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的加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032754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7 0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的加代方法,水稻光温敏不育系在浙南地区5月底6月初播种,8月陆续抽穗,齐穗期控制在9月10日之前;通过显微镜镜检或套袋自交,判断不育情况,选留单株水稻光温敏不育系挂牌待割蔸;割蔸再生苗育性转化敏感期连续3天以上日均气温稳定在23.5℃以下,使割蔸后的水稻光温敏不育株15-30天遇到该低温天气。见穗时,用硫酸纸袋套1/2-2/3稻穗。灌浆黄熟期,撕开硫酸纸袋顶端;10月中旬后拱棚盖薄膜保温。及时收获,单收单脱。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浙南地区秋季加代繁殖,不用带稻桩去海南繁种,从而使在浙南地区选育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由一年一代变为一年两代,加快了育种进程,缩短了水稻光温敏不育系选育时间,提高了育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领域,具体是。
技术介绍
水稻原产中国,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粒)去壳后称大米、香米、稻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酒等。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杆,可以作为饲料。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属于直接经济作物。还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类的主食。水稻光温敏不育系,其育性转换与日照长短和温度高低有密切关系,在长日高温条件下,它表现雄性不育;在短日平温条件下,恢复雄性可育。利用光温敏不育系发展杂交水稻,在夏季长日照下可用来与恢复系制种,在海南春季可以繁殖自身,不再需要借助保持系来繁殖不育系,因此用光温敏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稻叫做两系杂交稻。两系法杂交水稻具有配组自由,易于选配出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的优良组合,因此,两系法杂交水稻是中国继三系法杂交水稻之后的又一创举,为提高中国水稻单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12年,我国累计推广两系杂交稻4.99亿亩,增产稻谷110.99亿公斤,增收271.93亿元,推广区域遍布16个省、市、自治区。全国推广面积前10位的品种中,两系杂交稻不仅在品种数目上,而且在种植面积上均超越三系杂交稻,两系杂交稻迎来了空前的发展。两系杂交稻要取得更大的突破,选育出优良的光温敏不育系是关键。如何提高光温敏不育系选育的效率,是两系杂交稻育种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成活率、提高种子生产量的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的加代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的加代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所述:1)水稻光温敏不育系在5月底6月初播种,8月陆续抽穗,齐穗期控制在9月10日之前,其温度转化敏感期在8月中旬至8月底,日均气温均高于23.5°C,水稻光温敏不育系处在不育阶段;2)通过显微镜镜检或套袋自交,判断不育情况,选留单株水稻光温敏不育系挂牌待割蔸;3)割蔸再生苗育性转化敏感期是连续3天以上日均气温稳定在23.5°C以下,使割蔸后15-30天遇到该低温天气;割蔸留粧高度为8-30cm,割蔸到见穗时间为28-15天;割蔸前后每亩施尿素5公斤,并灌水护苗,防治稻飞虱;4)见穗时,用硫酸纸袋套1/2-2/3稻穗,套前剔除已开过花的颖花,并剪去剑叶;在稻穗基部扎紧袋口,1/3-1/2稻穗留在硫酸纸袋外;5)灌浆黄熟期,撕开硫酸纸袋顶端;10月中旬后拱棚盖薄膜保温;6)及时收获,单收单脱。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割蔸时间安排在9月8日至15日时段。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中,选留单株水稻光温敏不育系是根据套袋自交结实率或可育花粉率不超过0.5%,再结合农艺性状、开花习性和田间抗性表现进行选择的。