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房配重式井道专用电梯卷扬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4640 阅读:4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无机房配重式井道专用电梯卷扬机,是利用多段式的传动部,将马达部与卷线盘体结合成一体,且装设于同一机座体,使整体的长度大幅缩减,而节省架设空间,以利安装于井道的电梯卷扬机,主要包括机座体、马达部、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第三传动部、卷线盘体、制动刹车装置等所构成;其中,该机座体,是设有轴承筒,以供支撑第一传动部而埋设其前置轴承;该马达部,是将定子固定于机座体,并将转子与第一传动部结合,且经由第二传动部及第三传动部,与卷线盘体联结传动,使马达部与卷线盘体的间距达到最小;该卷线盘体,则是固定于第三传动部,而获得适当的支撑强度。(*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有关一种无机房配重式井道专用电梯卷扬机,尤指一种适用于无机房配重式电梯,且整体架设空间可大幅缩减,而能安装于井道内的电梯卷扬机。按,在人口较绸密的都会区或城镇,可利用的土地十分有限,因此高楼林立,由于建筑物的楼层较高,升降梯成为重要的载运装置,以提供人们搭乘或物品的承载,而快速上下移动。升降梯又常称为箱型电梯或电动流笼,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一固定滑轮组作为省力机构,固定滑轮组的一侧为载重侧,而另一侧为配重侧,因此当固定滑轮组施予卷扬作用时,配重侧的重量可削减载重侧的重量,而使得固定滑轮组所需的举重负荷为载重负荷减去配重负荷,故具有省力的机制。一般习式的“配重式”升降梯,需于顶部加设一机房,以供固定滑轮组、马达、电磁刹车器、调速机、以及电气控制盘等装备设置,固定滑轮组由马达带动,其主钢索的一侧吊是升降箱,即为载重侧,而另一侧则吊挂平衡重锤,即为配重侧;重量分配的方式,是以升降箱的最大载重设计为根据,并以最大载重的一半作为平衡重锤的重量分配;当满载时,马达因平衡重锤的作用,仅需克服升降箱最大载重的一半,及主钢索和引导轨道的摩擦,即可施予升降;当无负载而升降箱欲下降时,马达则需举起平衡重锤的重量;然而此类型的习式升降梯,因必须设有机房,故营建的成本较高且施工时间较长,安装升降梯成为建筑物的一大工程。为此,习式的升降梯为解决上述所面临的难题,有一种称为“无机房式”的升降梯,如台湾专利公报公告编号第346924号申请案,其第一图所示,即为习知的无机房式升降梯,主要是沿升降梯所需架设的面积,向下延伸至建筑物的地基底层,并设有一容置室,而将卷线机及马达等动力装置安装于容置室内,使建筑物不需再于顶部设置“机房”,以减少营建成本及空间的浪费。然此一习式升降梯,因设置于建筑物的地基底层,其工作空间的形态及本身结构上特征使其然,而仍存在有若干实用上的缺点,兹陈述于后,谨请参考由于其卷线机及马达等动力是装置安装于容置室内,一旦地下室积水或渗水时,对于机具本身必造成严重的损坏,故此一习式升降梯不仅徒增维修成本,且亦可能导致使用寿命的减短,而影响升降梯的安全性甚钜,因此,实亟待予以改进。此一习式升降梯,因其结构特征所使然,卷线机及马达均需设置托架予以固定,且卷线机及马达之间需加设联结件、轴承、及轴承座,故其整体长度较长,且造价成本偏高,因此,仍需于建筑物的地基底层,另设有一容置室以供机具的安装,并无法安装于井道内,其所减少的营建成本及空间,相对于有机房的升降梯仍属有限。此一习式升降梯,因零组件较多,卷线机、联结件、轴承、轴承座及马达,需运配至现场组装,故升降梯机组的质量端赖现场技术人员控制,机组于出厂时虽品质良好,但在安装过程中却有误失的可能,其质量管制不易。因此,本技术因有鉴于习式产品上述的诸多实用缺点,积极构思及实际试验,改良其整体结构,而发展出一种能改善习式实用缺点,并可大幅增进其实用功效的本技术无机房配重式井道专用电梯卷扬机。所以本技术的主要创作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无机房配重式井道专用电梯卷扬机;主要包括机座体、马达部、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第三传动部、卷线盘体、制动刹车装置等所构成;使马达部与卷线盘体可藉由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及第三传动部的联结传动,而结合成一体,并装设于同一机座体上,以达到最小的间距,大幅缩减其整体长度及架设空间,而可安装于井道内,不仅改善习式因地下室积水或渗水,所可能造成机具损坏的缺点,且结合成一体后更易于安装及质量管制。本技术的另一创作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无机房配重式井道专用电梯卷扬机;主要包括机座体、马达部、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第三传动部、卷线盘体、制动刹车装置等所构成;该马达部,是将定子固定于机座体,并将转子与第一传动部结合,藉由第一传动轴、及前置轴承与后置轴承,而获得适当的支撑强度,不需另设轴承座及托架。