G0A单元的第一节点Q(N-l)的电位为高时,第Μ条时钟信号CK(M)提供高电位,第一节点Q(N)被充电至高电平;当第Μ条时钟信号CK(M)转变为低电位后,第一节点Q (N)的电位被锁存模块400锁存;当第M+2条时钟信号CK (M+2)的高电位来临时,栅极扫描驱动信号输出端Gate (N)输出高电位;当第M+2条时钟信号CK(M+2)转变为低电位后,栅极扫描驱动信号输出端Gate(N)稳定输出低电位。但在触控扫描阶段,所有的信号线都要叠加一个跟随着触控驱动信号而变化的脉冲。触控显示面板正常显示完毕之后进行触控扫描,栅极扫描驱动信号输出端Gate (N)接入恒压低电位,此时恒压低电位会随着触控驱动信号的跳变而发生改变,栅极扫描驱动信号也会随着触控驱动信号的变化而变化。这种触控扫描面板的工作方式需要在触控扫描阶段通过集成电路板(Integrated Circuit,1C)对栅极扫描驱动信号进行波形处理,导致IC的负载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In Cell型触控显示面板的G0A电路,能够降低1C在触控扫描阶段对于信号处理的负载,提升G0A电路的工作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In Cell型触控显示面板的GOA电路,包括:级联的多级G0A单元,每一级G0A单元均包括:正反向扫描控制模块、控制输入模块、复位模块、锁存模块、与非门信号处理模块、及输出缓冲模块;设N为正整数,除第一级G0A单元与最后一级G0A单元外,在第N级G0A单元中:所述正反向扫描控制模块包括:第一传输门,所述第一传输门的低电位控制端接入第一直流控制信号,高电位控制端接入第二直流控制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于上一级第N-1级G0A单元的第一节点,输出端电性连接控制输入模块;以及第二传输门,所述第二传输门的高电位控制端接入第一直流控制信号,低电位控制端接入第二直流控制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于下一级第N+1级G0A单元的第一节点,输出端电性连接控制输入模块;第^1级G0A单元的第一节点的电位作为正向扫描级传信号,第N+1级G0A单元的第一节点的电位作为反向扫描级传信号;所述控制输入模块包括:第一时钟控制反相器,所述第一时钟控制反相器的高电位控制端接入第Μ条时钟信号,低电位控制端接入第Μ条反相时钟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于第一传输门的输出端及第二传输门的输出端,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适用于In Cell型触控显示面板的GOA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In Cell型触控显示面板的GOA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级联的多级GOA单元,每一级GOA单元均包括:正反向扫描控制模块(100)、控制输入模块(200)、复位模块(300)、锁存模块(400)、与非门信号处理模块(500)、及输出缓冲模块(600);设N为正整数,除第一级GOA单元与最后一级GOA单元外,在第N级GOA单元中:所述正反向扫描控制模块(100)包括:第一传输门(TG1),所述第一传输门(TG1)的低电位控制端接入第一直流控制信号(U2D),高电位控制端接入第二直流控制信号(D2U),输入端电性连接于上一级第N‑1级GOA单元的第一节点(Q(N‑1)),输出端电性连接控制输入模块(200);以及第二传输门(TG2),所述第二传输门(TG2)的高电位控制端接入第一直流控制信号(U2D),低电位控制端接入第二直流控制信号(D2U),输入端电性连接于下一级第N+1级GOA单元的第一节点(Q(N+1)),输出端电性连接控制输入模块(200);第N‑1级GOA单元的第一节点Q(N‑1)的电位作为正向扫描级传信号,第N+1级GOA单元的第一节点Q(N‑1)的电位作为反向扫描级传信号;所述控制输入模块(200)包括:第一时钟控制反相器(TF1),所述第一时钟控制反相器(TF1)的高电位控制端接入第M条时钟信号(CK(M)),低电位控制端接入第M条反相时钟信号(XCK(M)),输入端电性连接于第一传输门(TG1)的输出端及第二传输门(TG2)的输出端,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第二节点(P(N));所述复位模块(300)包括:第十一P型薄膜晶体管(T11),所述第十一P型薄膜晶体管(T11)的栅极接入复位信号(Reset),源极接入恒压高电位(VGH),漏极电性连接于第二节点(P(N));所述锁存模块(400)包括:第二时钟控制反相器(TF2),所述第二时钟控制反相器(TF2)的低电位控制端接入第M条时钟信号(CK(M)),高电位控制端接入第M条反相时钟信号(XCK(M)),输入端电性连接于第一节点(Q(N)),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第二节点(P(N));以及第一反相器(IN1),所述第一反相器(IN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于第二节点(P(N)),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第一节点(Q(N));所述与非门信号处理模块(500)包括:与非门(NAND),所述与非门(NAND)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于第一节点(Q(N)),第二输入端接入第M+2条时钟信号(CK(M+2)),输出端电性连接输出缓冲模块(600);所述输出缓冲模块(600)包括:由第七P型薄膜晶体管(T7)与第八N型薄膜晶体管(T8)构成的第二反相器(IN2);所述第七P型薄膜晶体管(T7)的栅极电性连接于第八N型薄膜晶体管(T8)的栅极作为第二反相器(IN2)的输入端并电性连接于与非门(NAND)的输出端,所述第七P型薄膜晶体管(T7)的漏极电性连接于第八N型薄膜晶体管(T8)的漏极作为第二反相器(IN2)的输出端,所述第七P型薄膜晶体管(T7)的源极接入恒压高电位(VGH),所述第八N型薄膜晶体管(T8)的源极接入恒压低电位(VGL);由第二P型薄膜晶体管(T2)与第三N型薄膜晶体管(T3)构成的第三传输门(TG3);所述第二P型薄膜晶体管(T2)的栅极作为第三传输门(TG3)的低电位控制端接入触控控制信号(TCK),所述第三N型薄膜晶体管(T3)的栅极作为第三传输门(TG3)的高电位控制端接入反相触控控制信号(XTCK),所述第二P型薄膜晶体管(T2)的源极与第三N型薄膜晶体管(T3)的源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P型薄膜晶体管(T2)的漏极与第三N型薄膜晶体管(T3)的漏极电性连接,分别作为第三传输门(TG3)的输入端与输出端;第六P型薄膜晶体管(T6),所述第六P型薄膜晶体(T6)的栅极电性连接于第二反相器(IN2)的输出端,源极接入恒压高电位(VGH),漏极电性连接于第二P型薄膜晶体管(T2)的漏极、第三N型薄膜晶体管(T3)的漏极、及第九P型薄膜晶体管(T9)的栅极;第一P型薄膜晶体管(T1),所述第一P型薄膜晶体管(T1)的栅极接入反相触控控制信号(XTCK),源极接入恒压高电位(VGH),漏极电性连接于第二P型薄膜晶体管(T2)的漏极、第三N型薄膜晶体管(T3)的漏极、及第九P型薄膜晶体管(T9)的栅极;第四N型薄膜晶体管(T4),所述第四N型薄膜晶体管(T4)的栅极接入触控控制信号(TCK),源极接入恒压低电位(VGL),漏极电性连接于第二P型薄膜晶体管(T2)的源极、第三N型薄膜晶体管(T3)的源极、及第十N型薄膜晶体管(T10)的栅极;第五N型薄膜晶体管(T5),所述第五N型薄膜晶体管(T5)的栅极电性连接于第二反相器(IN2)的输出端,源极接入恒压低电位(VGL),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彩琴赵莽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