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硫酸纸袋是带绳的硫酸纸袋,其尺寸为25*40cm,不使用常用的8*28cm的小袋。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割蔸要斜割,使一个稻粧上有不同抽穗期的稻穗,拉长稻粧育性转换敏感期时间,增加育性转换敏感期遇到低温的机会,割蔸前后每亩施尿素5公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浙南地区秋季繁殖水稻光温敏不育系,能收到种子带海南繁种,不必带稻粧到海南繁种,使浙南地区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的选育由一年一代变为一年两代,提高育种效率一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光温敏水稻两系不育系加代方法,在浙南地区秋季常温下进行的,具体步骤如下所述:1)两系不育系选育材料从海南南繁基地带回后,温州5月底6月初播种,8月陆续抽穗,最迟齐穗期控制在在9月10日之前,其温度转化敏感期在8月中旬至8月底,日均气温均高于23.5°C,光温敏水稻两系不育系应处在不育阶段。2)通过显微镜镜检或套袋自交(自然结实情况),判断不育情况,套袋自交结实率或可育花粉率不超过0.5%的材料可供选择,再结合农艺性状、开花习性和田间抗性表现,选留综合性状优良单株挂牌待割。3)割蔸再生苗育性转化敏感期应有连续3天以上日均气温稳定在23.5°C以下,割后15-30天应遇到该低温天气。温州平原在10月中上旬出现这种低温天气机率大,割蔸时间适宜安排在9月8日至15日时段,割蔸留粧高度与割蔸到见穗时间成反比,一般留8-30cm,割蔸到见穗时间为28-15天。宜早割留低粧出大穗,斜割,再生穗出穗高度不同,出穗时间不同,遇到低温机率相应增加,割前后每亩可施尿素5公斤,护根促芽,并灌水护苗。另外,还要注意稻飞虱防治。4)见穗时,用硫酸纸袋(25*40cm,带绳)套1/2-2/3稻穗,套前剔除已开过花的颖花,并剪去剑叶可降低后期袋内湿度。在基部扎紧袋口,防止被风吹走或吹开而串粉,1/3-1/2稻株留在袋外,有利于稻株生长,亦有利于观察和选择。5)灌浆黄熟期,撕开纸袋顶端,降低袋内湿度,改善通气条件。10月中旬后气温下降比较快,需拱棚盖薄膜保温,晴天中午注意通风,防棚内温度过高。6)及时收获,单收单脱。对比例1对比例1与实施例1步骤1)和2) —致,无3)、4)、5)、6)步骤,选出的优良光温敏不育系单株直接割蔸带稻粧到海南繁种。结果:实施例1在浙南地区,光温敏不育系的选育一年可选育两代;对比例1 一年只能选育一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主权项】1.,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所述: 1)水稻光温敏不育系在浙南地区5月底6月初播种,8月陆续抽穗,齐穗期控制在9月10日之前,其温度转化敏感期在8月中旬至8月底,日均气温均高于23.5°C,水稻光温敏不育系处在不育阶段; 2)通过显微镜镜检或套袋自交,判断不育情况,选留单株水稻光温敏不育系挂牌待割蔸; 3)割蔸再生苗育性转化敏感期是连续3天以上日均气温稳定在23.5°C以下,使割蔸后15-30天遇到该低温天气;割蔸留粧高度为8-30cm,割蔸到见穗时间为28-15天;割蔸前后每亩施尿素5公斤,并灌水护苗,防治稻飞虱; 4)见穗时,用硫酸纸袋套1/2-2/3稻穗,套前剔除已开过花的颖花,并剪去剑叶;在稻穗基部扎紧袋口,1/3-1/2稻穗留在硫酸纸袋外; 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的加代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所述:1)水稻光温敏不育系在浙南地区5月底6月初播种,8月陆续抽穗,齐穗期控制在9月10日之前,其温度转化敏感期在8月中旬至8月底,日均气温均高于23.5℃,水稻光温敏不育系处在不育阶段;2)通过显微镜镜检或套袋自交,判断不育情况,选留单株水稻光温敏不育系挂牌待割蔸;3)割蔸再生苗育性转化敏感期是连续3天以上日均气温稳定在23.5℃以下,使割蔸后15‑30天遇到该低温天气;割蔸留桩高度为8‑30cm,割蔸到见穗时间为28‑15天;割蔸前后每亩施尿素5公斤,并灌水护苗,防治稻飞虱;4)见穗时,用硫酸纸袋套1/2‑2/3稻穗,套前剔除已开过花的颖花,并剪去剑叶;在稻穗基部扎紧袋口,1/3‑1/2稻穗留在硫酸纸袋外;5)灌浆黄熟期,撕开硫酸纸袋顶端;10月中旬后拱棚盖薄膜保温;6)及时收获,单收单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清卢华金楼珏郑国楚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