本技术的再一创作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无机房配重式井道专用电梯卷扬机;主要包括机座体、马达部、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第三传动部、卷线盘体、制动刹车装置等所构成;该卷线盘体,是固定于第三传动部,藉由第三传动轴、及前置轴承与后置轴承,而获得适当的支撑强度,不需另设轴承座及托架。本技术的又一创作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无机房配重式井道专用电梯卷扬机;主要包括机座体、马达部、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第三传动部、卷线盘体、制动刹车装置等所构成;该制动刹车装置,可由电磁阀作用而令伸缩杆下降,使旋臂向下旋转,而缩小支持端的支撑间距,则刹车臂在导杆及弹簧的作用下,来令片即向刹车外缘施予夹持,而具有制动刹车的功效;并于电磁阀释放伸缩杆时,使旋臂复位,恢复支持端的支撑间距,而来令片即脱开对刹车外缘的夹持作用。本技术进一步的创作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无机房配重式井道专用电梯卷扬机;主要包括机座体、马达部、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第三传动部、卷线盘体、制动刹车装置等所构成;该制动刹车装置,是可设有一紧急手动装置,并外引安装于井道外操作,当发生紧急状况时,可逐步拉动拉杆及钢索,而令框架将伸缩杆短暂释放,而逐次使流笼下降至正确位置。本技术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及功效,其所采行的技术手段包括机座体、马达部、传动部、卷线盘体、制动刹车装置等所构成;其中该机座体,是设有轴承筒,使传动部轴设于机座体内,可取得适当的跨距,以支撑马达部;该马达部,是由转子部及定子部所构成,转子部固定于传动部而与卷线盘体联结传动,定子部则固设于机座体上而驱动转子部。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成的具体功能、目的,现列举本技术的一较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图号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传动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A为本技术第一传动部的立体示意图;图4B为本技术第一传动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A为本技术第二传动部的立体示意图;图5B为本技术第二传动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A为本技术第三传动部的立体示意图;图6B为本技术第三传动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制动刹车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电磁阀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电磁阀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制动刹车装置与紧急手动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于井道内的示意图。图号说明如下井道1 主钢索2流笼3 滑轮基座4滑轮5 滑轮6平衡重锤7 机座体10轴承筒11马达部20转子罩体21 转子22定子罩体23 定子24线圈25 刹车外缘26轴孔27 数道散热槽孔28凹槽29 第一传动部30第一传动轴31键槽311沟槽312 阶级段313轴封段314 螺纹段32螺帽321 固定键33前置轴承34、36 衬套35C型扣351C型扣37传动齿轮38 后置轴承39油封391 前置轴承34第二传动部40第二传动轴41键槽411 沟槽412阶级段413 阶级段414传动齿轮42 固定键43固定键43减速齿轮44键槽441 C型扣45前置轴承46 后置轴承47轴封盖48第三传动部50第三传动轴51凸缘511键槽512 沟槽513阶级段514 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机房配重式井道专用电梯卷扬机,主要包括机座体、马达部、传动部、卷线盘体、制动刹车装置等所构成;其特征在于:且藉由机座体埋设轴承,以支撑传动部于机座体内;并藉由传动部支撑固定马达部及卷线盘体,而联结传动成一体,使马达部及卷线盘体之间距可达到最小;另藉由设置于机座体上的制动刹车装置,使马达部具有刹车机制,而组成一卷扬机;进而大幅缩减整体的长度及架设空间,以利于安装在井道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芳侪
申请(专利权)人:新国扬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